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368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包括水塘,所述水塘的内侧壁与水塘底面垂直,水塘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所述水塘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相邻两个第一泥埂之间设置第二泥埂,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泥埂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的高度;所述水塘底面铺设竹筒层;相邻的第一泥埂和第二泥埂之间设置丝线;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龙虾在水草茂密处扎堆导致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实现提高龙虾养殖的成活率的目的。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ficial rearing site of freshwater lobs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eshwater lobster field structure, including artificial rearing pond, pond bottom and vertical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pond, the pond inside wall surface laying metal plate, the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equally spaced first mud ridge, second mud ridge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first mud mound, the first, second mud mud ridge ridg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mud ridge height more than second mud ridge height; the pond bottom laying bamboo layer; threa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irst and second mud mud ridge ridge; the first mud ridge, second mud ridg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lind holes are.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rtificial rearing site structure for freshwater lobster,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survival rate of lobster gathered in water and grass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lobster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龙虾养殖领域,具体涉及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
技术介绍
小龙虾的原产地属于美国,后经日本引进至中国。自引进至中国后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因小龙虾生产能力强,营养价值较高以及其味道鲜美,受市场青睐,所以很多人逐渐开始养殖。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湖泊、池塘、河沟、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水源要充足,水深在1米左右。小龙虾具有打洞居住的习性,因此常规养殖时经常出现掘穴外逃的情况出现,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此外,现有的龙虾养殖过程中,水草都是随意找地方种植,导致龙虾在水草茂密处进行扎堆,还会由于争夺水草而引起龙虾之间的争斗,导致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龙虾在水草茂密处扎堆导致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实现提高龙虾养殖的成活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包括水塘,所述水塘的内侧壁与水塘底面垂直,水塘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所述水塘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相邻两个第一泥埂之间设置第二泥埂,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泥埂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的高度;所述水塘底面铺设竹筒层;相邻的第一泥埂和第二泥埂之间设置丝线;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针对现有技术中龙虾在水草茂密处扎堆导致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将水塘的内侧壁设置为与底面垂直,避免传统的斜坡式塘边造成龙虾非常容易爬出的问题。水塘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由于内侧壁垂直于底面,因此金属板也垂直于水塘的底面,金属板表面光滑且不易附着杂物,龙虾在其上爬行也无法着力,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龙虾向外爬出。同时金属板质地坚硬,龙虾无法向水塘外打洞,因此避免了龙虾掘穴外逃。水塘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相邻两个第一泥埂之间设置第二泥埂。第一泥埂、第二泥埂均是人为主动设置的,用于为龙虾提供打洞居所的结构,避免了水塘侧壁被金属板封堵后,龙虾无法居住的问题。其中,第一泥埂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的高度,在向水塘内注水时,使液面位于第一泥埂与第二泥埂之间的高度,即是第二泥埂位于液面下方,第一泥埂位于液面上方,通过露出在液面上的第一泥埂,为龙虾提供上浮栖息的环境;通过位于液面下的第二泥埂,提高水塘内部的整体连通性,便于龙虾之间相互的沟通繁殖。水塘底面铺设竹筒层,竹筒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会形成腐殖层,能够提供适宜龙虾生长的环境,并且竹筒内多是纤维素,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同时,竹筒还具有内部空间,能够进一步为龙虾提供栖息居住的环境。相邻的第一泥埂和第二泥埂之间设置丝线,第一泥埂、第二泥埂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使用时,将长条形的水草缠绕在丝线上、将植株状的水草插入在盲孔内,使得龙虾居住的泥埂周围布满水草,避免水草随着水浪进行飘动导致聚集,从而避免龙虾扎堆,任意第一泥埂或第二泥埂的周围都具有较多的水草,从而使得水草在水塘内分布均匀稳定,确保龙虾的分布也均匀稳定,避免龙虾扎堆争斗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提高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上插入有若干敞口端朝外的桶体,所述桶体内壁铺设海绵层。