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74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其中,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所述左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左侧的第一填充部,所述右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右侧的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一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所述第二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二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两个填充部,支撑起导光板,进行下跌试验时,两个填充部可以将导光板下跌的下冲力抵消掉大部分,避免导光板下冲力完全释放在LED上而造成LED破裂,能提高产品质量,且成本较低。

A LED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for a backlight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LED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 backlight source, PCB light bar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contracted to form a left and a right to avoid the obstacle of vacancy vacancy, the vacancy left to avoid set up for the first filling part of the supporting guide plate on the left side, the right to avoid vacancy is provided for support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second filling department; the first filling part positioned in the guide plate and the lower side between the rubber frame, and both ends of the first and the filling part respectively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rubber frame side abutment; the second part is arranged in a guide plate and filled between the underside of the glue frame, and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filling part respectively with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underside of the glue frame abutm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wo filling part, support the light guide plate, were down test, two fill would fall under the for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offset most, avoid light guide plate downthrust force completely released in LED caused by LED ruptur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屏显示模组对背光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当背光源出现问题时,整个液晶显示模组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市面上的一种背光源右下角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左下角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背光源的发光源为LED104,LED104位于PCB灯条103上,PCB灯条103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胶框102上,导光板101紧靠LED104组装,且LED104位于导光板101的一侧,其中,背光源的膜材以及铁框图中未显示。在做整机跌落过程中,导光板101下跌产生的冲击力全部施加在LED104上,容易造成LED104破裂,从而造成试验失败。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机跌落时导光板下落的冲击力不会全部施加在LED上的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胶框、PCB灯条,其中,所述PCB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位置,PCB灯条和导光板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所述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所述左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左侧的第一填充部,所述右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右侧的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一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所述第二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二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中,第一填充部和/或第二填充部与胶框呈一体设置。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中,第一填充部由左侧胶框的下端延伸并弯折形成。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中,第二填充部由右侧胶框的下端延伸并弯折形成。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设置,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并在右避空位和左避空位分别放置用于支撑导光板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进行下跌试验时,能防止导光板的下冲力完全释放在LED上,对LED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提高背光源的产品良率,且结构简单,容易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右下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左下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右下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下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右下侧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左下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01、胶框102、PCB灯条103,其中,所述PCB灯条103位于所述导光板101的下方位置,PCB灯条103和导光板101均固定于所述胶框102上,所述PCB灯条103左右两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所述左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101左侧的第一填充部301,所述右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101右侧的第二填充部401;所述第一填充部301位于导光板101与下侧胶框102之间,且所述第一填充部301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101和下侧胶框102抵接;所述第二填充部401位于导光板101与下侧胶框102之间,且所述第二填充部401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101和下侧胶框102抵接。背光源模组中的发光源为若干个LED104,LED104并排设置在PCB灯条103上,其中,PCB灯条103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胶框102上。导光板101位于PCB灯条103上方,并且与PCB灯条103上的LED104紧靠,即背光源模组为侧面发光。应当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当背光源模组进行下跌试验时,导光板101的重量相对来讲较重,其下跌时会产生一个较大的下冲力,而导光板101与LED104紧靠,因此,导光板101的下冲力会释放在LED104上,造成LED104破裂。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如图3,PCB灯条103右侧内缩,形成一右避空位,右避空位用于放置第一填充部301。第一填充部301位于导光板101与下侧胶框102之间,第一填充部301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101和下侧胶框102抵接,如此,第一填充部301能够支撑起导光板101右侧。如图4,PCB灯条103左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左避空位用于放置第二填充部401。第二填充部401位于导光板101与下侧胶框102之间,第二填充部401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101和下侧胶框102抵接,如此,第二填充部401能够支撑起导光板101右侧。因此,当导光板101左右两侧都有填充部支撑后,导光板101下跌过程中产生的下冲力绝大部分都均匀的释放在第一填充部301和第二填充部401上。下冲力中的小部分释放在LED104上,但是此小部分下冲力对LED104产生影响非常小,LED104不会因此而破裂。如此,整个背光源模组与LCD组装成LCM,LCM装配至整机后,在下跌试验中能够保证LED104不被撞坏,提高产品的良率。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背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第一填充部301和/或第二填充部401与胶框102呈一体设置。第一填充部301与胶框102呈一体设置后,在组装过程中,不需要单独进行放置第一填充部301这一步骤,简化组装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理,第二填充部401与胶框102呈一体设置后,也能简化组装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当然,第一填充部301和第二填充部401是否与胶框102呈一体设置,取决于实际需要,此处不做任何限制。更进一步的,第一填充部301由左侧胶框102的下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第二填充部401由右侧胶框102的下端延伸并弯折形成。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设置,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并在右避空位和左避空位分别放置用于支撑导光板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进行下跌试验时,能防止导光板的下冲力完全释放在LED上,对LED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提高背光源的产品良率,且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胶框、PCB灯条,其中,所述PCB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位置,PCB灯条和导光板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所述左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左侧的第一填充部,所述右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右侧的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一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所述第二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二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的LED防撞结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胶框、PCB灯条,其中,所述PCB灯条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位置,PCB灯条和导光板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灯条左右两侧内缩形成一左避空位和一右避空位,所述左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左侧的第一填充部,所述右避空位设置有用于支撑导光板右侧的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位于导光板与下侧胶框之间,且所述第一填充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光板和下侧胶框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龙骆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