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24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前管段和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将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的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排气系统在出现漏气现象时,逸出气体进入到容纳腔内,并被导气管引导至安全位置,远离了可燃环境,进而防止因漏气而引发火灾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着火事件频发,其中一部分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是客车排气系统失效而导致的客车自燃。排气系统作为整车的高温热源,若不能有效防护和隔离,一旦失效,排气系统漏气会成为引起车辆自燃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车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连接在发动机与排气消声器之间,排气管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增压器连接的前管段和用于与消声器连接的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波纹管段,波纹管段又被称为柔性管段,目的是为了使排气管成柔性结构,以吸收从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振动和冲击,避免损坏排气管。客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到消声器中,再经过消声器的处理后从排气尾管中排出。众所周知,排气尾管排出的气体温度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刚从发动机进入到排气管中而未经过消音器处理的气体温度远远高于从排气尾管中排出时的气体温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82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客车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排气管的外侧设置隔热层,将隔热层设置在排气管外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排气管周围的电路及气路部件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位于排气管内的气体保持极高的温度值,这样有利于气体在消声器中的反应。由此可知,气体在进入消声器之前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而基于柔性管段的特性,柔性管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疲劳断裂的现象,是整个排气系统中安全性较为薄弱的部位,柔性管段一旦出现裂痕,温度极高的气体逸出后与周围的可燃环境接触,在短时间内便会引发火灾,尤其是长途客运汽车,一旦排气管发生漏气,车内人员也无法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管出现裂痕后高温气体逸出容易造成车辆自燃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端与前管段连接,后端与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将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的导气管。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导气管上设有用于检测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所述导气管具有倒U型段,倒U型段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套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倒U型段的顶部。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端与前管段连接,后端与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将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的导气管。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该车辆包括报警系统,导气管上设有用于检测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报警系统在收到传感器传递来的逸出气体信号后发出报警信号。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所述导气管具有倒U型段,倒U型段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套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倒U型段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本技术在柔性管段的外侧设置隔热套,隔热套的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和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并且容纳腔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将容纳腔内的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远离可燃环境。隔热套起到保护排气系统周围部件的作用;当出现漏气现象,逸出气体进入到容纳腔内,并被导气管引导至安全位置,远离了可燃环境,进而防止火灾事故发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这样在排气管外侧设置隔热套不会阻碍柔性管段吸收震动和冲击的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气管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检测导气管中的逸出气体信号,传感器与车辆的报警系统连接。当出现漏气现象时,传感器将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达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排气管内的气体未经过消音器催化处理,气体中烟雾溶度较高,与其它气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相比,使用烟感传感器的检测误差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排气系统安装到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为一种客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排气系统,本实施例中,排气系统安装在整车地板骨架3的下方位置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2,排气管2连接在发动机增压器1与消声器9之间,排气管2形成一条从发动机至消声器的排气管路,从发动机增压器1中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进入到消声器9中,最终通过排气尾管10排入大气。排气管2具有前管段21、后管段23以及连接在前管段21和后管段23之间的柔性管段22,前管段21的首端与发动机增压器1连接,后管段23的末端通过法兰结构4与消声器9连接。柔性管段22为波纹管段,柔性管段22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伸缩变形,使得排气管的前管段与后管段柔性连接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吸收由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和冲击。柔性管段22的外部套设有柔性的隔热套6,隔热套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紧固卡箍5与排气管的前管段和后管段紧密连接,在紧固卡箍5的挤压作用下,隔热套6与排气管外侧壁之间实现密封配合,不会出现漏气现象,使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一个能够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当柔性管段出现疲劳断裂时,逸出气体被收集在容纳腔中。排气管2的一侧设有进气口与容纳腔连通的导气管8,导气管8将容纳腔内的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所谓安全位置即远离可燃物体的地方,既可以为车身外侧,也可以为车辆底盘内没有可燃物的位置,高温气体远离了可燃物,进而避免因漏气引起的火灾事故发生。本实施例中,容纳腔与导气管8连通的连通位置正好处于容纳腔的正上方,即位于容纳腔的最高位置处,利用高温气体向上运动的原理,促使高温气体从最高点位置处快速进入到导气管8中。排气管8上连接有用于检测逸出气体信号的烟感传感器7,客车还包括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的指示灯设置在客车的仪表台上,烟感传感器7与报警系统连接,当从排气管中逸出气体从导气管8中通过时,会被烟感传感器7检测到,烟感传感器7将检测到的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仪表台上的指示灯闪烁,提醒司机排气系统出现故障,起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8具有倒U型段81,倒U型段81的一端与隔热套连接,倒U型段81的顶部即为导气管的最高位置,烟感传感器7设于倒U型段81的顶部,位于导气管的最高点,能够尽早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另外,本技术的隔热套采用二氧化硅纤维材料或者硅胶高硅氧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强气流冲击的特点,隔热套作为容纳腔的外侧壁,起到隔热的作用,能够保护排气系统周围部件,并且避免高温气体引燃周围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其特征在于: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端与前管段连接,后端与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将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的导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其特征在于: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端与前管段连接,后端与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将逸出气体引导至安全位置的导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气管上设有用于检测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具有倒U型段,倒U型段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套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倒U型段的顶部。6.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兵金鑫张弘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