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锁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9883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锁离合装置,上壳体内设有转动轮,转动轮顶端安装有动力输出轮,下壳体中间卡入有凸轮,且凸轮上轴向安装有一电机输出轴,转动轮底端具有容置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分别放置有一磁性球,容置孔内壁上均布有两个供对应磁性球卡入的凹槽,凸轮顶端设有一卡块,卡块与电机输出轴顶端抵接,凸轮底端具有供电机输出轴插入的插孔,插孔与电机输出轴转动配合,当电机输出轴转动时,电机输出轴带动卡块将位于凹槽中的磁性球压住。在具备手动推拉门窗功能的同时,通过卡块的设置使得离合装置能够被锁定,锁定后的离合装置使得门窗无法手动推拉,就能起到防盗效果,使得离合装置能够在锁定和未锁定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锁离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窗帘
,具体讲是一种电动门窗的可自锁离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门窗的电机在驱动门窗时,当电机上电后,电机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门窗打开或闭合,但当电机不工作时,电机轴无法转动,因此无法手动开关门窗,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为此,人们在内部设置了离合机构,可以控制电机轴在电机不工作时与外部连接的输出轴分开。用户可以手动推拉门窗,但有时用户为了防盗等原因不想让窗户可以手动推拉,而现有技术的离合装置的输出轴无法锁定,无法锁定导致还是可以手动推拉门窗,门窗就起不到防盗效果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锁离合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可自锁离合装置,包括上壳体和设置在上壳体底端的下壳体,上壳体内设有转动轮,转动轮顶端通过一铆钉安装有动力输出轮,下壳体中间卡入有凸轮,凸轮底端和顶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且凸轮上轴向安装有一电机输出轴,转动轮底端具有容置孔,凸轮顶端容置在容置孔内并将容置孔分隔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分别放置有一磁性球,容置孔内壁上均布有两个供对应磁性球卡入的凹槽,所述凸轮顶端设有一卡块,所述卡块与电机输出轴顶端抵接,所述凸轮底端具有供电机输出轴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与电机输出轴转动配合,且当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时,所述电机输出轴带动卡块将位于凹槽中的磁性球压住。进一步地,所述插孔内壁具有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相交且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均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且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所述电机输出轴外壁具有与电机输出轴轴线平行的第三矩面;其中一磁性球靠近卡块设置,当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时,第三矩面用以压住第一矩面或第二矩面,并带动卡块压住该磁性球。进一步地,所述凸轮顶端设有一卡槽,卡块卡入卡槽中,卡块中间通过一圆销与凸轮转动配合,且所述卡槽内设有两弹簧,两弹簧位于卡块后方且分别与卡块两端固定。进一步地,当所述电机输出轴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第三矩面压住凸轮的第一矩面,并带动卡块一端压在该磁性球外壁上;当所述电机输出轴逆时针转动时,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第三矩面压住凸轮的第二矩面,并带动卡块另一端压在该磁性球外壁上。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可自锁离合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在具备手动推拉门窗功能的同时,通过卡块的设置使得离合装置能够被锁定,锁定后的离合装置使得门窗无法手动推拉,就能起到防盗效果,使得离合装置能够在锁定和未锁定状态之间自由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去除上壳体、下壳体和第一轴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图中所示:1—上壳体,2—下壳体,3—转动轮,4—铆钉,5—动力输出轮,6—凸轮,7—第一轴承,8—容置孔,81—第一容置腔,82—第二容置腔,9—电机输出轴,91—第三矩面,10—凹槽,11—卡块,12—插孔,121—第一矩面,122—第二矩面,13—卡槽,14—圆销,15—弹簧,16—第二轴承,17—磁性球。