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23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刹车结构,其包含固定座、连动件及刹车把手。固定座具有第一轴。连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线,另一端的第一轴孔套设第一轴,连动件两端之间具有第二轴,且连动件相对固定座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部。刹车把手的一端连接第二刹车线,且具有第二轴孔以套设第二轴。从而,通过刹车把手的弹性凸块卡合于固定座的轴孔以达到刹车驻停的目的。

Hand brak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and brak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seat, interlock and brake handle. The fixed seat has a first axis.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rake line, the first shaft hole at the other end is sleeved with the first shaf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axes, and the moving part has a first limiting part on the one side of the fixed seat. One end of the brake han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rake line and has a second shaft hole to set up the second axis. Thus, the elastic bump card of the brake handle is combined with the shaft hole of the fixed sea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opping and stopping the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刹车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涉及一种驻停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于刹车状态扳动刹车把手时会拉动第一刹车线,而于驻停状态反向搬动刹车把手时则拉动第二刹车线的手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以手推拉的移动装置,通常会在手部握持的把手上装设有供手部操控的刹车装置,以方便推拉移动装置的使用者控制移动装置的移停。而,常见地移动装置是于较平坦的地面移动,进而当使用者将其停于定点时,移动装置仍可稳定地驻停;然,当移动装置是位于倾斜或是不平坦的地面时,其将无法稳定地定点驻停,恐造成滑动位移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刹车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刹车结构,其包含固定座、连动件及刹车把手。固定座设于移动装置的把手上,固定座具有第一轴。连动件设于固定座上,连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线,而另一端具有第一轴孔,第一轴穿设第一轴孔,连动件两端之间具有第二轴,且连动件相对固定座的一面而邻近第一轴孔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刹车把手设于连动件上,刹车把手的一端连接第二刹车线,且邻近该端具有第二轴孔,第二轴穿设第二轴孔。其中,当刹车把手往第一轴方向转动时,刹车把手的一侧推抵第一限位部而带动连动件转动,且连动件拉动第一刹车线,当刹车把手往相对第一轴方向转动时,刹车把手拉动第二刹车线。优选地,固定座可具有上座及下座,连动件及部分刹车把手位于上座及下座之间,上座具有第三轴孔,下座具有第一轴。优选地,刹车把手对应上座的一面具有弹性凸块,当刹车把手相对第一轴方向转动时,弹性凸块可卡合于第三轴孔中。优选地,连动件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连接第一刹车线。优选地,刹车把手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连接第二刹车线。优选地,固定座的一侧对应连动件连接第一刹车线的一端可具有第二限位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可通过将刹车把手往相对刹车方向扳动,而拉动刹车线,并进一步地以刹车把手的弹性凸块卡合于固定座的轴孔以达到刹车驻停的目的;且,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具有两条刹车线,是以刹车状态及驻停状态分别拉动不同的刹车线,以达到避免刹车及驻停使用同一条刹车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三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四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五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手刹车结构101:移动装置的把手102:第一刹车线103:第二刹车线110:固定座111:第一轴112:第二限位部113:上座114:第三轴孔120:连动件121:第一轴孔122:第二轴123:第一限位部124:第一连接部130:刹车把手131:第二轴孔132:第二连接部133:弹性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专利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的用,未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专利技术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所附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专利技术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且本专利技术将仅为所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三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100包含了固定座110、连动件120及刹车把手130。