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893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00:45
一种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包含一作动而进行煞车的作动单元、一控制该作动单元的控制单元,及一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该作动单元包括一对前轮进行煞车的前煞机构,及一对后轮进行煞车的后煞机构;该控制单元包括连接于该作动单元的一平衡组件及一连结构件;而该操作单元包括一连接于该连结构件的第一带动机构,及一连接于该平衡组件的第二带动机构。操作该第一带动机构,能使该连结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带动该前煞机构作动;而操作该第二带动机构,能使该平衡组件与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同时带动该前煞机构与该后煞机构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煞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为一习知的连动煞车装置1,适用于配合一台包括一前轮21及一后轮22的摩托车2,该连动煞车装置1包含一设置于该前轮21的前煞机构11、一设置于该后轮22的后煞机构12,及一用以控制该前煞机构11及该后煞机构12的控制单元13。该控制单元13包括一连接构件131、一连接于该连接构件131的平衡器132、一连接于该前煞机构11与该连接构件之间的前煞线133、一连接于该后煞机构12与该平衡器132之间的后煞线134、一设置于该摩托车2上并用以带动该连接构件131的第一拉杆135、一设置于该摩托车2上并用以带动该平衡器132的第二拉杆136、一连接于该第一拉杆135与该连接构件131之间的连动组件137,及一连接于该第二拉杆136与该平衡器132之间的连动线138。其中,该连接构件131具有一第一滑槽101,及一与该第一滑槽101同向延伸且以延伸方向相间隔的第二滑槽102。该平衡器132具有一定位于该第一滑槽101中的定位销123,而该连动组件137具有一定位于该第二滑槽102中的拉动部103,及一连接于该拉动部103与该第一拉杆135之间,并得以由该第一拉杆135拉动而带动该拉动部103的连线部104。定义该第一拉杆135与该第二拉杆136为上游端,而该前煞机构11与该后煞机构12为下游端,该第一滑槽101具有一位于相对上游的第一顶端1011,及一位于相对下游的第一末端1012,而该第二滑槽102具有一位于相对上游的第二顶端1021,及一位于相对下游的第二末端1022。参阅图2,拉动该第一拉杆135时,该连动组件137的连线部104会由该第一拉杆135所拉动,并随着拉动顶抵该第二滑槽102的第二顶端1021的该拉动部103,带动该连接构件131往相对上游移动,并拉动该前煞线133,使该前煞机构11得以因而作动,对该摩托车2的前轮21产生煞车动作。此时,由于该平衡器132的定位销123实质上并未移动,故在该连接构件131相对产生移动的情况下,该定位销123会在该第一滑槽101中相对朝向该第一末端1012移动,故该平衡器132不会受该第一拉杆135的带动,因而不会拉动该后煞线134,该后煞机构12当然亦不会作动。参阅图3,而拉动该第二拉杆136时,会带动该连动线138而使该平衡器132往相对上游移动,因此顶抵于该第一滑槽101的第一顶端1011的定位销123会随着一同移动,并带动该连接构件131,使该连接构件131与该平衡器132一同朝相对上游移动,同时拉动该前煞线133及该后煞线134,使该前煞机构11及该后煞机构12得以同时作动,分别对该摩托车2的前轮21及该后轮22产生煞车效果。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拉动该第二拉杆136而使该平衡器132带动该连接构件131一同朝相对上游移动时,该连动组件137的拉动部103会在该第二滑槽102中移动至该第二末端1022,故不会使该连动组件137的连线部104受力,避免该连线部104受力而弯曲,以防影响元件彼此间既定的配置连接关系。然而,由于该连接构件131需具有彼此同向延伸且间隔的第一滑槽101及该第二滑槽102,故该连接构件131的整体长度势必较长,当该连接构件131与该平衡器132一同配置而需要容置于一容置盒(图中未绘示)中时,势必因而增加该容置盒整体的体积。况且,该连动煞车装置1的运作需要仰赖多个元件之间的彼此连动和相对位置的移动,故不可或缺的零件数量甚多,不但组装复杂,耗费的成本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机构配置较为精简且得以缩小机构容置空间的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于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该摩托车包含一前轮及一后轮。该连动煞车装置包含一作动单元、一连接于该作动单元并执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及一连接于该控制单元并用以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该作动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前轮的前煞机构,及一设置于该后轮的后煞机构。该控制单元包括一围绕出一容置空间的容置盒、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后煞机构的平衡组件,及一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前煞机构的连结构件。以该平衡组件为界,定义该操作单元位于上游端,而该作动单元是位于下游端,该连结构件是顶抵于该平衡组件朝向上游端的一侧。该操作单元包括一连接于该连结构件的第一带动机构,及一连接于该平衡组件的第二带动机构。当操作该第一带动机构时,该连结构件往上游端连动,使该连结构件与该平衡组件相间隔,能带动该前煞机构而使该前煞机构作动,当操作该第二带动机构时,该平衡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推动顶抵于朝向上游的一侧的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能同时带动该前煞机构与该后煞机构作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控制单元的平衡组件具有一界定出一具有一开口的沟槽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呈贯穿状并与该沟槽连通的第一通孔,用以供该后煞机构连接,及一呈贯穿状并与该沟槽连通的第二通孔,用以供该第二带动机构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控制单元的连结构件具有一基体部,围绕出一供该第一带动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孔,及一供该前煞机构安装的第二