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943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包括右半轴齿轮、锥形齿轮、润滑油收集箱,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输入轴齿轮下方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齿轮连接有所述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下端侧面上设置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上端设置有下电磁离合器,所述下电磁离合器远离上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远离所述下电磁离合器的一端连接下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上端侧面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下端设置有上电磁离合器,所述上电磁离合器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下端连接上行星齿轮。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部件进行润滑,且润滑可循环进行,电磁离合器的设置能够很好的控制行星齿轮的自转,达到防滑的效果。

A rear axle differential device for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rear axle differential device, including half shaft gear, bevel gear, oil collecting box,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input shaft gear and the input shaft gear input shaft is arranged below the input shaft gear connected with the conical gear, the bevel gear end the sid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frame,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is arranged under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column from the lower connecting column, away from the ends of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onnected by the planetary gear,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conical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frame, the upper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column connection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planetary gear.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invention can lubricate parts and lubricate circularly. The setting of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an control the rotation of planetary gears well,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anti s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后桥就是指汽车后面那根桥。如果是前桥驱动的车辆,那么后桥就仅仅是随动桥而已,只起到承载的作用。一般在后桥前面还配有一个分动器。后桥上通常会设置有差速器。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现有的差速器的润滑效果差,且不能对润滑油循环使用,造成浪费,且防滑的效果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包括右半轴齿轮、锥形齿轮、润滑油收集箱,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输入轴齿轮下方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齿轮连接有所述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下端侧面上设置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上端设置有下电磁离合器,所述下电磁离合器远离上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远离所述下电磁离合器的一端连接下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上端侧面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下端设置有上电磁离合器,所述上电磁离合器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下端连接上行星齿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齿轮套装在所述右半轴上,所述右半轴上靠近所述上行星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星齿轮与所述下行星齿轮中间设置有左半轴齿轮,所述左半轴齿轮连接左半轴,所述左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感应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所述润滑油回收箱,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底端设置有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远离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油管。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的下端设置有喷油头。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内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重量感应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过滤带,所述润滑油收集箱靠近所述主动轮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过滤带储存箱,所述润滑油收集箱靠近所述从动轮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杂质收集箱。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电磁离合器和所述下电磁离合器都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开关,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电磁铁的下端设置有上衔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下方设置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下衔铁,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连接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上方设置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连接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连接主动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安装在带座轴承上,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和所述速度感应器通过无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重量感应器和所述电动机电连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对部件进行润滑,且润滑可循环进行,电磁离合器的设置能够很好的控制行星齿轮的自转,达到防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中齿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中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外壳;2、右半轴;3、输入轴齿轮;4、输入轴;5、杂质收集箱;6、从动轮;7、过滤带;8、下框架;9、润滑油回收箱;10、主动轮;11、过滤带储存箱;12、第一油管;13、下行星齿轮;14、左半轴;15、左半轴齿轮;16、上行星齿轮;17、上电磁离合器;18、上连接柱;19、抽油泵;20、第二油管;21、上框架;22、右半轴齿轮;23、锥形齿轮;24、固定部;25、开关;26、移动部;27、电磁铁;28、下衔铁;29、上衔铁;30、线圈;31、轴承;32、蓄电池;33、动力机构;34、皮带;35、从动皮带轮;36、带座轴承;37、中心轴;38、主动皮带轮;39、输出轴;40、速度感应器;41、控制器;42、传送带;43、重量感应器;44、下连接柱;45、下电磁离合器;46、喷油头;47、喷油管;48、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包括右半轴齿轮22、锥形齿轮23、润滑油收集箱,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输入轴齿轮3,所述输入轴齿轮3下方设置有输入轴4,所述输入轴齿轮3连接有所述锥形齿轮23,所述锥形齿轮23下端侧面上设置有下框架8,所述下框架8上端设置有下电磁离合器45,所述下电磁离合器45远离上端设置有下连接柱44,所述下连接柱44远离所述下电磁离合器45的一端连接下行星齿轮13,所述锥形齿轮23上端侧面设置有上框架21,所述上框架21下端设置有上电磁离合器17,所述上电磁离合器17下端设置有上连接柱18,所述上连接柱18下端连接上行星齿轮1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齿轮23套装在所述右半轴2上,所述右半轴2上靠近所述上行星齿轮16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半轴齿轮22,所述右半轴2穿过所述外壳1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星齿轮16与所述下行星齿轮13中间设置有左半轴齿轮15,所述左半轴齿轮15连接左半轴14,所述左半轴14穿过所述外壳1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感应器4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内部底端设置有所述润滑油回收箱9,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底端设置有第一油管12,所述第一油管12的另一端连接抽油泵19,所述抽油泵19远离所述第一油管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油管2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管20的另一端连接喷油管47,所述喷油管47的下端设置有喷油头4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内设置有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上设置有传送带42,所述传送带42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轮6,所述传送带42上设置有重量感应器4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42上设置有过滤带7,所述润滑油收集箱靠近所述主动轮1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过滤带储存箱11,所述润滑油收集箱靠近所述从动轮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杂质收集箱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电磁离合器17和所述下电磁离合器45都包括固定部24,所述固定部24内设置有蓄电池32,所述蓄电池32电连接开关25,所述固定部24的下端设置有电磁铁27,所述电磁铁27上设置有线圈30,所述线圈30与所述开关25电连接,所述电磁铁27的下端设置有上衔铁2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4下方设置有移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半轴齿轮、锥形齿轮、润滑油收集箱和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输入轴齿轮下方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齿轮连接有所述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下端侧面上设置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上端设置有下电磁离合器,所述下电磁离合器远离上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远离所述下电磁离合器的一端连接下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上端侧面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下端设置有上电磁离合器,所述上电磁离合器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下端连接上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套装在所述右半轴上,所述右半轴上靠近所述上行星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上行星齿轮与所述下行星齿轮中间设置有左半轴齿轮,所述左半轴齿轮连接左半轴,所述左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感应器;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所述润滑油回收箱,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底端设置有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远离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的下端设置有喷油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半轴齿轮、锥形齿轮、润滑油收集箱和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输入轴齿轮下方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齿轮连接有所述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下端侧面上设置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上端设置有下电磁离合器,所述下电磁离合器远离上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远离所述下电磁离合器的一端连接下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上端侧面设置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下端设置有上电磁离合器,所述上电磁离合器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下端连接上行星齿轮;所述锥形齿轮套装在所述右半轴上,所述右半轴上靠近所述上行星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右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上行星齿轮与所述下行星齿轮中间设置有左半轴齿轮,所述左半轴齿轮连接左半轴,所述左半轴穿过所述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速度感应器;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所述润滑油回收箱,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底端设置有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远离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喷油管,所述喷油管的下端设置有喷油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收集箱内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重量感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桥差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