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840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塔楼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为“圆桶形”,塔楼基坑内仅设置支护桩边混凝土环形围檩,形成“箍桶效益”,满足开挖过程土压力的平衡;所述的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穿越先施作的已建塔楼结构剪力墙的区域,剪力墙开洞,并在洞边四周设置暗梁;后施作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与先施作的已建塔楼结构柱相碰的位置,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采用小型圆环状,抱箍先施作的已建塔楼结构柱的方法,避让结构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个工程工期短,施工场地宽敞,材料运输与堆放方便,更好地保证了施工效率和安全,同时达到建设单位资金分批投入,商品房分期上市的目标,经济效益显著。

A first tower building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rst tower building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ower foundation pit system design for the \barrel\, the tower foundation pit support pile side only set concrete ring purlin, the formation of \Cooper benefit\, meet the excavation of earth pressure balance; the basement the foundation pit has built tower structure with shear wall area of concrete support through the first, shear wall openings, and beam arranged in the hole around; after applying for basement excavation and concrete support first built tower column collision position,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ment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use of small circular concrete supporting method has been built, tower structure column hoop first, avoid column structur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has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wide construction sit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stacking of materials, and better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it achieves the goal of phased construction of commercial housing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remark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范围内塔楼区域基坑支护施工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范围内塔楼先施工后地下室基坑施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建筑建设日益兴隆,地下工程迅速兴起,地下室建设面积越来越大,而塔楼基本建在地下室中间,但因规划与使用性能的不同,大型地下建筑并非一次性开发,地下室层数也不都相同。常规的基坑工程都按照整个地下室先施工深基坑,后施工浅基坑的方式,开挖至整个地下室基础底板标高,整体施工地下车库和塔楼地下室。地下结构整体向上施工出地面后,回填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外墙之间的操作空间,然后继续向上建设塔楼结构,这样的施工工序进行。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如采取“先地库后塔楼”这种常规方法,整个工程工期长,且施工场地狭小,建筑材料无处堆放,土方挖运量大,材料加工与运输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达不到建设单位要求的资金分批投入,商品房分期投入市场的目标,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经济效益差。“先地库后塔楼”的施工工序已不能满足规划及商业要求,反之按照“先塔楼后地库“的基坑施工支护方式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先开挖地下室基坑施工至±0.000回填土方后,再向上逐层建设塔楼的设计与施工方式,各地区技术和经验丰富,但对于“先塔楼后地库”这种新的施工方式极少应用。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塔楼逐栋开挖施工,建设资金分期投入,并在后开挖整个地下室时避开、穿越已建塔楼剪力墙和结构柱等构件,实现方便施工是本类工程的重点控制技术环节。因此,提供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的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包括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及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所述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逐栋开挖,单独支护,形成独立支护体系;所述的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整体开挖,形成整体支护体系;所述的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塔楼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成“圆桶形”,坑内不设置水平向混凝土内支撑,仅设置支护桩边圆环形混凝土围檩;所述的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德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坑内设置水平向混凝土角撑和对撑;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工序、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工序、基坑土方开挖工序、坑内支护结构施工工序、基础底板施工工序、向上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工序和拆除坑内支护结构和基坑土方回填工序;所述的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首先在塔楼周围进行塔楼基坑支护桩1和塔楼基坑止水桩2施工;塔楼区域的基坑支护结构按圆环形施作,形成“圆桶形“结构,形成混凝土圆环“拱效益”,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的特点;S12.分层开挖塔楼基坑土方,并在支护桩内侧设置圆环型塔楼支护体系围檩3,形成“箍桶型”支护结构;S13.渐层开挖土方至塔楼基础底标高,浇筑塔楼基础底板,然后向上逐层施工塔楼地下结构,直至施工出地面,然后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继续向上施工塔楼主体结构;S14.