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小平专利>正文

一种活性焦再生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133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焦再生塔,该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密封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内的装料段、加热段、冷却段、下料段,加热段内竖直设置多根过料管;加热段内还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过料管上的折流板,折流板的至少一侧与加热段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以使300‑450℃的热空气在加热段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对过料管内的活性焦进行加热,折流板的设置,延长了换热的空气在加热段内的流通路径,同等条件下增加了热交换效率,使得换热更为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已吸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的活性焦进行脱附,恢复活性焦性能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活性焦再生塔。
技术介绍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燃煤锅炉厂、垃圾焚烧等工业炉窑排放的烟气和废气中含有SO2、SO3、NO、重金属离子、有害烟尘污染物,从而形成严重污染,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形势非常严峻;自20世纪70年代起,钢铁厂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逐渐在日本、欧洲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应用。活性焦脱硫是以物理一化学吸附原理为基础的干法脱硫、脱硝技术,通过活性焦的吸附作用进行脱硫脱硝,吸附过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的活性焦炭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所产生的废弃物极少,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技术专利CN201520162500.5公开了一种活性焦/炭连续活化再生系统,包括活化再生塔,所述活化再生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装料段、分配段、活化再生段、分离段、冷却段和卸料段;活化再生段和冷却段内均设有多个套装的活性焦/炭通道,每一活性焦/炭通道为两环形侧壁套设形成的套筒结构;相邻活性焦/炭通道的相邻侧壁之间形成热交换气体通道;上述活化再生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换热效率较低、换热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易于操作的活性焦再生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焦再生塔,所述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密封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内的装料段、加热段、冷却段、下料段,所述加热段内竖直设置多根过料管,各过料管顶端套设在第一管板内,各过料管底端套设在第二管板内,以使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壳体上、于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换热气进口和换热气出口,
以使300-450℃的热空气在加热段内形成自下而上的对流,对过料管内的焦炭进行加热活化;所述加热段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过料管上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加热段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以使进入所述换热气进口的热空气在加热段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换热气出口,折流板的设置,延长了换热的空气在加热段内的流通路径,同等条件下增加了热交换效率,使得换热更为充分。进一步,所述冷却段内竖直设置多根下料管,各下料管顶端套设在第三管板内,各下料管底端套设在第四管板内,以使所述第三管板、第四管板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壳体上、于所述第三管板、第四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冷却空气进口和冷却空气出口,以使冷却段内形成自下而上的对流,对下料管内的活化后焦炭进行冷却;所述冷却段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下料管上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冷却段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以使进入所述冷却空气进口的空气在冷却段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冷却空气出口,折流板的设置,延长了冷却的空气在冷却段内的流通路径,同等条件下增加了热交换效率,使得冷却更为充分。进一步,所述折流板与所述过料管、下料管垂直或倾斜设置,所述同一壳体内的相邻两折流板的空气出口设置在壳体内的相对两侧,以使空气在壳体内的横向传播距离最长,以延长空气在壳体内经过的路径。进一步,所述装料段的底端内竖直设置多根竖管,装料段的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各进气口与竖管相连,所述过料管穿过所述第一管板设置,以使所述过料管顶端的开口设置在装料段内,各竖管的底端开口处于所述各过料管顶端开口的上方,且通过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装料段内的气体为氮气,用于对所述装料段底部进行吹扫,以使待活化的焦炭进入过料管内;同时对装料段内的氧气进行清除,防止温度过高时造成焦炭自燃。进一步,所述加热段底端的第二管板与所述冷却段顶端的第三管板之间构成密封腔,所述过料管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二管板设置,以使所述过料管底端的开口设置在密封腔内,该密封腔与用于回收二氧化硫气体的二氧化硫引出气泵相连,对焦炭活化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所述装料段呈锥形,装料段顶端的截面积小于其底端的截面积;装
