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869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前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垛式支架包括用于支撑顶板的顶梁、底座和支架伸缩立柱;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顶梁包括主梁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主梁两端并与主梁转动连接的侧翼梁;支架伸缩立柱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底座连接,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分别与主梁的两端连接;侧翼梁转轴与支架伸缩立柱垂直。超前支护设备包括上述垛式支架,还包括设置在垛式支架的两个底座之间的轨道、与轨道滑动连接的滑动组件和用于支撑垛式支架放入支撑组件;多个垛式支架沿巷道排布,滑动组件的顶部与支撑组件的底部转动连接。上述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减小了对顶板的损坏,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Stacks and advanced suppor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e - support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stacks support and a pre - support equipment. Stack type bracket comprises a top beam, a seat and a bracket for supporting roof telescopic column; beam length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roadway roof; including girder and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main girder ends and girder rotation flanking beams with telescopic bracket; the bottom en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base, the top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elescopic column with the main shaft and the beam ends; flanking telescopic vertical bracket. Leading support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chocks, also includes a slid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base brettis of rail, and rail sliding connection and for supporting chocks in supporting components; multiple brettis along the roadway arrangement, the top of the slid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component rotation. The above stacks and advanced supporting equipment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roof, easy to operate and save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前支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回踩工作面三角点处采用的超前支护一般是附带四连杆机构的替棚支架支护。在回踩工艺中规定超前支护的长度应该设置为20米左右,每个工步在0.6米-0.8米之间,而且在回踩过程中,因井下空间较小,所有替棚支架的顺序均不能调换;如此,每台替棚支架就需要反复接触顶板大约25次才能完成,对顶板破坏严重,已经成为煤矿超前支护的难题。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超前支护装置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超前支护装置存在的对顶板破坏严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垛式支架包括顶梁、两个底座和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其中,所述顶梁用于支撑顶板,且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顶梁的宽度在6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所述顶梁包括主梁和两个侧翼梁;两个所述侧翼梁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翼梁靠近所述主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通过侧翼梁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与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之间也存在间隙;所述侧翼梁转轴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垂直。进一步的,所述垛式支架还包括两个护帮板,所述护帮板用于抵住煤壁;两个所述护帮板与两个所述侧翼梁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护帮板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翼梁远离所述主梁的一端通过护帮板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护帮板转轴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垂直。进一步的,所述垛式支架还包括四个第一千斤顶和两个第二千斤顶;每个所述侧翼梁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且每个所述侧翼梁均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另一端均分别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护帮板与所述第二千斤顶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护帮板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千斤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侧翼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垛式支架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第一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为液压伸缩立柱;所述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二千斤顶和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均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所述液压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和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伸缩。进一步的,所述垛式支架还包括防倒支架;所述防倒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防倒支架沿所述顶梁的宽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防倒支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均为双伸缩立柱。进一步的,所述主梁为开口朝下的U形钢结构件,且U形钢的凹槽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主梁与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之间均设置有钢板和柱窝,且所述柱窝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一一对应;所述钢板的顶部与所述主梁的槽底内侧连接,所述钢板的底部与所述柱窝连接,所述柱窝与对应的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配合连接。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前支护设备,包括上述垛式支架,还包括轨道和移位装置。多个所述垛式支架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垛式支架上的两个底座均于所述巷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垛式支架的两个底座之间,且所述轨道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移位装置包括滑动组件、移位伸缩立柱和支撑组件;所述移位伸缩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移位伸缩立柱的底部与所述滑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垛式支架。