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368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包括虾鱼养殖池、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储蓄池;虾鱼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过滤器的进口连接;过滤器的出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清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蕨藻和虾或鱼生态互补共养,达到共同增产增效的目的。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cological co - cultivation of ferns and fish and shrim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and fish have ecological, including shrimp and fish ponds, Caulerpa lentillifera pond, sedimentation tank, filter and water saving tank;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shrimp and fish pond and sedimentation tank inlet connection; precipitation water outlet and the filter pool connection; the outlet of the filt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hrough a three-way valve and the water inlet of Caulerpa lentillifera in pond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of the water pool of savings; savings pool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valve and Caulerpa lentillifera in pond water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shrimp and fish ponds; Caulerpa lentillifera pond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water inlet of the three-way valve pool and shrimp and fish ponds.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ecological co - cultivation of the long - stem Vitis ferns and the fish and shrimp.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ecological complementation of the ferns and the shrimp or the fish,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yield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虾、鱼和藻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在陆基海水虾鱼养殖中,水体中过量的氮、磷富集,尤其是氨氮和亚硝氮累积常引起虾、鱼中毒死亡,是导致养殖失败的主因,养殖废水的排放也是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长茎葡萄蕨藻是隶属绿藻门蕨藻科的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绿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该藻具有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且适合陆基养殖。建立虾藻、鱼藻或虾、鱼和藻生态共养模式,即可通过长茎葡萄蕨藻吸收鱼虾养殖废水中富集的氮、磷,净化了鱼虾养殖水体水质,提高了海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鱼虾养殖的增产增效。另一方面,虾、鱼养殖废水中富集的氮、磷又为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避免了人工营养盐的使用,降低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成本;从而实现藻、虾、鱼养殖生态互补,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目前,生产中尚无通过长茎葡萄蕨藻净化鱼虾养殖水体水质,进行藻、虾、鱼生态互补养殖的报道和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及装置,从而实现蕨藻和虾或鱼生态互补共养,达到共同增产增效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虾鱼养殖池、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储蓄池;所述的虾鱼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清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以上所述的虾鱼养殖池内设有定向增氧器和微孔增氧器;所述的定向增氧器排列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池壁上;所述的微孔增氧器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底部。以上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设有附着器和填充物,填充物位于附着器的下方;所述的填充物铺设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池底;所述的填充物包括贝壳粉、珊瑚石、火山石或其他微量元素缓释性填料。使用时,养殖原水注入到虾鱼养殖池中,虾鱼养殖池里的废水通入到沉淀池中,经过沉淀的水再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打开过滤器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连接开关,同时关闭过滤器与清水储蓄池中的连接开关,过滤后的水流入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打开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与虾鱼养殖池的连接开关,流经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水流入虾鱼养殖池内,形成了连续式循环水养殖;关闭过滤器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连接开关,同时打开过滤器与清水储蓄池中的连接开关,过滤后的水直接流入清水储蓄池中,清水储蓄池内的水根据需要可以流入虾鱼养殖池或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从而形成间歇式循环水养殖。一种利用以上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原水处理:引入海水,将海水通过石英砂过滤,再通过泡沫分离法去除有机质,经过多级消毒后,再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最后经过0.5um精密过滤器过滤和增氧后得到水温20~35℃,盐度为28‰~35‰,pH值7.8~8.4的养殖原水;(2)种植养殖:将虾或鱼投放于虾鱼养殖池内;将长茎葡萄蕨藻固定在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附着器内;(3)养殖水循环净化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养殖原水注入到虾鱼养殖池中;虾鱼养殖池里的废水通入到沉淀池中,经过沉淀排出沉积在池底的粪便、残饵等养殖废物后,经过沉淀的水再通过过滤器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入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打开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出水口与虾鱼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流经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水流入虾鱼养殖池内,形成了连续式循环水养殖;关闭过滤器出水口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过滤后的水直接流入清水储蓄池中,再将清水储蓄池的水抽入到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打开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出水口与清水储蓄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同时关闭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出水口与虾鱼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流经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水再回流入清水储蓄池中,形成从清水储蓄池到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水循环;当清水储蓄池水体中的水质符合虾鱼养殖水质标准时,关闭清水储蓄池出水口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同时打开清水储蓄池出水口与虾鱼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或者关闭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出水口与清水储蓄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同时打开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出水口与虾鱼养殖池进水口的连接开关,将清水储蓄池中的水注入虾鱼养殖池,形成了间歇式循环水养殖。以上步骤(1)所述的多级消毒的方法为先用臭氧进行消毒,然后再用紫外线进行二次消毒,最后加入氧化性氯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用硫代硫酸钠去除残余的氧化性氯.。以上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的附着器的顶部与水面距离保持在1~20cm之间;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置于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8000lx,光照周期为不间断光照12h后不间断黑暗12h的环境中培养。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装置是根据长茎葡萄蕨藻和虾、鱼对养殖环境的不同要求,针对性的为不同品种设计单独的养殖单元,分别为其提供最适养殖环境,同时又通过沉淀池、过滤器、清水储蓄池等设施设备将不同的养殖单元有机耦合,实现蕨藻和虾或鱼生态互补共养,共同增产增效。2、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根据虾或鱼的不同养殖特点进行间歇式和连续式培养,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方法以鱼、虾等海水养殖的废水为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提供营养,即可通过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养殖废水中富营养的氮磷等,净化鱼虾养殖用水,实现鱼、虾海水养殖废水的再循环利用,又可省去长茎葡萄蕨藻养殖中人工营养盐配置和添加的环节,节耗增效,实现虾或鱼、藻生态互补共养,节水,节能,虾或鱼、藻共同增产增效,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包括虾鱼养殖池、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储蓄池;所述的虾鱼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虾鱼养殖池内设有定向增氧器和微孔增氧器;所述的定向增氧器同方向排列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池壁上;所述的微孔增氧器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底部中央;所述的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清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设有附着器和填充物,填充物位于附着器的下方;所述的填充物铺设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池底;所述的填充物包括贝壳粉、珊瑚石、火山石或其他微量元素缓释性填料。使用时,养殖原水注入到虾鱼养殖池中,打开定向增氧器和微孔增氧器进行虾鱼培育;虾鱼养殖池里的废水通入到沉淀池中,经过沉淀的水再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打开过滤器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连接开关,同时关闭过滤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虾鱼养殖池、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储蓄池;所述的虾鱼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清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虾鱼养殖池、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储蓄池;所述的虾鱼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沉淀池的出水口与过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的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清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清水储蓄池的进水口和虾鱼养殖池的进水口分别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虾鱼养殖池内设有定向增氧器和微孔增氧器;所述的定向增氧器排列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池壁上;所述的微孔增氧器安装在虾鱼养殖池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内设有附着器和填充物,填充物位于附着器的下方;所述的填充物铺设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池底;所述的填充物包括贝壳粉、珊瑚石、火山石或其他微量元素缓释性填料。4.一种利用以上任一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装置的长茎葡萄蕨藻与鱼虾生态共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原水处理:引入海水,将海水通过石英砂过滤,再通过泡沫分离法去除有机质,经过多级消毒后,再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最后经过0.5um精密过滤器过滤和增氧后得到水温20~35℃,盐度为28‰~35‰,pH值7.8~8.4的养殖原水;(2)种植养殖:将虾或鱼投放于虾鱼养殖池内;将长茎葡萄蕨藻固定在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池的附着器内;(3)养殖水循环净化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养殖原水注入到虾鱼养殖池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贞李强勇陈秀荔刘青云洪传远辛文仑程远陈晓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