其中,连动件120位于固定座110与刹车把手130之间。此外,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座110设置于移动装置的把手101上,而固定座110具有第一轴111,第一轴111垂直于固定座110的一面。而,连动件120设置于固定座110上,即设置于固定座110具有第一轴111的该面上;进一步地,连动件120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线102,而另一端则具有第一轴孔121,由于连动件120设于固定座110的一面上,故上述的第一轴111穿设第一轴孔121,而另于连动件120两端之间具有第二轴122,第二轴122垂直于连动件120相对固定座110的一面上,且连动件120相对固定座110的一面而邻近第一轴孔121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123。上述的刹车把手130设于连动件120上,即设置于连动件120具有第二轴122的该面上;进一步地,刹车把手130的一端连接第二刹车线103,且邻近连接第二刹车线103的该端具有第二轴孔131,由于刹车把手130设于连动件120的一面上,故上述的第二轴122穿设第二轴孔131。而,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于初始的状态即如图1所示,而由图1所示可知,于初始状态时刹车把手130抵靠连动件120的第一限位部123。当使用者在推拉移动装置的过程中进行刹车时,则需将刹车把手130往第一轴111方向转动,此时刹车把手130的一侧将推抵第一限位部123,进而带动连动件120随之转动,且等同于刹车把手130即连动件120以第一轴111为轴转动,而于连动件120转动的过程中其一端将拉动第一刹车线102(如图2所示);换言之,在刹车的过程中,通过刹车把手130带动连动件120转动而拉动第一刹车线102以达到刹车的目的,另一方面,相较图1及图2所示即可发现,刹车把手130在朝第一轴111转动的过程中,其一端将回放第二刹车线103。当使用者在欲停放移动装置而将其切换为驻停状态时,则需将刹车把手130往相对第一轴111方向并以第二轴122为轴转动,此时刹车把手130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一端将拉动第二刹车线103(如图3所示);换言之,在驻停的过程中,通过刹车把手130拉动第二刹车线103以达到驻停的目的。再请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四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手刹车结构的第五示意图。如图所示,承上述所提到的驻停状态,本专利技术依据移动装置驻停的需求而具有对应的结构特征,其中前述所提到的固定座110可进一步由上座113及下座(图未示出)组成,连动件120及部分刹车把手130则位于上座113及下座之间;其中,上座113具有第三轴孔114,而下座则具有第一轴111。续言之,刹车把手130对应上座113的一面具有弹性凸块133,当刹车把手130相对第一轴111方向转动(即欲切换为驻停状态)时,弹性凸块133将卡合于第三轴孔114中(如图5所示),由此限制刹车把手130回弹,并保持拉动第二刹车线103的状态,即为驻停状态。此外,上述的连动件120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124,第一连接部124用以连接第一刹车线102;另一方面,刹车把手130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32用以连接第二刹车线103。此外,固定座110的一侧对应连动件120连接第一刹车线102的一端可具有第二限位部112,优选地,其于刹车把手130朝相对第一轴111方向转动一定程度时,第二限位部112将会顶抵刹车把手130,由此限制其转动范围。然,上述仅为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手刹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刹车结构,其包含:固定座,设置于移动装置的把手上,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轴;连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连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线,而另一端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穿设所述第一轴孔,所述连动件两端之间具有第二轴,且所述连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的一面而邻近所述第一轴孔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刹车把手,设置于所述连动件上,所述刹车把手的一端连接第二刹车线,且邻近所述端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穿设所述第二轴孔;其中,当所述刹车把手往所述第一轴方向转动时,所述刹车把手的一侧推抵所述第一限位部而带动所述连动件转动,且所述连动件拉动所述第一刹车线,当所述刹车把手往相对所述第一轴方向转动时,所述刹车把手拉动所述第二刹车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刹车结构,其包含:固定座,设置于移动装置的把手上,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轴;连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连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线,而另一端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穿设所述第一轴孔,所述连动件两端之间具有第二轴,且所述连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的一面而邻近所述第一轴孔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刹车把手,设置于所述连动件上,所述刹车把手的一端连接第二刹车线,且邻近所述端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穿设所述第二轴孔;其中,当所述刹车把手往所述第一轴方向转动时,所述刹车把手的一侧推抵所述第一限位部而带动所述连动件转动,且所述连动件拉动所述第一刹车线,当所述刹车把手往相对所述第一轴方向转动时,所述刹车把手拉动所述第二刹车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聪镛
申请(专利权)人:稳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