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连结构件还具有一自该基体部向外凸伸的凸环部,而该容置盒包括一具有一导引墙的底盖体,该导引墙界定出一具有一朝向该连结构件的通口的限位腔,该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伸置于该限位腔中并顶抵于该导引墙与该连结构件的基体部间的弹簧,该弹簧远离该导引墙的一端是由该连结构件的凸环部所限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容置盒的底盖体还具有多个朝向上游端凸伸,并且彼此齐平而界定出一基准面的基准墙,该控制单元的平衡组件安装时是抵靠于该基准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第二带动机构带动该平衡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推动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的过程中,该控制单元的弹簧产生一阻力,使该平衡组件的本体靠近该第一通孔的一侧先远离该基准面而带动该后煞机构,直到该平衡组件与该基准面呈一特定夹角并克服该阻力,该本体的另一侧才远离该基准面而推动该连结构件,接着带动该前煞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连结构件的基体部朝向下游端的一端是呈一弧面状,而该平衡组件的本体具有一呈弧状凹陷的定位凹槽,该基体部朝向下游端的一端是顶抵于该定位凹槽,使该连结构件定位于该平衡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控制单元的容置盒还包括一盖设于该底盖体而封闭该容置空间的表盖体,该表盖体是以透明材料所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作动单元的前煞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前轮的一侧的前煞车件、一安装于该第二安装孔的前煞定位件,及一连接于该前煞车件与该前煞定位件之间的前煞车线,该前煞车线是通过该平衡组件的本体的沟槽;而该后煞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后轮的一侧的后煞车件、一安装于该第一通孔的后煞定位件,及一连接于该后煞车件与该后煞定位件之间的后煞车线,该后煞车线是通过该平衡组件的本体的沟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平衡组件的本体还具有一呈贯穿状并以远离该第一通孔的方向与该第二通孔相间隔的定位孔,该平衡组件还具有一插设于该定位孔的挡止件,用以自该开口封挡该沟槽,防止该前煞车线自该沟槽脱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该摩托车包含一前轮及一后轮,该连动煞车装置包含:一作动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前轮的前煞机构,及一设置于该后轮的后煞机构;一控制单元,连接于该作动单元,并包括一容置盒,围绕出一容置空间,一平衡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后煞机构,及一连结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前煞机构,以该平衡组件为界,定义该作动单元位于下游端,该连结构件是顶抵于该平衡组件朝向上游端的一侧;及一操作单元,连接于该控制单元,并包括一连接于该连结构件的第一带动机构,及一连接于该平衡组件的第二带动机构;定义该操作单元位于上游端,当操作该第一带动机构时,该连结构件往上游端连动,使该连结构件与该平衡组件相间隔,能带动该前煞机构而使该前煞机构作动,当操作该第二带动机构时,该平衡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推动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能同时带动该前煞机构与该后煞机构作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该摩托车包含一前轮及一后轮,该连动煞车装置包含:一作动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前轮的前煞机构,及一设置于该后轮的后煞机构;一控制单元,连接于该作动单元,并包括一容置盒,围绕出一容置空间,一平衡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后煞机构,及一连结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该前煞机构,以该平衡组件为界,定义该作动单元位于下游端,该连结构件是顶抵于该平衡组件朝向上游端的一侧;及一操作单元,连接于该控制单元,并包括一连接于该连结构件的第一带动机构,及一连接于该平衡组件的第二带动机构;定义该操作单元位于上游端,当操作该第一带动机构时,该连结构件往上游端连动,使该连结构件与该平衡组件相间隔,能带动该前煞机构而使该前煞机构作动,当操作该第二带动机构时,该平衡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推动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能同时带动该前煞机构与该后煞机构作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的平衡组件具有一界定出一具有一开口的沟槽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呈贯穿状并与该沟槽连通的第一通孔,用以供该后煞机构连接,及一呈贯穿状并与该沟槽连通的第二通孔,用以供该第二带动机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的连结构件具有一基体部,围绕出一供该第一带动机构安装的第一安装孔,及一供该前煞机构安装的第二安装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其中,该连结构件还具有一自该基体部向外凸伸的凸环部,而该容置盒包括一具有一导引墙的底盖体,该导引墙界定出一具有一朝向该连结构件的通口的限位腔,该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伸置于该限位腔中并顶抵于该导引墙与该连结构件的基体部间的弹簧,该弹簧远离该导引墙的一端是由该连结构件的凸环部所限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其中,该容置盒的底盖体还具有多个朝向上游端凸伸,并且彼此齐平而界定出一基准面的基准墙,该控制单元的平衡组件安装时是抵靠于该基准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的连动煞车装置,其中,该第二带动机构带动该平衡组件往上游端连动,并推动该连结构件一同往上游端连动的过程中,该控制单元的弹簧产生一阻力,使该平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