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薄板轧制油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06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制油润滑性能差等缺点。该组合物含有60~90重量%多元醇酯类油性剂、0.5~5.0重量%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酯醚型表面活性剂2.0~15.0重量%、0.53~15重量%硫化物极压抗磨剂和0.51~5重量%金属减活剂。该轧制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轧机清洁性能和优异的退火清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工艺用润滑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及家电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冷轧薄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冷轧薄板的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冷轧装备和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冷轧薄板的生产高速化、生产规模大型化。相关的有头轧制均改造为CDCM(酸洗轧制联合机组)机组,从而导致了对轧制油的润滑性、轧机清洁性、退火清净性、循环稳定性、废轧制油的可处理性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在市场上使用的冷轧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动植物油脂作为基础组分的轧制油,如公开号为CN1188793A的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钢板的冷轧油,它主要含有(a)矿物油和或由含有12-2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羧酸和含有1-12个碳原子的脂肪醇制备的单酯;(b)动植物油脂;和(c)含有下述酯的复合酯,该酯由含有16-20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不饱和酸的二聚物酸和或聚合物酸与多元醇制备,其中剩余的羧基或羟基已用含有12-22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或单价脂肪酸酯化。该润滑油还含有(d)磷基极压添加剂或硫基极压添加剂。该轧制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但轧制清洁性差,不能实现不经过脱脂处理实现光亮退火的要求。公开号为USP5122288的专利介绍了一种冷轧油,其基础油选自动植物油脂、矿油、合成酯类,或其两种及两种以上混合物,加入0.2~5wt%分子量为2000~15000,HLB值为5~9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0.2~5wt%HLB值为12~16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前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酯类或多元醇,后一种则为乙氧基酯或醚类。该轧制油润滑性一般,轧制清洁性一般,同样不能实现不经过脱脂处理实现光亮退火的要求。总之以油脂为基础组分的轧制油适用于高负荷、高速状态下的轧制,最显著的特点是润滑性能较好,存在的问题一是轧机清洁性差,轧机周围容易出现大量沉积物,污染环境、影响外观,降低工作效率;二是轧后不经过脱脂处理,退火清净性很差,得不到表面质量优异的成品板。另一类是以矿物油为基础组分的轧制油,如USP5009803专利技术的一种冷轧钢润滑液是在矿物基础油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有机碳酸酯。它可用于钢的冷轧,可作为全油使用,也可加入乳化剂,形成乳液或微乳液。该类轧制油具有极好的轧机清洁性及退火清净性,不经过脱脂处理的钢板退火后表面干净、无污染物,但是缺点是润滑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在高压、高速条件下的轧制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轧制油润滑性能差等缺点,而提供一种新的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该轧制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轧机清洁性能和优异的退火清净性能。本专利技术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含有(A)多元醇酯类油性剂,60~90重量%;(B)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0.5~5.0重量%;(C)非离子型酯醚型表面活性剂,2.0~15.0重量%;(D)硫化物极压抗磨剂,0.53~15重量%;(E)金属减活剂,0.51~5重量%。上述百分含量以轧制油组合物总重量计。所述组分(A)是由含多羟基的C5~C10脂肪醇与C10~20的一元脂肪酸或/和C30~40二聚酸经酯化反应后所得到的酯。其中同时选择C10~20的一元脂肪酸与C30~40的二聚酸时,二者的重量比为50~90∶50~10,优选75~85∶25~15,最好为83∶17。该组分(A)作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基础组分,其最佳含量为70~85%,以组合物总重量计。所述C10~20的一元脂肪酸推荐使用癸酸、月桂酸、椰子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牛油脂肪酸或棕榈油脂肪酸。所述C30~40的二聚酸是由棉籽油酸、妥儿油酸和大豆油酸二聚而成。含多羟基的C5~C10脂肪醇推荐使用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或二聚季戊四醇。