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257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包括呈圆柱状的仓体,所述仓体沿脱硫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仓、喷射仓、反应仓,所述喷射仓包括进液板、出液板、喷液管,所述进液板上设置进液孔,所述出液板上设置有若出液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下端的喷气仓,所述喷气仓包括密封板、喷气板以及喷气管,所述喷气板上设置有喷气孔,若干所述喷气管与若干所述喷液管一一对立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沿脱硫液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供气部,所述供气部包括互通的两个进气管以及一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位于所述喷气仓内,所述进气管暴露在空气中且设置有进气泵,所述供气管与喷气管相互垂直且内部导通。

A desulphurizing regenerating ejector for the opposite impac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hock to the desulfurization regeneration injector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ilo, the silo in turn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desulfurization solution is provid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chamber, spray chamber, reaction chamber, the spray chamber comprises a liquid inlet and a liquid outlet plate plate, spray pipe, the fe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hole, the liquid outle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iquid holes; also includes jet bin is arranged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at the lower end, the jet cartridge includes a sealing plate, plate and jet pipe jet, the je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jet hole, a plurality of jet pipe one set of opposites an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and a plurality of liquid spraying pipe; also includes a gas supply portion arranged along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flow direction of desulfurization liquid, the gas supply pipe comprises two air exchange and a gas supply pipe, the gas supply pipe is positioned in the air chamber, the The intake pipe is exposed to the air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take pump. The gas supply pip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jet tube and is connected intern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
本技术涉及喷射器,特别涉及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脱硫工艺的使用也越来也普遍。脱硫喷射器是在脱硫工艺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装置,当脱硫液通过喷嘴高速射出后分解为雾状,均匀分布于反应仓,经过与空气充分的反应进行脱硫,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及环保项目上,通过用水射流来吸收硫、氧化氮、硝酸气等有害气体。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脱硫液与空气混合的方式脱硫,通过将脱硫液与空气充分混合使脱硫液与空气中的硫进行反应,现有的脱硫再生喷射器一般具有脱硫液流道和空气流道,通过脱硫液在脱硫再生喷射器内高速流动而产生的负压以将空气吸入到空气流道内,为吸入足够的空气,必须增加脱硫液流速才能吸入更多的空气,长期使用会增加成本,并且通过负压吸入空气的方式难以使空气与脱硫液充分接触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技术方案: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包括呈圆柱状的仓体,所述仓体沿脱硫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仓、喷射仓、反应仓,所述喷射仓包括进液板、出液板、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板以及出液板垂直固定的喷液管,所述进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对应的进液孔,所述出液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对应的出液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下端的喷气仓,所述喷气仓包括密封板、喷气板以及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板以及喷气板垂直固定的喷气管,所述喷气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气管对应的喷气孔,若干所述喷气管与若干所述喷液管一一对立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沿脱硫液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供气部,所述供气部包括互通的两个进气管以及一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位于所述喷气仓内,所述进气管暴露在空气中且设置有进气泵,所述供气管与若干所述喷气管相互垂直且相接的内部导通,即若干所述喷气管从所述供气管内部穿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喷液管以及所述喷气管在靠近所述出液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喷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喷液管靠近所述进液板一端的横截面大于靠近所述出液板一端的横截面;所述喷气管靠近所述密封板一端的横截面大于靠近所述喷气板一端的横截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气仓下端的再生仓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再生仓与所述反应仓的两个导液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液结构包括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第三导液管、用于连接第一导液管与第二导液管的第一法兰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导液管与第三导液管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二导液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液管以及第三导液管垂直互通,所述第一导液管与所述反应仓互通,所述第三导液管与所述再生仓互通;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喷气管周围均环设有与所述供气管垂直互通的四个补气管,分别设于所述喷气管的上端、下端、左端以及右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供气部增加空气进入量;2.喷液管与喷气管的独特设计增加脱硫液与空气进入反应仓的速度;3.喷嘴设计使脱硫液能更均匀地分布在反应仓内;4.喷气管喷液管对向设计,使脱硫液与空气充分接触让反应更充分。