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7121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地面上开挖出的基坑,基坑的内侧设有若干插入基坑底部的旋喷桩,每相邻两旋喷桩相互咬合分别形成两连续墙,两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防止连续墙向内塌陷的若干内支撑组件,两连续墙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沿连续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微型桩。此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将若干旋喷桩连接设置,有效地利用了旋喷桩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以及止水效果好的特点;配合旋喷桩内外两侧的若干微型桩,利用了微型桩优良的抗弯能力,整个支护结构施工效率高、支护性能稳定。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基坑导墙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导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往往会遇到施工空间较为狭窄,范围有限的区段,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基坑内侧浇筑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或者施工土钉墙,其中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水泥用量大,经济性较差;土钉墙支护在周边地下管线较多区域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且支护效果好的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地面上开挖出的基坑,基坑的内侧设有若干插入基坑底部的旋喷桩,每相邻两旋喷桩相互咬合分别形成两连续墙,两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防止连续墙向内塌陷的若干内支撑组件,两连续墙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沿连续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微型桩。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微型桩包括插入基坑底部的钢管和处于钢管内的浆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钢管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两V型缺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旋喷桩的直径为700~850mm,各旋喷桩的下端插入地层中的相对不透水层至少1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微型桩插入基坑底部的深度等于或大于各旋喷桩的插入深度。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微型桩的成孔直径为300~400mm,每相邻两微型桩的间距为500~600mm,内外两侧微型桩的排距为0.8~1.2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内支撑组件包括水平安装在两连续墙之间的支撑管和承托支撑管的两斜撑,两斜撑分别安装在内侧的微型桩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斜撑包括L型的角钢和焊接在角钢内侧的加强筋。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基坑左右两侧微型桩的上端均安装有冠梁,两冠梁之间设置有防止冠梁向内塌陷的横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将若干旋喷桩连接设置,有效地利用了旋喷桩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以及止水效果好的特点;配合旋喷桩内外两侧的若干微型桩,利用了微型桩优良的抗弯能力,整个支护结构施工效率高、支护性能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旋喷桩与各微型桩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为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在地面上开挖出的基坑,基坑的内侧设有若干插入基坑底部的旋喷桩1,每相邻两旋喷桩1相互咬合分别形成两堵连续墙,两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防止连续墙向内塌陷的若干内支撑组件2,两连续墙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沿连续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微型桩3。本实施例中,基坑为长方形,两墙体沿基坑的内壁延伸,其深度约7m,在距基坑底部高约3m的位置设置一个内支撑组件2。图1中左上角和右上角均为挡水墙。此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将若干旋喷桩1连接设置,有效地利用了旋喷桩1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以及止水效果好的特点;配合旋喷桩1内外两侧的若干微型桩3,利用了微型桩3优良的抗弯能力,整个支护结构施工效率高、支护性能稳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微型桩3包括插入基坑底部的钢管和处于钢管内的浆体。各钢管的底部密封,以底端为高度基准的钢管至5~7m范围内设有若干出浆孔,两相邻的出浆孔间距为30cm、出浆孔的直径为8mm,各出浆孔呈梅花型交错布置,并被胶带封住。在向钢管中注入水泥浆时,由水泥浆施压将胶带挤开并自动开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钢管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两V型缺口,使部分浆体流入钢管外侧时填充钢管与土体之间的间隙并起到加固作用。本实施例中,钢管的直径为159mm,壁厚10mm,对称两侧的V型缺口高约70mm,宽约50mm。钢管有良好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而硬化的水泥的抗压强度和刚度较高,两者结合能保证微型桩3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支护效果佳。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旋喷桩1的直径为700~850mm,旋喷桩1的下端插入地层中的相对不透水层至少1m,各微型桩3插入基坑底部的深度等于或大于各旋喷桩1的插入深度。本实施例中,各微型桩3的长度约为17m,各微型桩3的成孔直径为300~400mm,每相邻两微型桩3的间距为500~600mm,内外两侧微型桩3的排距为0.8~1.2m。本实施例中,各旋喷桩1直径为800mm;各微型桩3直径为300mm、间距为500mm、排距为1m。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内支撑组件2包括水平安装在两连续墙之间的支撑管6和承托支撑管6的两斜撑4,两斜撑4分别安装在内侧的微型桩3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斜撑4包括L型的角钢和焊接在角钢内侧的加强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基坑左右两侧微型桩3的上端均安装有冠梁5,两冠梁5之间设置有防止冠梁5向内塌陷的横撑7,横撑7可以采用钢管。其中横撑7的两端直接插接在冠梁5上。本实施例中,冠梁的宽度为1.5m,高度为0.8m。本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先开挖基坑,在基坑内侧采用地质钻孔机钻孔,钻一跳一,形成间隔开的用于施工微型桩3的孔槽,孔槽直径大于微型桩3的直径。然后清孔,在孔槽的底部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后,下放钢管至孔底,并位于桩孔的中心位置。然后往钢管中放入注浆管,注浆管的管口距孔底约200~300mm。往孔槽中投入碎石,再一次用清水冲洗孔槽,直到孔槽涌出清水。最后往钢管中注浆,注浆量40Kg/m,水泥采用PO42.5,碎石采用0.5~1.0cm碎石,水灰比0.5~1.0。首先,注浆压力控制在0.4~1Mpa;当水泥浆重钢管内溢出时,封闭堵住钢管的上端,第二次进行注浆,此时的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直至水泥浆从所述出浆孔溢出;前后两次的注浆时间间隔不少于3小时。上述具体参数经过现场试桩后确定。下一步施工旋喷桩1,最后凿除桩顶较差的桩体,施工冠梁5。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面上开挖出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内侧设有若干插入基坑底部的旋喷桩(1),每相邻两所述旋喷桩(1)相互咬合分别形成两连续墙,两所述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防止连续墙向内塌陷的若干内支撑组件(2),两所述连续墙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沿连续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微型桩(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面上开挖出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内侧设有若干插入基坑底部的旋喷桩(1),每相邻两所述旋喷桩(1)相互咬合分别形成两连续墙,两所述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防止连续墙向内塌陷的若干内支撑组件(2),两所述连续墙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沿连续墙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微型桩(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型桩(3)包括插入基坑底部的钢管和处于钢管内的浆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钢管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两V型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喷桩(1)的直径为700~850mm,各所述旋喷桩(1)的下端插入地层中的相对不透水层至少1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型桩(3)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关峰司海峰王谭刘添俊李波张万辉梁豪张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