所述(B)组分是重均分子量为5000~20000的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分子量为1000~1200的聚异丁烯脂肪酸和重均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乙二醇经酯化反应生成,其HLB值为6~9。该组分(B)可使组合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变化,保护胶体的作用变强,形成的乳化液其油粒的直径变大,在被加工的表面形成更多的油膜,显示出更好的润滑性。其中所述分子量为1000~1200的聚异丁烯脂肪酸推荐使用聚异丁烯丁二酸、聚异丁烯丙二酸或聚异丁烯己二酸。所述组分(C)是C10~18脂肪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经酯化得到的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环氧乙烷数均为4~7。该组分(C)可使轧制油组合物的初期乳化特性变好,更有利于轧制油的良好使用。所述的C10~18脂肪酸优选直链一元脂肪酸,最好为癸酸、月桂酸、椰子油酸、棕榈油酸、油酸或亚油酸等。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上海石化石油三厂销售的商品名为平平加O-4、O-6或O-7等的产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4-7)为大连旅顺化工厂销售的商品名为NP-4或NP-7等的产品。组分(D)是含硫极压添加剂,至少选自硫化猪油、硫化牛油、硫化植物油、硫化烯烃、硫化矿物油和二苄二硫中的一种,选择二种以上混合使用时,为各种物质按均等重量比混合。组分(D)的添加可使轧制油的润滑性增加,具体体现在轧制油的油膜强度增加。组分(E)是金属减活剂,为苯三唑衍生物(T551)或噻二唑衍生物(T556)。组分(E)可进一步保护由于轧制过程产生的新生表面的锈蚀,以满足冷硬卷不涂防锈油直接出厂的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轧制油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如防锈剂、抗氧剂、油性剂和抗磨剂,其加入量按照不同的轧机工艺条件来确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锈剂为十二烯基丁二酸、环烷酸锌、山梨糖醇单油酸酯和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氧剂为2.4-二叔丁基对甲酚、苯基-α-萘胺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性改进剂为油酸或棕榈油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磨剂为磷酸三甲苯酯(T306)或亚磷酸二正丁酯。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制备是一个物理混合的过程,其方法是把各种组分按所述的比例混合,于75~76℃温度条件下,搅拌1.5小时,至溶解均匀,形成透明的液体,即得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适用于CDCM机组(酸洗-轧制联合机组)的润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含有的基础组分(A)是合成酯,而这种合成酯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轧机清洁性能和退火清净性能;所含组分(B)可使组合物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变化,保护胶体的作用变强,形成的乳化液其油粒的直径变大,在被加工的表面形成更多的油膜,显示出更好的润滑性;本专利技术组合物除组分(A)的(B)外,其它组分如金属减活剂和含硫极压抗磨剂等的相互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轧机清净性,轧后钢板表面清洁度高,残铁量低,表面光洁,对轧机牌坊及轧机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具有良好的抗油烧及防锈性能,轧后钢卷储存3个月内无锈蚀现象;具有优异的退火清净性能,罩式退火后的钢板表面残留物少,残碳量低;具有良好的使用稳定性能,在高速、高压条件下不产生氧化分解或聚合等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将750克三羟甲基丙烷椰子油酸酯,20克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NP-4)油酸酯,15克壬基酚聚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薄板轧制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物质:(A)多元醇酯类油性剂,60~90重量%;(B)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0.5~5.0重量%;(C)非离子型酯醚型表面活性剂,2.0~15.0重量%;(D) 硫化物极压抗磨剂,0.53~15重量%;(E)金属减活剂,0.51~5重量%;所述组分(A)是由含多羟基的C↓[5]~C↓[10]脂肪醇与C↓[10~20]的一元脂肪酸或/和C↓[30~40]二聚酸经酯化反应后所得到的酯;组 分(B)是由分子量为1000~1200的聚异丁烯脂肪酸和重均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乙二醇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20000的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组分(C)是C↓[10~18]脂肪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经酯化得到的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分(D)是至少选自硫化猪油、硫化牛油、硫化植物油、硫化烯烃、硫化矿物油和二苄二硫中的一种,选择二种以上混合使用时,为各种物质按均等重量比混合;组分(E)为苯三唑衍生物或噻二唑衍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汉国曹文华要洁郭巧玲岳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