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导轨,且两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两根所述导轨的对称轴位于所述巷道的中心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垛式支架和超前支护设备,分析上述垛式支架的结构可知:上述垛式支架主要由顶梁、两个底座和两个支架伸缩立柱组成;其中,顶梁包括有主梁和两个侧翼梁,顶梁的宽度在6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两个底座与支架伸缩立柱一一对应。分析上述超前支护设备的结构可知:上述超前支护设备主要由多个上述垛式支架、轨道和移位装置组成;其中,移位装置包括有滑动组件、移位伸缩立柱和支撑组件。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的延伸方向;两个侧翼梁对称设置在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侧翼梁靠近主梁的一端与主梁通过侧翼梁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支架伸缩立柱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底座连接,两个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分别与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底座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支架伸缩立柱之间也存在间隙;侧翼梁转轴与支架伸缩立柱垂直。多个垛式支架沿巷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且每个垛式支架上的两个底座均于巷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轨道设置在垛式支架的两个底座之间,且轨道沿巷道的延伸方向延伸;移位伸缩立柱的顶部与支撑组件连接,移位伸缩立柱的底部与滑动组件转动连接;滑动组件与轨道滑动连接,支撑组件位于垛式支架的顶梁的正下方,且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垛式支架。很显然,在需要对煤矿回踩工作面三角点处回踩时,先将多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垛式支架均横向放置(即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的延伸方向),并沿巷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好;这样,在多个垛式支架的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和两个底座之间会形成一个沿巷道延伸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而轨道就可以设置在这个内部通道内;同时,调节支架伸缩立柱以使得垛式支架的顶梁均能顶住顶板,以起到对顶板的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移位装置将处于最后端的垛式支架沿轨道移动到处于最前端的垛式支架的前端,此时就完成了一个回踩工步,实现了垛式支架逐步向前行进以实现回踩的目的。详细过程如下:先将处于最后端的垛式支架(为便于描述,将其成为当前垛式支架)的两个侧翼梁分别以对应的侧翼梁转轴为中心轴向下转动,这样,顶梁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就会逐渐缩短;同时,将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同步缩短,以使得顶梁下降,直到顶梁被处于其正下方的移位装置的支撑组件顶住,此时,顶梁会被卡在支撑组件上不再继续下降;然后,再将移位装置的移位伸缩立柱伸长,以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垛式支架整体上升,从而使得垛式支架的底座能够脱离地面。之后,将移位装置沿轨道向远离其他垛式支架的方向移动,为之后转动支撑组件留出空间;转动支撑组件,直到当前垛式支架的长度方向与巷道的延伸方向平行;然后,将移位装置沿轨道向靠近其他垛式支架的方向移动,并经由其他垛式支架形成的内部通道到达处于最前端的垛式支架的前方。之后,转动移位装置上的支撑组件,使得当前垛式支架恢复原来的方位,即使得当前垛式支架的顶梁的长度方向与巷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然后,向靠近其他垛式支架的方向移动移位装置,使其带动当前垛式支架到达适宜位置(紧邻处于最前端的垛式支架)。之后,将移位装置的移位伸缩立柱伸长,直到垛式支架的顶梁接触顶板为止;同时,将垛式支架的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同步伸长,直到底座接触地面为止;然后,将当前垛式支架的两个侧翼梁以对应的侧翼梁转轴为中心轴向上转动,以使得两个侧翼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顶住顶板;然后,将移位装置的移位伸缩立柱缩短到初始状态;最后,将移位装置移动到此时处于最后端的垛式支架的正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垛式支架及超前支护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垛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两个底座和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其中,所述顶梁用于支撑顶板,且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顶梁的宽度在6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所述顶梁包括主梁和两个侧翼梁;两个所述侧翼梁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翼梁靠近所述主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通过侧翼梁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与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之间也存在间隙;所述侧翼梁转轴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垛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两个底座和两个支架伸缩立柱;其中,所述顶梁用于支撑顶板,且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巷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顶梁的宽度在6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所述顶梁包括主梁和两个侧翼梁;两个所述侧翼梁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所述侧翼梁靠近所述主梁的一端与所述主梁通过侧翼梁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与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底座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之间也存在间隙;所述侧翼梁转轴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垛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护帮板,所述护帮板用于抵住煤壁;两个所述护帮板与两个所述侧翼梁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护帮板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翼梁远离所述主梁的一端通过护帮板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护帮板转轴与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垛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第一千斤顶和两个第二千斤顶;每个所述侧翼梁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且每个所述侧翼梁均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另一端均分别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护帮板与所述第二千斤顶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护帮板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千斤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侧翼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垛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第一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支架伸缩立柱为液压伸缩立柱;所述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二千斤顶和所述支架伸缩立柱均与所述液压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庆生张希望于代文刘博李云峰高杨王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鑫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