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2956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料仓,还包括集水系统、三级沉淀池和回收清水池;所述集水系统上设有溢水带、集水凹槽、集水沟和拦水带,所述溢水带位于集水系统的一侧,集水系统上设有拦水带,所述拦水带与溢水带相平行,所述溢水带与拦水带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水凹槽,集水系统的两边设置有两条集水沟,拦水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集水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两条集水沟的一端分别连接溢水带的两端,两条集水沟通过集水总管连接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回收清水池;所述料仓为立方体结构,溢水带平行设置于位于料仓一面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回收的清水可用于站内绿化、冲洗场地和进出站车辆等,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Water resourc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ystem of fine aggregate yard in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aggregate water recycling yard ut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hopper, also includes the catchment system, thre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recovery of clean water tank; the water collecting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overflow hose, water collecting groove, gullies and the hose, the overflow zone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collecting system. Water collecting system is provided with a blocking hose, the hose stop is parallel with the overflow hose, the overflow hose and a plurality of water collecting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collecting system stopp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t of two gullies, both ends of the dike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wo ends of catchment ditch, collecting groove respectively and two gullies with two gullies at one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t both ends of the overflow hose, two gullies connecting three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the water duct, the three 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the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a recovery of clean water tank; The silo is a cube structure, and the overflow belt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bottom of the silo side. The clean water recover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greening of the station, the flushing field and the vehicle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and so on, so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can be reasonably recovered and uti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属于混凝土生产水循环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细骨料,但进场的细骨料含水率通常都在15%以上,有些甚至高达20%以上。按质量计,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中细骨料的比例一般都在30%以上,若将含水率高的细骨料直接用于混凝土生产,将很难控制混凝土生产实际用水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严重危害工程质量。针对进场含水率高的细骨料,一般采取将其在料仓内静置24h以上,待其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以进场1000t含水率为18%的细骨料,静置至其含水率为8%计算,这个过程需要排放约85t水,这部分水为含有少量泥或石粉的天然水。但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均未将该部分水回收利用起来,这部分水在细骨料静置过程中四处乱流,导致堆场区大量积水、道路泥泞,且由于很多搅拌站料仓都是平整地面,很多料仓深处多余的水排不出来,导致底层细骨料含水超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此外,相对与混凝土直接接触过的生产废水,如搅拌车涮罐、清洗搅拌机等产生的废水(pH高、含有大量的溶于水的化合物等),这部分水较为干净,且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回收后可用于站内绿化用水、冲洗场地和进出站车辆等,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了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多余含水的回收利用,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料仓,还包括集水系统、三级沉淀池和回收清水池;所述集水系统上设有溢水带、集水凹槽、集水沟和拦水带,所述溢水带位于集水系统的一侧,集水系统上设有拦水带,所述拦水带与溢水带相平行,所述溢水带与拦水带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水凹槽,集水系统的两边设置有两条集水沟,拦水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集水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两条集水沟的一端分别连接溢水带的两端,两条集水沟通过集水总管连接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回收清水池;所述料仓为长方体结构,溢水带平行设置于位于料仓一面的底部。本技术中,所述料仓的其余三个面为实心墙,且不透水,其地面呈内高向外渐低倾斜设置,且与溢水带连接处的地面地势最低。本技术中,所述集水系统的地面自溢水带一侧到另一侧呈高向低倾斜设置。本技术中,所述溢水带和拦水带间距为1000mm~2000mm。本技术中,所述溢水带和拦水带的横截面均为拱形结构,高度为50mm~80mm,溢水带和拦水带的宽度为150mm~250mm,并与集水系统地面连成一体,材质采用实心耐磨高强混凝土或砂浆。本技术中,所述料仓一面与溢水带平行连接,使料仓不与集水沟连通,拦水带与集水沟呈倾斜角度连接。本技术中,所述集水凹槽为集水系统地面上深10mm~20mm、宽10mm~20mm的沟,并与集水沟呈角度倾斜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溢水带和拦水带之间设置2~3个集水凹槽。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溢水带与料仓平行连接,只允许水溢出,可防止细骨料被水带出料仓,堵塞集水凹槽、集水沟。2.实现了混凝土搅拌站料仓细骨料多余含水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含水率高细骨料静置降低含水过程中,导致的堆场区污水横流、道路泥泞问题,并能使料仓深处的水排出来,该回收水可用于站内绿化、冲洗场地和进出站车辆等,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溢水带和拦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集水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料仓,2为溢水带,3为集水凹槽,4为集水沟,5为拦水带,6为三级沉淀池,7为回收清水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料仓1、集水系统、三级沉淀池6和回收清水池7。所述集水系统上设有溢水带2、集水凹槽3、集水沟4和拦水带5,所述料仓1与溢水带2连接,集水凹槽3、拦水带5分别与集水沟4连通,集水沟4与所述三级沉淀池6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6与所述回收清水池7连通。所述料仓1为长方体结构,其三个面为实心墙,且不透水,地面呈内高向外渐低倾斜设置,且与溢水带2连接处的地面地势最低。所述集水系统的地面自溢水带2一侧到另一侧呈高向低倾斜设置。所述溢水带2和拦水带5间距为1000mm~2000mm。所述溢水带2和拦水带5的横截面均为拱形结构,高度为50mm~80mm,溢水带2和拦水带5的宽度为150mm~250mm,并与集水系统地面连成一体,材质采用实心耐磨高强混凝土或砂浆。所述料仓1一面与溢水带2平行连接,且料仓1不与集水沟4连通,拦水带2与集水沟4呈倾斜角度连接。所述集水凹槽3为集水系统地面上深10mm~20mm、宽10mm~20mm的沟,并与集水沟4呈角度倾斜连接。所述溢水带2和拦水带5之间设置3个集水凹槽。含水率高的细骨料静置降低含水过程中,所述料仓1细骨料排出的多余含水,通过溢水带2,流向集水凹槽3和拦水带5,再流入集水沟4,最终汇入三级沉淀池6,经过沉淀后,再流入回收清水池7。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了混凝土搅拌站料仓细骨料多余含水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含水率高细骨料静置降低含水过程中,导致的堆场区污水横流、道路泥泞问题,并能使料仓深处的水排出来,该回收水可用于站内绿化、冲洗场地和进出站车辆等,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料仓,还包括集水系统、三级沉淀池和回收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系统上设有溢水带、集水凹槽、集水沟和拦水带,所述溢水带位于集水系统的一侧,集水系统上设有拦水带,所述拦水带与溢水带相平行,所述溢水带与拦水带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水凹槽,集水系统的两边设置有两条集水沟,拦水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集水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两条集水沟的一端分别连接溢水带的两端,两条集水沟通过集水总管连接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回收清水池;所述料仓为立方体结构,溢水带平行设置于位于料仓一面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料仓,还包括集水系统、三级沉淀池和回收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系统上设有溢水带、集水凹槽、集水沟和拦水带,所述溢水带位于集水系统的一侧,集水系统上设有拦水带,所述拦水带与溢水带相平行,所述溢水带与拦水带之间设有若干个集水凹槽,集水系统的两边设置有两条集水沟,拦水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集水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集水沟相通,两条集水沟的一端分别连接溢水带的两端,两条集水沟通过集水总管连接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回收清水池;所述料仓为立方体结构,溢水带平行设置于位于料仓一面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的其余三个面为实心墙,且不透水,其地面呈内高向外渐低倾斜设置,且与溢水带连接处的地面地势最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细骨料堆场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系统的地面自溢水带一侧到另一侧呈高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鹏李曦蒋震冷政曹毅肖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