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按S11~S13的工序,逐栋施作塔楼基坑,进行塔楼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室基坑整体施工时,采取塔楼剪力墙开洞8,墙内增设塔楼剪力墙开洞处墙内暗梁9,且穿越剪力墙位置的采用H400×400型钢内支撑作为支撑的措施,克服混凝土内支撑穿越先施作的已建塔楼剪力墙7的问题;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整体施工时,采取将混凝土内的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14设计为小圆环的方法,避让塔楼结构柱,克服了混凝土内支撑穿越先施作的已建塔楼结构柱的问题;所述的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施工包括如下步骤:S21.根据进度安排,施工整个大地下室支护结构,包括地下室基坑支护桩4和地下室基坑止水桩5;S22.待大地下室支护结构施工完毕,且形成强度,分层、分块、对称开挖大地下室土方,并按照设计要求,根据土方开挖进度,设置坑内水平向混凝土角撑和对撑,并逐段凿除先施作的塔楼周边的塔楼基坑支护桩1和塔楼基坑止水桩2;S23.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14穿越塔楼区域时,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14避让塔楼结构墙和塔楼结构柱13;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14碰到塔楼结构墙体时,塔楼剪力墙开洞8,洞边四周设置塔楼剪力墙开洞处墙内暗梁9;开洞后,设置H400×400型钢内支撑10的墙洞,型钢焊接端头预埋钢板11,抗剪栓钉12埋入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14内,且与H400×400型钢内支撑10连接处,混凝土内支撑截面扩大;S24.当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6碰到塔楼结构柱时,混凝土内支撑采用小圆环型,避让结构柱;S25.整个后施作的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标高后,浇筑地下室基础底板,向上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并逐层形成换撑;S26.根据设计工况,由下向上逐层拆除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6,直到施工至±0.000,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出地面后,地下室与支护桩之间的施工操作空间回填土方。积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塔楼逐栋开挖、单独支护,自成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可达到建设资金分期投入,商品房分批上市,实现较少资金较快周转的目的;2.每一栋塔楼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成“圆桶形”,充分发挥圆桶形状的“圆拱效应”,充分利用材料的抗压性能,达到较小的支护结构截面,较大刚度的效果;3.塔楼“圆桶形”基坑支护结构,坑内不设置水平向混凝土内支撑,仅设置混凝土围檩,形成“箍桶形”内支撑结构,不仅节约支撑造价,而且方便塔楼基坑土方开挖,节约工期。4.塔楼“圆桶形”基坑支护结构,避免了支护结构拐角处应力集中,或局部区域变形突出的现象,减小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变形,且圆形保证了支护结构变形的均匀性。5.后施作地下室,按照整个基坑开挖的方式进行,保证了整个地下室大基坑的整体刚度。通过设置塔楼结构墙内暗梁和埋设H400×400型钢,以及结构柱位置设计小圆环内支撑形式,消除了对塔楼结构的影响,且地下室基坑施工时可将施工区域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流水施工段,形成不同作业面和空间上同时进行的施工工序。6.本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大面积深基坑资金一次性投入问题,而且提供了一种大面积深基坑施工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工序转换衔接简单可靠,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人员的流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和施工工序划分示意图;图2为塔楼基坑支护体系剖面示意图;图3为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剖面示意图;图4为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穿越塔楼剪力墙示意图;图5为H400×400型钢端头剖面示意图;图6为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与塔楼结构柱相互位置顶视图;图7为塔楼结构柱与地下室基坑支护小圆环混凝土内支撑结构俯视图;图中为:塔楼基坑支护桩1、塔楼基坑止水桩2、塔楼支护体系围檩3、地下室基坑支护桩4、地下室基坑止水桩5、地下室基坑支护混凝土内支撑6、塔楼剪力墙7、塔楼剪力墙开洞8、塔楼剪力墙开洞处墙内暗梁;9、H400×400型钢10、预埋钢板11、抗剪栓钉12、塔楼结构柱13、地下室基坑支护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及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所述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逐栋开挖,单独支护,形成独立支护体系;所述的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整体开挖,形成整体支护体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及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所述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逐栋开挖,单独支护,形成独立支护体系;所述的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为整体开挖,形成整体支护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塔楼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成“圆桶形”,坑内不设置水平向混凝土内支撑,仅设置支护桩边圆环形混凝土围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围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德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坑内设置水平向混凝土角撑和对撑。4.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依次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工序、支护桩和止水桩施工工序、基坑土方开挖工序、坑内支护结构施工工序、基础底板施工工序、向上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工序和拆除坑内支护结构和基坑土方回填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先塔楼后地下室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塔楼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首先在塔楼周围进行塔楼基坑支护桩(1)和塔楼基坑止水桩(2)施工;塔楼区域的基坑支护结构按圆环形施作,形成“圆桶形“结构,形成混凝土圆环“拱效益;S12.分层开挖塔楼基坑土方,并在支护桩内侧设置圆环型塔楼支护体系围檩(3)形成“箍桶型”支护结构;S13.渐层开挖土方至塔楼基础底标高,浇筑塔楼基础底板,然后向上逐层施工塔楼地下结构,直至施工出地面,然后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继续向上施工塔楼主体结构;S14.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按S11~S13的工序,逐栋施作塔楼基坑,进行塔楼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室基坑整体施工时,采取塔楼剪力墙开洞(8),墙内增设塔楼剪力墙开洞处墙内暗梁(9),且穿越剪力墙位置的采用H400×400型钢内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升峰章新陈祉阳储征伟黄广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