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图7所示,可自锁离合装置,包括上壳体1和设置在上壳体1底端的下壳体2,上壳体1内设有转动轮3,转动轮3顶端通过一铆钉4安装有动力输出轮5,下壳体2中间卡入有凸轮6,凸轮6底端和顶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6,且凸轮6上轴向安装有一电机输出轴9,转动轮3底端具有容置孔8,凸轮6顶端容置在容置孔8内并将容置孔8分隔形成第一容置腔81和第二容置腔82,第一容置腔81和第二容置腔82内分别放置有一磁性球17,容置孔8内壁上均布有两个供对应磁性球17卡入的凹槽10,凸轮6顶端设有一卡块11,卡块11与电机输出轴9顶端抵接,凸轮6底端具有供电机输出轴9插入的插孔12,插孔12与电机输出轴9转动配合,且当电机输出轴9转动时,电机输出轴9带动卡块11将位于凹槽10中的磁性球17压住。插孔12内壁具有第一矩面121和第二矩面122,第一矩面121和第二矩面122相交且第一矩面121和第二矩面122均与电机输出轴9的轴线平行,且第一矩面121和第二矩面122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电机输出轴9外壁具有与电机输出轴9轴线平行的第三矩面91;其中一磁性球17靠近卡块11设置,当电机输出轴9转动时,第三矩面91用以压住第一矩面121或第二矩面122,并带动卡块11压住该磁性球17。凸轮6顶端设有一卡槽13,卡块11卡入卡槽13中,卡块11中间通过一圆销14与凸轮6转动配合,且卡槽13内设有两弹簧15,两弹簧15位于卡块11后方且分别与卡块11两端固定。如图4所示,电机输出轴9顺时针转动时,电机输出轴9的第三矩面91压住凸轮6的第一矩面121并使凸轮6顺时针转动,磁性球17被导入凹槽10内,用磁性球17带动转动轮3和动力输出轮5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门窗运行,同时卡块11的一端在第三矩面91压住凸轮6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并压在了靠近卡块11设置的那磁性球17外壁上,此时若电机停止转动,转动轮3因为有凸轮6和磁性球17的限制无法逆时针转动,又因为有卡块11的存在而无法顺时针转动,转动轮3被锁定,此时门窗无法手动推拉;而此时若电机输出轴9的在电机的控制下逆时针回转一定角度后,如图5所示,磁性球17在第二轴承16的吸引下脱离凹槽10,转动轮3此时不受电机输出轴9的影响可以自由转动,门窗可以手动推拉;图5中因为凸轮6没受力,在弹簧15作用下卡块11和凸轮6保持平衡,电机输出轴9继续逆时针转动,把磁性球17导入凹槽10中,如图6所示,此时电机输出轴9的第三矩面91与凸轮6的第二矩面122之间还留有间隙,电机输出轴9仍可继续转动。当电机输出轴9的第三矩面91转动到凸轮6的第二矩面122时,如图7所示,卡块11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压住靠近卡块11设置的那磁性球17外壁上,然后电机输出轴9继续带动凸轮6转动,凸轮6抵接磁性球17并带动转动轮3和动力输出轮5转动,从而带动门窗运行。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自锁离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可自锁离合装置,包括上壳体和设置在上壳体底端的下壳体,上壳体内设有转动轮,转动轮顶端通过一铆钉安装有动力输出轮,下壳体中间卡入有凸轮,凸轮底端和顶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且凸轮上轴向安装有一电机输出轴,转动轮底端具有容置孔,凸轮顶端容置在容置孔内并将容置孔分隔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分别放置有一磁性球,容置孔内壁上均布有两个供对应磁性球卡入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顶端设有一卡块,所述卡块与电机输出轴顶端抵接,所述凸轮底端具有供电机输出轴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与电机输出轴转动配合,且当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时,所述电机输出轴带动卡块将位于凹槽中的磁性球压住。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锁离合装置,包括上壳体和设置在上壳体底端的下壳体,上壳体内设有转动轮,转动轮顶端通过一铆钉安装有动力输出轮,下壳体中间卡入有凸轮,凸轮底端和顶端分别套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且凸轮上轴向安装有一电机输出轴,转动轮底端具有容置孔,凸轮顶端容置在容置孔内并将容置孔分隔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分别放置有一磁性球,容置孔内壁上均布有两个供对应磁性球卡入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顶端设有一卡块,所述卡块与电机输出轴顶端抵接,所述凸轮底端具有供电机输出轴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与电机输出轴转动配合,且当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时,所述电机输出轴带动卡块将位于凹槽中的磁性球压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壁具有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第一矩面和第二矩面相交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云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