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和旋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136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和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壳体组件,内部具有壳体容腔,所述壳体组件的顶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组件底壁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伸入所述壳体容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还包括:配重块分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将所述壳体容腔分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与所述出气管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间隙相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降低了储液器底部的气态冷媒与进气管的气态冷媒的气流对冲形成的湍流漩涡。

Liquid storage and rotary compressor for rotary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tary compressor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rotary compressor, wherein, the accumulator, the rotary compressor includes a housing assembly, with internal shell cavity, the top wall of the hous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air inlet, the shell components on the bottom wall with an air outlet; the intake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air inlet, and the shell cavity is communicated; air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air outlet, extends into the shell cavity, and the shell cavity is communicated; also includes: counterweight separation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housing assembly, the shell cavity is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chambers, the outlet pipe through the counterweight separation plate, the counterweight separation plate and the outlet pipe wall has a gap, the connected upper cavity and the lower through the gap.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turbulence vortex formed by the air cooling medium in the bottom of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the air flow of the air cooling medium of the intake pip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和旋转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和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指出,现有旋转式压缩机的吸气装置侧一般都会设置有储液器。其目的是防止大量未完全气化的冷媒液体直接进去压缩机气缸内形成液压缩,确保压缩机可靠性。其中在压缩机运转时从储液器中吸入冷媒气体是不连续的,储液器内的冷媒压力和流量是变化脉动的,这种吸气脉动容易引起储液器产生共振,并产生噪音。同时,储液器进气管的气流方向是向下运动,储液器中的液态冷媒沉积在储液器底部,气化后冷媒气体向上乱窜运动进入,运动冷媒气流会与储液器进气管向下的气流形成湍流漩涡,产生一定的噪音,带来压缩机噪音的恶化。另外,压缩机上储液器的进气管外部连接空调系统的配管管路,储液器的回转振动极大影响系统配管的振动,现有递减压缩机储液器回转振动的技术一般通过是采用小容量小径化的储液器或通过加厚储液器的壳体厚度来增加储液器的重量,而小容量和小径化的储液器设计带来可能储液器容量不够,储液器内的液体冷媒会大量积多,造成可能液压缩的风险,同时小容量的储液器也限定了制冷系统的冷媒封入量,影响制冷系统冷量,性能降低。另储液器壳体壁越厚加工越困难,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会大幅度上升,从而限定了储液器无限制的加厚壳体来加重重量,进而压缩机储液器侧回转振动改善效果有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壳体组件,内部具有壳体容腔,壳体组件的顶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壳体组件底壁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设置在进气口处,且与壳体容腔相连通;出气管,设置在出气口处,伸入壳体容腔内,且与壳体容腔相连通;还包括:配重块分离板,设置在壳体组件内,将壳体容腔分成上腔和下腔,出气管贯穿配重块分离板,配重块分离板与出气管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上腔和下腔通过间隙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组件内设置配重块分离板,并且出气管贯穿配重块分离板,在配重块分离板与出气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间隙,配重块分离板和间隙保证了来自下腔的液态冷媒气化后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流与来自进气管的气态冷媒形成向下流动的气流的分离,减少了向上流动的冷媒气流与向下流动的冷媒气流的正面冲击形成的湍流漩涡,有效的降低了压缩机的噪音。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配重块分离板的底壁与壳体组件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满足0<H≤0.5L,其中,L为壳体组件的顶壁与壳体组件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配重块分离板的底壁与壳体组件底壁之间的距离H不大于壳体组件的顶壁与壳体组件的底壁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可最优的降低气流对冲,大大降低了形成湍流漩涡的可能性,更进一步降低了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间隙满足R2-R1≥2mm,其中R1为间隙的内径,R2为间隙的外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气管外壁与配重块分离板之间设置间隙,作为连通上腔和下腔的唯一通道,沉淀在下腔内的液态冷媒气化后只能沿此通道向上流动,避免下腔内的液态冷媒气化后向上乱窜进入上腔,对气化后的冷媒气体的运动方向进行有效梳理,不会与进气管向下的冷媒气流形成湍流旋涡,并且限定间隙的宽度至少为2mm,保证气流的持续性以及流速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配重块分离板的重量为储液器的重量的至少10%。优选的,配重块分离板的重量为至少100g。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储液器内设置一定重量的配重块分离板,在不影响储液器安装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增加储液器的重量,有效的降低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同时提高储液器的固有频率,减少了储液器因共振而引起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设置在配重块分离板和壳体组件的侧壁之间,且将配重块分离板和壳体组件连接在一起。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起和凹槽将配重块分离板与壳体组件相连接,凸起卡入凹槽内后,通过在壳体组件外部施加压力,两者通过冲压方式连接固定,保证了配重块分离板与壳体组件连接的稳定性,配重块分离板的拆卸和安装比较方便。其中,凸起设置在配重块分离板和壳体组件中的一个部件上,则凹槽开设在另一部件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管在配重块分离板上的贯穿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在该技术方案中,贯穿孔的横截面为上述形状中的一种,易于出气管的贯穿,以及在配重块分离板上开孔更加方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过滤器部件,设于壳体组件内且位于进气管下方,过滤器部件内部具有分流腔,出气管部分伸入分流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出气管部分伸入分流腔内,避免来自进气管的冷媒气体不在壳体容腔内循环而直接流入出气管,并且,由于过滤器部件上对应出气管上的气孔位置处为封闭式结构,进气管的冷媒气体不会直接进入出气管,减少了冷媒气体的热量损失,提高冷媒气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提高能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冷媒分流体,设置在过滤器部件上且对应进气管处;多个冷媒流通孔,设置在过滤器部件上且围绕冷媒分流体布置,至少一个冷媒流通孔上设置有冷媒扰流腔。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器部件上的冷媒分流体改变了来自进气管的冷媒气体的流动方向,即对冷媒气体分流,被分流的气体通过分布在冷媒分流体周围的冷媒流通孔流入上腔内,并且设置在冷媒流通孔上的冷媒扰流腔进一步改变冷媒气体的流动方向,使冷媒气体尽量沿着壳体组件内壁,且尽量偏移壳体组件中心部位往外向下流动,防止液态冷媒直接进入出气管内,减少了冷媒气体的热量损失,提高冷媒气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提高能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以及分别设于主壳体上下两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过滤器部件与主壳体卡接在一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壳体的上下两端形成开口并分别通过上下壳体进行密封,使储液器的维修和维护更加方便,维修人员可以从任一开口对储液器内部进行检查和对内部部件的更换,并且通过设置的过滤器部件进行过滤同时对冷媒气体分流。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以及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储液器与压缩机构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旋转式压缩机将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储液器与压缩机构相连接,不仅适用于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同样也适用于双缸或多缸旋转式压缩机。此外,旋转式压缩机还具有上述储液器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A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配重块分离板的一种结构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配重块分离板的另一种结构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和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壳体组件,内部具有壳体容腔,所述壳体组件的顶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组件底壁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伸入所述壳体容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分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将所述壳体容腔分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与所述出气管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间隙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壳体组件,内部具有壳体容腔,所述壳体组件的顶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组件底壁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出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伸入所述壳体容腔内,且与所述壳体容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分离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将所述壳体容腔分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所述配重块分离板与所述出气管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间隙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分离板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满足0<H≤0.5L,其中,L为所述壳体组件的顶壁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底壁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满足R2-R1≥2mm,其中R1为所述间隙的内径,R2为所述间隙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分离板的重量为所述储液器的重量的至少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奎李晓华付清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