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08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包括客车底盘、防撞板、液压升降缸、缓冲弹簧柱和加固板,所述客车底盘两侧上设置有液压升降缸,所述客车底盘底面中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通过升降电机和升降杆连接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液压升降缸底部连接设置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底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盘中部通过设置液压升降缸和升降杆连接方向轮,可以解决小型客车在山路行驶过程中因底盘卡柱物体不能继续行驶的问题;另外在客车底盘的加固板上通过缓冲弹簧柱连接防撞板,在防撞板底面上设置防撞管,调节防撞板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车身底部前方还是后方进行防护作用;灵活使用带来很大便利。

A new type of easy to operate bus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del to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of the bus chassis, including bus chassis, anti-collision plate, hydraulic lifting cylinder, column buffer spring and the reinforcement plate, the chassis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ydraulic lifting cylinder, the bus chassis undersid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olding groove, the storage groove through the lifting motor and the lif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mera, the hydraulic lifting cylinder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hydraulic lifting rod and the hydraulic lifting rod end is connected by a bolt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hassis by setting the hydraulic lifting cylinder and a lif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wheel, can solve the small bus in the mountain driving process because of the chassis card column object can not continue driving problems; also through the buffer spring column connection anti-collision plate in reinforcement plate of bus chassis, anti-collision tube in the anti-collision plate on the bottom surface, regulation the anti-collision plat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or rear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flexible use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下面都是固定设置有防护加固板;要么在发动机下方的底盘上固定设置,在车身后部的底盘上很少加固设置防护板;如果在车身底部的底盘上都要设置加固防护板,这样整体车身重量就回自然加重了,影响了车辆操控和耗油;在客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考虑客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等问题,通常情况下会采取降低底盘高度等方法来提高客车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但这通常对道路路面质量要求很高,这与实际生活中的道路路况有一定差距。凹凸不平的路面经常导致客车低矮底盘或侧裙被刮伤,甚至因路面有较高凸起物顶住客车底盘而导致客车无法移动、机油底壳完全损坏的情况发生。被刮伤的客车底盘如果不及时做防锈处理,锈蚀的面积将会日渐扩大;路面障碍物刮伤底盘后,即便是一些轻微碰刮也会引起机油底壳发生渗漏;因此本专利申请一种新型的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操作具体如下:包括客车底盘、防撞板、液压升降缸、缓冲弹簧柱和加固板,所述客车底盘两侧上设置有液压升降缸,所述客车底盘底面中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通过升降电机和升降杆连接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液压升降缸底部连接设置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底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通过液压升降缸经液压升降杆在客车底盘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客车底盘底面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底面上通过缓冲弹簧柱连接设置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底部上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旋转轴通过支撑架连接设置有防撞管,所述液压升降缸和摄像头通过导线分别与客车电源相连,所述液压升降缸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摄像头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显示屏相连。作为优选,所述防撞管设置有多个,且排列设置在防撞板底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板与缓冲弹簧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柱底端与防撞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液压升降缸和万向轮设置在客车底盘的中部位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客车底盘两侧通过设置液压升降缸和液压升降柱连接万向轮,使得万向轮通过液压升降缸经升降轴在底盘上进行上下移动调节;可以解决客车在山路行驶过程中因为特殊情况下底盘过低而造成的底盘卡柱物体不能继续行驶的问题;通过调节升降轴来带动方向轮来支撑调节底盘的高度使得车底盘可以稍微通过卡住物体,继而继续行驶;另外在客车底盘的加固板上通过缓冲弹簧柱连接防撞板,在防撞板底面上设置防撞管,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际生活中道路路况差给低矮底盘客车造成伤害和损失,以辅助提高客车高速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而降低底盘高度目标的实现;在路面坑凹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防撞管在凹面边缘滚动,也可在不刮伤底盘的情况下帮助客车脱离凹面;避免经过较高凸起路面时损伤机油外壳;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车身底部前方还是后方进行防护作用;灵活使用带来很大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撞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包括客车底盘1、防撞板2、液压升降缸3、缓冲弹簧柱6和加固板7,所述客车底盘1两侧上设置有液压升降缸3,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中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通过升降电机和升降杆连接设置有摄像头8,所述液压升降缸3底部连接设置有液压升降杆4,所述液压升降杆4底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通过液压升降缸3经液压升降杆4在客车底盘1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设置有加固板7,所述加固板7底面上通过缓冲弹簧柱6连接设置有防撞板2,所述防撞板2底部上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上设置有支撑架24,所述旋转轴22通过支撑架24连接设置有防撞管21,所述液压升降缸3和摄像头8通过导线分别与客车电源相连,所述液压升降缸3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摄像头8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显示屏相连。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防撞管21设置有多个,且排列设置在防撞板2底面上。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加固板7与缓冲弹簧柱6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柱6底端与防撞板2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液压升降缸3和万向轮5设置在客车底盘1的中部位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客车底盘两侧通过设置液压升降缸和液压升降柱连接万向轮,使得万向轮通过液压升降缸经升降轴在底盘上进行上下移动调节;可以解决客车在山路行驶过程中因为特殊情况下底盘过低而造成的底盘卡柱物体不能继续行驶的问题;通过调节升降轴来带动方向轮来支撑调节底盘的高度使得车底盘可以稍微通过卡住物体,继而继续行驶;另外在客车底盘的加固板上通过缓冲弹簧柱连接防撞板,在防撞板底面上设置防撞管,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际生活中道路路况差给低矮底盘客车造成伤害和损失,以辅助提高客车高速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而降低底盘高度目标的实现;在路面坑凹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防撞管在凹面边缘滚动,也可在不刮伤底盘的情况下帮助客车脱离凹面;避免经过较高凸起路面时损伤机油外壳;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车身底部前方还是后方进行防护作用;灵活使用带来很大便利。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客车底盘(1)、防撞板(2)、液压升降缸(3)、缓冲弹簧柱(6)和加固板(7),所述客车底盘(1)两侧上设置有液压升降缸(3),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中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通过升降电机和升降杆连接设置有摄像头(8),所述液压升降缸(3)底部连接设置有液压升降杆(4),所述液压升降杆(4)底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通过液压升降缸(3)经液压升降杆(4)在客车底盘(1)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设置有加固板(7),所述加固板(7)底面上通过缓冲弹簧柱(6)连接设置有防撞板(2),所述防撞板(2)底部上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上设置有支撑架(24),所述旋转轴(22)通过支撑架(24)连接设置有防撞管(21),所述液压升降缸(3)和摄像头(8)通过导线分别与客车电源相连,所述液压升降缸(3)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控制开关相连,所述摄像头(8)通过信号线与设置在客车驾驶室的显示屏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便于操作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客车底盘(1)、防撞板(2)、液压升降缸(3)、缓冲弹簧柱(6)和加固板(7),所述客车底盘(1)两侧上设置有液压升降缸(3),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中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通过升降电机和升降杆连接设置有摄像头(8),所述液压升降缸(3)底部连接设置有液压升降杆(4),所述液压升降杆(4)底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通过液压升降缸(3)经液压升降杆(4)在客车底盘(1)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客车底盘(1)底面设置有加固板(7),所述加固板(7)底面上通过缓冲弹簧柱(6)连接设置有防撞板(2),所述防撞板(2)底部上通过轴承连接设置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上设置有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力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