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935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包括养殖体系和净水体系。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位于养殖池中心的排水管、位于养殖池内部边沿的进水管一和位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净水体系包括框架、位于框架上端的进水管二、洗砂装置和出水口、与进水管二末端连接的布水装置、位于布水装置周围的石英砂、位于净水体系中间的提砂管和位于净水体系下端的进气口。有益效果为:池内的水呈漩涡状流动,污物集中在排水管的底部,当水面高度高于排水管,形成流水式养殖体系。排出的水进入净水体系,利用净水系统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后,水重新通过进水管一进入养殖体系,做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e system suitable for breeding of benthic squid seedl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eeding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breeding of the benthic squid seed, including the culture system and th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aquaculture system includes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drainage pipe in the center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the inlet pipe of the inner edge of the aquaculture pool and the support above the aquaculture pool.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includes a frame,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two, sand washing device and a water outlet, and the water inlet pipe two is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the water distribution device, located around the water distributing device of quartz san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of sand extraction tube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air inle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as follows: the water in the pool is whirlpool, and the dirt is concentr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rain pipe. When the water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drain pipe, a flow culture system is formed. The discharged water enters the clean water system. After removing the tiny particles suspended solids, organic matter and heavy metal ions in the water by th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water enters the aquaculture system through the intake pipe once again, so as to achieve the reuse of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
技术介绍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与鱿鱼不同的是,乌贼有一船形石灰质的硬鞘。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许多大型乌贼在苗种阶段为底栖性的。这种类型的苗种在培育过程中由于经常匍匐于池底与养殖池中污物及残饵接触,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在日常吸污操作中又由于其紧贴池底很难进行吸污操作,且吸污过程中由于吸污装置经常碰到乌贼幼体造成其惊吓喷墨死亡,影响幼体培育成活率和规模化繁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并保持水质优良的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包括养殖体系和净水体系。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位于养殖池中心的排水管、位于养殖池底部边沿的进水管一和安置在养殖池上方的支架;净水体系包括框架,框架内部轴心下方安置有布水装置,框架下方设有气体管,气体管连接有进气口,布水装置上方连接有进水管二,进水管二延伸出框架与养殖池中心的排水管连接,布水装置四周放置石英砂,布水装置上下贯穿连接同轴的提砂管,提砂管上端同轴连接洗砂装置,框架上端侧壁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与进水管连接。干净的水从进水管一进入养殖池,因进水管一有一定的角度,池内的水呈漩涡状流动,污物集中在排水管的底部,当水面高度高于排水管,水从排水管排出,形成流水式养殖体系。排出的水进入净水体系,利用净水系统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后,水重新通过进水管一进入养殖体系,做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可及时将池底的污物清除,并且清除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刺激很小,不会造成乌贼喷墨。作为优选,养殖池的形状为上半部分为圆柱体,下半部分为顶点在下,底面在上的与圆柱体同底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底面半径的1/30~1/20。上述养殖池的形状,可在占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养殖体积最大,且集中污物的效果最好。作为优选,圆锥顶部设有集污装置,集污装置呈圆锥形,与养殖池呈圆锥形的下半部分同顶点、顶角大小相同,半径为养殖池半径的1/15~1/5。大部分的污物都集中在上述集污装置,可较好的达到清除污物的效果,同时不会对电机造成过重的负担。作为优选,集污装置设有滤水网;滤水网呈圆锥环形,内圆半径为集污装置半径的1/4~1/3,外圆半径为集污装置半径的1/3~1/2,滤水网膜孔为0.02~0.07cm。水可轻松通过滤水网留在养殖池中,污物无法透过滤水网,仍旧留在集污装置中。作为优选,排水管的高度为池水刚刚没过。上述排水管高度的设计,可形成流水式养殖体系,并能保证养殖池中有充足的水分。作为优选,进水管一的长度L与养殖池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其中>0,0<α<90°,0<β<90°,0<γ<90°,进水管一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与圆柱外切面的角度为β,与圆柱的纵切面的角度为γ,u为养殖池漩涡中心流速,u0为进水管一进水水流速度。