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底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444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底盘装置。该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支架、长螺栓、上浮动臂、下浮动臂和主框架,2个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上,转向支架通过长螺栓与两侧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相连接,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固定在主框架上,转向支架包括右转向臂和左转向臂,还包括主销、润滑装置、橡胶缓冲轴、橡胶缓冲套、液压缸和转向阻尼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载能力强,更安全可靠,方便焊装,它适用于多种客车底盘系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底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新标准的制定,客车总长限制进一步放宽,最长可达到13.7m。 因为车身的加长以及承载人数的增加,客车底盘额定载荷也需相应增加才能满足使用要 求。在这种情况下,双轴客车底盘已无法适应使用要求,为了满足车身加长及分担载荷 的目的,就需要采用三轴客车底盘,也就是增加随动桥装置的客车底盘。作为客车第三 轴的随动桥,是13.7m客车底盘重要组成之一。目前,只有少数客车厂家能开发随动 桥,而且大多还处于研制、完善及性能测试等验证阶段,且选型的随动桥一方面不能随 动转向,另一方面桥身为整体结构,即两轮之间为一整体梁式结构连接方式。使用该形 式的随动桥,一方面会因不能随动转向造成客车在作非直线行驶时随动桥轮胎的非正常 磨损,不仅大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还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会因桥身为整体结构而不能有效缓解 汽车行驶过程中,地面垂直方向对车身的 冲击力,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能,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减震缸及举升气囊的使用 寿命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客车底盘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客车底盘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支架、长螺 栓、上浮动臂、下浮动臂和主框架,2个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上,转向支架通 过长螺栓与两侧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相连接,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固定在主框架上,转 向支架包括右转向臂和左转向臂,还包括主销、润滑装置、橡胶缓冲轴、橡胶缓冲套、 液压缸和转向阻尼器,转向节与转向支架通过主销相连,转向节在转向支架上绕主销自 由转动,在主销上部固定有润滑装置,润滑装置用来实现对主销的润滑;上浮动臂和下 浮动臂的一端分别用橡胶缓冲轴固定在主框架上,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的另一端与转向 支架连接处设置了橡胶缓冲套,使两侧转向支架在主框架上互不干涉;在主框架前部 设置液压缸,液压缸通过两侧拉杆与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上的右转向臂、左转向臂相连 接,这样通过控制安装在液压缸上的电磁阀来控制液压缸的运动,进而实现对两侧转向 支架随动转向的控制;在主框架后部设置一转向阻尼器,转向阻尼器与左转向臂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主销将转向节和转向支架联结,可以使转向节围绕主销在转 向支架上自由转动。具体地讲,当驾驶员打方向时,由于客车本身离心力作用,在随动 桥车轮与路面的接触点处产生一个侧向反作用力,该反向作用力对车轮形成绕主销作用 的力矩,其方向正好与前轮转向方向相反,在此力作用下,实现了该系统的随动转向。 从而有效解决了由于随动桥随动不转向对客车轮胎造成的磨损问题。2.本技术采用了上下浮动臂结构,将上下浮动臂通过橡胶缓冲轴固定在矩形框架上,可以使上下浮动臂绕橡胶缓冲轴上下摆动,从而实现独立缓冲功能。该功能 可以有效缓冲客车形式过程中,由于行驶道路地面状况差而产生的上下颠簸。即当地面 产生一个向上的对客车车轮的作用力时,可以通过浮动臂的缓冲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 当一侧车轮受到作用时,不会影响另外一侧车轮。从而实现客车的平稳运行,增强客车 的舒适性能。3.本技术采用转向阻尼器,当客车直线行驶时,若随动转向轮偶然受到外 力作用而稍有偏转,此时转向阻尼器对随动桥车轮形成绕主销轴线作用的力矩,其方向 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在此力矩作用下,将使车轮回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从而保 证了客车稳定的直线行驶。4.本技术采用转向液压缸装置,可实现直线自由状态、转向状态及转向锁 止状态。该装置配备电磁阀,可通过液压伺服系统有效实现三种状态。当客车低速行驶 时,液压缸处于自由转向状态,满足随动桥自主适应的作用;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达到限 制值后,车轮转速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自动传输给电磁阀,液压缸通过调整压力使车轮 回复到中间位置并实现锁止功能,使随动桥不能转向,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了轮 胎磨损。