料段顶端的加料口呈漏斗形,便于焦炭进入装料段。进一步,所述下料段呈倒锥形,下料段底端的截面积小于其顶端的截面积;出料口设置在下料段的底端,便于将焦炭引出。进一步,所述过料管顶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管板的上端面齐平设置,利于待活化的焦炭进入过料管;所述下料管顶端的开口与所述第四管板的上端面齐平设置,利于活化后的焦炭进入下料管。技术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活性焦再生塔,相对于现有技术,加热段和冷却段内设有折流板,延长了空气在壳体内的流通路径,同等条件下增加了热交换效率,使得热交换更为充分;(2)使用氮气对装料段进行吹扫,利于焦炭进入过料管,同时防止温度过高时造成焦炭自燃。伸出第二管板24的过料管有导出SO2气的功能。进气口导入氮气,使之分布均匀并进入上料管13。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活性焦再生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活性焦再生塔过料管设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装料段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加热段与冷却段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装料段1,加料口11,进气口12,上料管13,第一管板16,加热段2,换热气出口21,换热气进口22,二氧化硫引出气泵23,第二管板24,第三管板25,过料管26,冷却段3,冷却空气出口31,冷却空气进口32,下料管33,下料段4,出料口42,折流板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装料段1、加热段2、冷却段3、下料段4,装料段1呈锥形设置,装料段1顶端的截面积小于其底端的截面积;装料段1顶端的加料口11呈漏斗形,用于将待活化的焦炭加入活性焦再生塔;加热段2内竖直设置多根过料管26,各过料管26顶端套设在具有与过料管26相适配网孔的第一管板16内,各过料管26
底端套设在具有与过料管26相适配网孔的第二管板24内,以使第一管板16、第二管板24与壳体之间密封设置,同时用于将过料管26进行固定;壳体上、于第一管板16、第二管板24的内侧分别设有换热气进口22和换热气出口21,加热段2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过料管26上的折流板5,折流板5与过料管26垂直设置(其他实施例可以倾斜设置),各折流板5的一侧与加热段2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相邻两折流板5的空气出口设置在壳体内的相对两侧,以使进入换热气进口22的空气在加热段2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换热气出口21,使得换热空气在壳体内的横向传播距离最长,延长空气在壳体内经过的路径。伸出第二管板24的过料管有导出SO2气的功能。冷却段3内竖直设置多根下料管33,各下料管33顶端套设在具有与下料管33相适配网孔的第三管板25内,各下料管33底端套设在具有与下料管33相适配网孔的第四管板内,以使第三管板25、第四管板与壳体之间密封设置;壳体上、于第三管板25、第四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冷却空气进口32和冷却空气出口31;冷却段3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下料管33上的折流板5,折流板5与下料管33垂直设置(其他实施例可以倾斜设置),折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密封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内的装料段(1)、加热段(2)、冷却段(3)、下料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2)内竖直设置多根过料管(26),各过料管(26)的顶端套设在第一管板(16)内,各过料管(26)的底端套设在第二管板(24)内,所述壳体上、于所述第一、第二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换热气进口(22)和换热气出口(21);所述加热段(2)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过料管(26)上的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加热段(2)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以使进入所述换热气进口(22)的空气在加热段(2)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换热气出口(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密封连接且设置在壳体内的装料段(1)、加热段(2)、冷却段(3)、下料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2)内竖直设置多根过料管(26),各过料管(26)的顶端套设在第一管板(16)内,各过料管(26)的底端套设在第二管板(24)内,所述壳体上、于所述第一、第二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换热气进口(22)和换热气出口(21);所述加热段(2)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过料管(26)上的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加热段(2)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作空气出口,以使进入所述换热气进口(22)的空气在加热段(2)的壳体内经多次转向后流出换热气出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再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段(3)内竖直设置多根下料管(33),各下料管(33)的顶端套设在第三管板(25)内,各下料管(33)的底端套设在第四管板内;所述壳体上、于所述第三、第四管板的内侧分别设有冷却空气进口(32)和冷却空气出口(31);所述冷却段(3)的壳体内分布有多个套设在各下料管(33)上的折流板(5),折流板(5)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冷却段(3)的壳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焦再生塔,其特征在于,同一壳体内的相邻两折流板(5)的空气出口设置在壳体内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焦再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孙小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