上述进水管一的设计,可让水流形成缓慢的漩涡,漩涡的离心力和重力使污物慢慢集中到集污装置中,并且产生的物理刺激很小,不会造成乌贼喷墨,不会对乌贼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作为优选,支架上设有移动体系,移动体系包括设置于支架边沿处的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伸缩轴与滑块连接。滑块下端连接滑轨,上端连接电机。电机的转轴与长铝片连接,长铝片另一端与集污装置连接。当集污装置上集中了一定的污物,电机开始工作,转轴带动长铝片转动,集污装置向上移动。待集污装置接近电机时,电机停止工作,推杆电机开始工作,伸缩轴带动滑块在滑轨上运动,集污装置向养殖池边缘移动,在接近养殖池边缘处停止,便于工作人员清洗。作为优选,石英砂为铁表面改性石英砂。铁表面改性后的石英砂的等电点向碱性范围内移动,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表孔隙更小,结构更加复杂多孔,表面粗糙程度进一步增加,有助于吸附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作为优选,洗砂装置上设有排污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池内的水呈漩涡状流动,污物集中在排水管的底部,当水面高度高于排水管,水从排水管排出,形成流水式养殖体系。排出的水进入净水体系,利用净水系统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后,水重新通过进水管一进入养殖体系,做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可及时将池底的污物清除,并且清除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刺激很小,不会造成乌贼喷墨。2.进水管一的长度L与养殖池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其中>0,0<α<90°,0<β<90°,0<γ<90°,进水管一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与圆柱外切面的角度为β,与圆柱的纵切面的角度为γ,u为养殖池漩涡中心流速,u0为进水管一进水水流速度。上述进水管一的设计,可让水流形成缓慢的漩涡,漩涡的离心力和重力使污物慢慢集中到集污装置中,并且产生的物理刺激很小,不会造成乌贼喷墨,不会对乌贼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附图标记图1为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中的移动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中的集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中的净水体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养殖池;2排水管;3集污装置;31滤水网;4进水管一;5支架;51推杆电机;52滑轨;53滑块;54电机;55转轴;56伸缩轴;6长铝片;7进气口;8进水管二;9框架;10洗砂装置;11出水口;12提砂管;13石英砂;14布水装置;15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包括养殖体系和净水体系,其特征在于:的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1、位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位于养殖池1底部边沿的进水管一4和安置在养殖池1上方的支架5;的净水体系包括框架9,框架9内部轴心下方安置有布水装置14,框架9下方设有气体管,气体管连接有进气口7,布水装置14上方连接有进水管二8,进水管二8延伸出框架9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连接,布水装置14四周放置石英砂13,布水装置14上下贯穿连接同轴的提砂管12,提砂管12上端同轴连接洗砂装置10,框架9上端侧壁设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通过水管与进水管4连接。干净的水从进水管一4进入养殖池1,因进水管一4有一定的角度,池内的水呈漩涡状流动,污物集中在排水管2的底部,当水面高度高于排水管2,水从排水管2排出,形成流水式养殖体系。排出的水进入净水体系,利用净水系统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后,水重新通过进水管一4进入养殖体系,做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上述养殖系统可及时将池底的污物清除,并且清除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刺激很小,不会造成乌贼喷墨。养殖池1的形状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包括养殖体系和净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1)、位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位于养殖池(1)底部边沿的进水管一(4)和安置在养殖池(1)上方的支架(5);所述的净水体系包括框架(9),所述框架(9)内部轴心下方安置有布水装置(14),所述框架(9)下方设有气体管,所述气体管连接有进气口(7),所述布水装置(14)上方连接有进水管二(8),所述进水管二(8)延伸出框架(9)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连接,所述布水装置(14)四周放置石英砂(13),所述布水装置(14)上下贯穿连接同轴的提砂管(12),所述提砂管(12)上端同轴连接洗砂装置(10),所述框架(9)上端侧壁设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通过水管与进水管(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包括养殖体系和净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体系包括养殖池(1)、位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位于养殖池(1)底部边沿的进水管一(4)和安置在养殖池(1)上方的支架(5);所述的净水体系包括框架(9),所述框架(9)内部轴心下方安置有布水装置(14),所述框架(9)下方设有气体管,所述气体管连接有进气口(7),所述布水装置(14)上方连接有进水管二(8),所述进水管二(8)延伸出框架(9)与养殖池(1)中心的排水管(2)连接,所述布水装置(14)四周放置石英砂(13),所述布水装置(14)上下贯穿连接同轴的提砂管(12),所述提砂管(12)上端同轴连接洗砂装置(10),所述框架(9)上端侧壁设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通过水管与进水管(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池(1)的形状为上半部分为圆柱体,下半部为与圆柱体同底的圆锥,圆锥顶点向下,圆锥的高是底面半径的1/30~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锥顶部设有集污装置(3),所述的集污装置(3)呈圆锥形,与养殖池(1)呈圆锥形的下半部分同顶点、顶角,集污装置(3)半径为养殖池(1)半径的1/15~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于底栖性乌贼苗种培育的养殖系统构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装置(3)靠锥角处设有滤水网(31);所述的滤水网(31)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理杜珣刘立芹陈唯王天明迟长凤刘慧慧吴常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