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喷气仓剖面示意图。其中:10.仓体,11.进液仓,12喷射仓,13.反应仓,121.进液板,122.出液板,123.喷液管,124.进液孔,125.出液孔,14.喷气仓,141.密封板,142.喷气板,143.喷气管,144.喷气孔,15.供气部,151.进气管,152.供气管,153.进气泵,16.喷嘴,17.再生仓,18.导液结构,181.第一导液管,182.第二导液管,183.第三导液管,184.第一法兰,185.第二法兰,186.进液泵,19.补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喷气仓剖面示意图。具体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包括呈圆柱状的仓体10,所述仓体10沿脱硫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仓11、喷射仓12、反应仓13,所述喷射仓12包括进液板121、出液板122、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板121以及出液板122垂直固定的喷液管123,所述进液板121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进液孔124,所述出液板12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出液孔1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13下端的喷气仓14,所述喷气仓包括密封板141、喷气板142以及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板141以及喷气板142垂直固定的喷气管143,所述喷气板14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气管143对应的喷气孔144,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与若干所述喷液管123一一对立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沿脱硫液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供气部15,所述供气部15包括互通的两个进气管151以及一供气管152,所述供气管152位于所述喷气仓14内,所述进气管151暴露在空气中且设置有进气泵153,所述供气管152与若干所述喷气管143相互垂直且相接的内部导通,即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从所述供气管152内部穿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喷液管123以及所述喷气管143在靠近所述出液板122的一端均设置有喷嘴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喷液管123靠近所述进液板121一端的横截面大于靠近所述出液板122一端的横截面;所述喷气管143靠近所述密封板141一端的横截面大于靠近所述喷气板142一端的横截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气仓14下端的再生仓17以及用于连通所述再生仓17与所述反应仓13的两个导液结构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液结构18包括第一导液管181、第二导液管182、第三导液管183、用于连接第一导液管181与第二导液管182的第一法兰184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导液管182与第三导液管183的第二法兰185;所述第二导液管18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液管181以及第三导液管183垂直互通,所述第一导液管181与所述反应仓13互通,所述第三导液管183与所述再生仓17互通;所述第二导液管182上设置有进液泵186。如图1所示,脱硫液聚集在进液仓11,当脱硫液达到一定量时通过进液板121上的进液孔124离开进液仓11通过进入喷液管123进入喷射仓12,其中,喷液管123的靠近进液板121部分横截面大于靠近出液板122部分横截面,通过逐渐缩小的喷液管123的设计起到为脱硫液自然加压的效果,当脱硫液通过喷液管123时逐渐缩小的管体为其增加压力,脱硫液流速增加,当脱硫液抵达出液板122时其流速达到最大,脱硫液通过出液板122上的出液孔125离开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包括呈圆柱状的仓体(10),所述仓体(10)沿脱硫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仓(11)、喷射仓(12)、反应仓(13),所述喷射仓(12)包括进液板(121)、出液板(122)、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板(121)以及出液板(122)垂直固定的喷液管(123),所述进液板(121)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进液孔(124),所述出液板(12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出液孔(1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13)下端的喷气仓(14),所述喷气仓包括密封板(141)、喷气板(142)以及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板(141)以及喷气板(142)垂直固定的喷气管(143),所述喷气板(14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气管(143)对应的喷气孔(144),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与若干所述喷液管(123)一一对立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沿脱硫液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供气部(15),所述供气部(15)包括互通的两个进气管(151)以及一供气管(152),所述供气管(152)位于所述喷气仓(14)内,所述进气管(151)暴露在空气中且设置有进气泵(153),所述供气管(152)与若干所述喷气管(143)相互垂直且相接的内部导通,即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从所述供气管(152)内部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包括呈圆柱状的仓体(10),所述仓体(10)沿脱硫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仓(11)、喷射仓(12)、反应仓(13),所述喷射仓(12)包括进液板(121)、出液板(122)、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板(121)以及出液板(122)垂直固定的喷液管(123),所述进液板(121)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进液孔(124),所述出液板(12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液管(123)对应的出液孔(12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13)下端的喷气仓(14),所述喷气仓包括密封板(141)、喷气板(142)以及若干沿脱硫液流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密封板(141)以及喷气板(142)垂直固定的喷气管(143),所述喷气板(142)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喷气管(143)对应的喷气孔(144),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与若干所述喷液管(123)一一对立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沿脱硫液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供气部(15),所述供气部(15)包括互通的两个进气管(151)以及一供气管(152),所述供气管(152)位于所述喷气仓(14)内,所述进气管(151)暴露在空气中且设置有进气泵(153),所述供气管(152)与若干所述喷气管(143)相互垂直且相接的内部导通,即若干所述喷气管(143)从所述供气管(152)内部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向冲击的脱硫再生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宇郭继昌杨世凤韩迎春蔡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同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