通过桶体为龙虾提供人造的穴居环境,能够降低龙虾挖洞对泥埂的破坏,从而提高泥埂的使用寿命。桶体内壁铺设海绵层,处于水中的海绵层会吸水,变得质地柔软,从而为龙虾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海绵吸附泥沙等,还能够模仿自然洞穴,诱导龙虾进入桶体中进行居住。优选的,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的厚度大于1m。龙虾打洞的深度都在1m以内,因此设置第一泥埂、第二泥埂的厚度大于1m,能够确保龙虾打洞不会将第一泥埂、第二泥埂打穿,确保泥埂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金属板为不锈钢板。金属板长期处于水下环境中,使用不锈钢板提高其抗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桶体由PVC塑料制作而成。确保桶体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同时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泥埂、第二泥埂的端部与水塘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避免龙虾沿着第一泥埂或第二泥埂爬至水塘侧壁,进一步降低龙虾逃跑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金属板的高度大于第一泥埂的高度。确保金属板作为水塘的外围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避免龙虾向外逃跑。优选的,所述丝线为玻璃纤维丝。玻璃纤维丝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长期处于水中也不会对其性质造成影响,因此具有优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相较于常见的铁丝、钢丝等,其质地更加柔软,不会对龙虾造成伤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将水塘的内侧壁设置为与底面垂直,避免传统的斜坡式塘边造成龙虾非常容易爬出的问题。水塘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由于内侧壁垂直于底面,因此金属板也垂直于水塘的底面,金属板表面光滑且不易附着杂物,龙虾在其上爬行也无法着力,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龙虾向外爬出。同时金属板质地坚硬,龙虾无法向水塘外打洞,因此避免了龙虾掘穴外逃。2、本专利技术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通过露出在液面上的第一泥埂,为龙虾提供上浮栖息的环境;通过位于液面下的第二泥埂,提高水塘内部的整体连通性,便于龙虾之间相互的沟通繁殖。3、本专利技术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养殖龙虾时将长条形的水草缠绕在丝线上、将植株状的水草插入在盲孔内,使得龙虾居住的泥埂周围布满水草,避免水草随着水浪进行飘动导致聚集,从而避免龙虾扎堆,任意第一泥埂或第二泥埂的周围都具有较多的水草,从而使得水草在水塘内分布均匀稳定,确保龙虾的分布也均匀稳定,避免龙虾扎堆争斗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提高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水塘,2-金属板,3-第一泥埂,4-第二泥埂,5-桶体,6-竹筒层,7-丝线,8-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包括水塘1,所述水塘1的内侧壁与水塘1底面垂直,水塘1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2,所述水塘1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3,相邻两个第一泥埂3之间设置第二泥埂4,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泥埂3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4的高度;所述水塘1底面铺设竹筒层6;相邻的第一泥埂3和第二泥埂4之间设置丝线7;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8。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上插入有若干敞口端朝外的桶体5,所述桶体5内壁铺设海绵层。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的厚度大于1m。所述金属板2为不锈钢板。所述桶体5由PVC塑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的端部与水塘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金属板2的高度大于第一泥埂3的高度。所述丝线7为玻璃纤维丝。使用本实施例养殖龙虾时,将长条形的水草缠绕在丝线7上、将植株状的水草插入在盲孔8内,使得龙虾居住的泥埂周围布满水草,避免水草随着水浪进行飘动导致聚集,从而避免龙虾扎堆,任意第一泥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

【技术保护点】
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包括水塘(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塘(1)的内侧壁与水塘(1)底面垂直,水塘(1)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2),所述水塘(1)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3),相邻两个第一泥埂(3)之间设置第二泥埂(4),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泥埂(3)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4)的高度;所述水塘(1)底面铺设竹筒层(6);相邻的第一泥埂(3)和第二泥埂(4)之间设置丝线(7);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包括水塘(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塘(1)的内侧壁与水塘(1)底面垂直,水塘(1)的内侧壁表面铺设金属板(2),所述水塘(1)内设置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泥埂(3),相邻两个第一泥埂(3)之间设置第二泥埂(4),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泥埂(3)的高度大于第二泥埂(4)的高度;所述水塘(1)底面铺设竹筒层(6);相邻的第一泥埂(3)和第二泥埂(4)之间设置丝线(7);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表面均设置若干盲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龙虾的人工饲养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泥埂(3)、第二泥埂(4)上插入有若干敞口端朝外的桶体(5),所述桶体(5)内壁铺设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郑朝冲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县普安镇揽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