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涛专利>正文

双锥型秸杆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87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锥型秸秆气化炉,主要由鼓风机、炉体外壳、炉胆、等组成,上炉体外壳中部为圆柱形,与其相连的上、下炉胆外壳均围成锥体;上炉体外壳与上炉胆外壳之间形成冷凝水仓,排水口与冷凝水仓连接;在上炉胆外壳上设置有水蒸气溢出口;上炉体外壳与下炉胆外壳之间形成燃气缓冲仓,燃气出口均匀设置在下炉胆外壳中部且与燃气缓冲仓相通,设置在上炉体外壳下部的燃气输出口与燃气缓冲仓相通;下炉体外壳与下炉胆外壳之间形成空气缓冲仓,鼓风机通过设置在下炉体外壳上的鼓风口与空气缓冲仓相通,设置在下炉体外壳下部的出灰机构与空气缓冲仓相通。该炉子稳定燃烧、安装灵活方便,一次装满秸秆可连续燃烧4-5小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锥型秸杆气化炉(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子,具体说是一种以秸杆作为燃料的气化炉。(二)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对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再生能源极为重视。秸杆禁烧,合理利用秸杆资源已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秸杆经过气化,产生可燃气体,用于农户的炊事、取暖已为现实。但是,目前一些秸杆气化炉还存在着燃烧不稳定,火苗持续时间短,夹带烟气等技术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炉胆为圆柱形,使得炉篦过气面积过大,鼓入的空气容易从局部通过,造成炉内物料穿孔,形成局部燃烧,使所产的可燃气体直接与氧气接触,变成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另外,因炉内所填入的物料密实程度有所差异,更加剧了局部燃烧。二是燃气出口位于炉子的最上部,所产的可燃气必须经过处于干燥层的秸杆才能输送出去。而燃气温度在150°-350℃,秸杆中水分含量在25-35%,这使得较高温度的可燃气经过秸杆时迅速将水分蒸发,随燃气一起输送到灶头上,这些水蒸气起到了阻断氧气肋燃的作用,因而火苗不稳并夹带有烟气。(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秸杆气化炉存在的缺陷,提供可以稳定燃烧、火苗持续时间长,产生的可燃气体中夹带烟气少的炉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双锥型秸杆气化炉,主要由鼓风机、炉体外壳、炉胆、燃气输出口、炉篦等组成。上炉体外壳中部为圆柱形,与其相连的上炉胆外壳及下炉胆外壳均围成锥体;-->上炉体外壳与上炉胆外壳之间形成冷凝水仓,排水口与冷凝水仓连接;在上炉胆外壳上设置有水蒸气溢出口;上炉体外壳与下炉胆外壳之间形成燃气缓冲仓,燃气出口均匀设置在下炉胆外壳中部且与燃气缓冲仓相通,设置在上炉体外壳下部的燃气输出口与燃气缓冲仓相通;下炉体外壳与下炉胆外壳之间形成空气缓冲仓,鼓风机通过设置在下炉体外壳上的鼓风口与空气缓冲仓相通,设置在下炉体外壳下部的出灰机构与空气缓冲仓相通;在上炉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机构,在下炉胆的底部设置有炉篦,在炉底设置有支脚。在上炉体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加热层。本技术的优越之处在于炉子小,安装灵活方便,节约开支;块度在φ30×200到锯未都能适应,对秸杆含水量要求不苛刻,一次装满秸杆可连续燃烧4-5小时,火力稳、猛。(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双锥型秸杆气化炉,主要由鼓风机、上炉体外壳、下炉体外壳、炉胆、燃气输出口、炉篦等组成,具体结构参见图1。