本技术承载能力强,更安全可靠,方便焊装,它适用于多种客车底盘系 统。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2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亦可作摘要附 图。图1、是一种客车底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客车底盘装置,包括转向节1、主销2、上缓冲臂3、橡胶 缓冲轴4、橡胶缓冲套5、右转向臂6、拉杆7、液压缸8、下缓冲臂9、左转向臂10、转 向阻尼器11、主框架12、长螺栓13、转向支架14、润滑装置15和电磁阀16。转向节1与转向支架14之间用主销2相连,这样可以使转向节1在转向支架14 上绕主销2自由转动,实现随动转向目的,在主销2上部固定有润滑装置15,润滑装置 15包括端盖、O型圈及压注油杯,压注油杯固定在端盖上,O型圈安装在端盖中间的凹 槽内,润滑装置15用来实现对主销2的润滑;转向支架14通过长螺栓13与两侧上浮动 臂3和下浮动臂9相连接,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 一端用橡胶缓冲轴4固定在主框架12 上,另一端与转向支架14连接处设置了橡胶缓冲套5,可以使两侧转向支架14在主框架 12上互不干涉,实现独立缓冲的目的;在主框架12前部设置液压缸8,液压缸8通过两 侧拉杆7与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14上的右转向臂6、左转向臂10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 控制安装在液压缸8上的电磁阀16来控制液压缸8的运动,进而实现对两侧转向支架14随动转向的控制,以达到行驶平稳的目的;在主框架12后部设置一转向阻尼器11,转向 阻尼器11与左转向臂10相连,可以有效防止转向节1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偏转以 及运动过程中的摆动, 使转向节1自动回正,保证客车稳定的直线运行。权利要求1. 一种客车底盘装置,包括转向节(1)、转向支架(14)、长螺栓(13)、上浮动臂 (3)、下浮动臂(9)和主框架(12),2个转向节(1)分别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14)上, 转向支架(14)通过长螺栓(13)与两侧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相连接,上浮动臂 (3)和下浮动臂(9)固定在主框架(12)上,转向支架(14)包括右转向臂(6)和左转向 臂(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销(2)、润滑装置(15)、橡胶缓冲轴(4)、橡胶缓冲套 (5)、液压缸⑶和转向阻尼器(11),转向节⑴与转向支架(14)通过主销(2)相连,转 向节⑴在转向支架(14)上绕主销(2)自由转动,在主销(2)上部固定有润滑装置(15), 润滑装置(15)用来实现对主销(2)的润滑;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的一端分别用 橡胶缓冲轴(4)固定在主框架(12)上,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的另一端与转向支 架(14)连接处设置了橡胶缓冲套(5),使两侧转向支架(14)在主框架(12)上互不干涉; 在主框架(12)前部设置液压缸(8),液压缸(8)通过两侧拉杆(7)与固定在两侧转向支 架(14)上的右转向臂(6)、左转向臂(10)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安装在液压缸(8)上的 电磁阀(16)来控制液压缸(8)的运动,进而实现对两侧转向支架(14)随动转向的控制; 在主框架(12)后部设置一转向阻尼器(11),转向阻尼器(11)与左转向臂(10)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底盘装置,包括转向节(1)、转向支架(14)、长螺栓(13)、上浮动臂(3)、下浮动臂(9)和主框架(12),2个转向节(1)分别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14)上,转向支架(14)通过长螺栓(13)与两侧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相连接,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固定在主框架(12)上,转向支架(14)包括右转向臂(6)和左转向臂(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销(2)、润滑装置(15)、橡胶缓冲轴(4)、橡胶缓冲套(5)、液压缸(8)和转向阻尼器(11),转向节(1)与转向支架(14)通过主销(2)相连,转向节(1)在转向支架(14)上绕主销(2)自由转动,在主销(2)上部固定有润滑装置(15),润滑装置(15)用来实现对主销(2)的润滑;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的一端分别用橡胶缓冲轴(4)固定在主框架(12)上,上浮动臂(3)和下浮动臂(9)的另一端与转向支架(14)连接处设置了橡胶缓冲套(5),使两侧转向支架(14)在主框架(12)上互不干涉;在主框架(12)前部设置液压缸(8),液压缸(8)通过两侧拉杆(7)与固定在两侧转向支架(14)上的右转向臂(6)、左转向臂(10)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安装在液压缸(8)上的电磁阀(16)来控制液压缸(8)的运动,进而实现对两侧转向支架(14)随动转向的控制;在主框架(12)后部设置一转向阻尼器(11),转向阻尼器(11)与左转向臂(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中张宝起王智山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第六一八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