上炉体外壳6中部为圆柱形,与其相连的上炉胆外壳4及下炉胆外壳8均围成锥体;上炉体外壳6与上炉胆外壳4之间形成冷凝水仓5,排水口1与冷凝水仓5连接;上锥体外壳4上设置有水蒸气溢出口3;上炉体外壳6与下炉胆外壳8之间形成燃气缓冲仓9,燃气出口7-->均匀设置在下炉胆外壳中部且与燃气缓冲仓相通,设置在上炉体外壳6下部的燃气输出口10与燃气缓冲仓9相通;下炉体外壳13与下炉胆外壳8之间形成空气缓冲仓14,鼓风机11通过设置在下炉体外壳13上的鼓风口12与空气缓冲仓14相通,设置在下炉体外壳13下部的出灰机构17与空气缓冲仓相通;在上炉体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机构17,在下炉胆8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炉篦15,在炉底设置有支脚16。在上炉体外壳6的外部设置有加热层18。使用本气化炉时,先打开加料口机构2,将秸杆等待燃物投入炉胆内稍作压实。打开出灰口机构17,将燃料点燃后用鼓风机11通过鼓风口12向炉内鼓风。空气在空气缓冲仓14内稍作缓冲,然后通过设置在炉胆底部的炉篦15向炉胆内鼓风。由于炉内的物料较为密实,处于上部的碳不易得到充足的氧,生成一氧化碳。另一方面,碳中所含的残余水分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些可燃气体均通过设置在炉胆中部的燃气出口气7进入到燃气缓冲仓9内,然后再通过燃气输送管10送出。在燃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水蒸气溢出口3进入到冷凝水仓5,积蓄太多时可从排水口1排出。由于可燃烧气体和水蒸气各有自己的出口,可以避免烟气和水蒸气随可燃气一起排出,从而保持火苗稳定燃烧。由于炉胆上、下部均为锥体且下部小于上部,截面由大变小,而秸杆予热转变为碳也是由大变小,使得炉内物料自然堆积,始终保护密实状态,避免了物料穿孔,局部燃烧的现象。当炉胆内碳灰太多时,可从出灰口17将其掏出。在炉体外壳6外设置一层加热层18,其内注入水,便于天气冷时洗澡、取暖之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锥型秸杆气化炉,主要由鼓风机、炉体外壳、炉胆、燃气输出口、炉篦、加热层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炉体外壳(6)中部为圆柱形,与其相连的上炉胆外壳(4)及下炉胆外壳(8)均围成锥体;上炉体外壳(6)与上炉胆外壳(4)之间形成冷凝水仓(5 ),排水口(1)与冷凝水仓(5)相通;在上炉胆外壳(4)上均匀设置有水蒸气溢出口(3);上炉体外壳(6)与下炉胆外壳(8)之间形成燃气体缓冲仓(9),设置在下炉胆外壳(8)中部的燃气出口(7)与燃气缓冲仓(9)相通,设置在上炉体外壳(6 )下部的燃气输出口(10)与燃气缓冲仓(9)相通;下炉体外壳(13)与下炉胆外壳(8)之间形成空气缓冲仓(14),鼓风机(11)通过设置在下炉体外壳(13)上的鼓风口(12)与空气缓冲仓(14)相通,设置在下炉体外壳(13)下部的出灰口 (17)与空气缓冲仓(14)相通;在上炉体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机构(17),在下炉胆(8)的底部设置有炉篦(15),在炉底设置有支脚(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双锥型秸杆气化炉,主要由鼓风机、炉体外壳、炉胆、燃气输出口、炉篦、加热层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炉体外壳(6)中部为圆柱形,与其相连的上炉胆外壳(4)及下炉胆外壳(8)均围成锥体;上炉体外壳(6)与上炉胆外壳(4)之间形成冷凝水仓(5),排水口(1)与冷凝水仓(5)相通;在上炉胆外壳(4)上均匀设置有水蒸气溢出口(3);上炉体外壳(6)与下炉胆外壳(8)之间形成燃气体缓冲仓(9),设置在下炉胆外壳(8)中部的燃气出口(7)与燃气缓冲仓(9)相通,设置在上炉体外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皇甫利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涛皇甫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