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49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其中汽车锁支架包括锁支架本体,锁支架本体具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后端,在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后端延伸至锁支架本体的后端,第一凸台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锁支架,由于在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延伸至锁支架本体后端的第一凸台,并且第一凸台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上述结构设计使汽车锁支架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承担较大的应力,避免汽车锁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因强度不足发生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汽车锁支架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在中国的人均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走进千家万户。目前,汽车上的锁通常是位于汽车的内部,并通过汽车锁支架予以安装和固定。汽车锁支架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汽车的驾驶安全和驾驶体验感受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设计一款汽车锁支架,使其能够满足现有汽车要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该汽车锁支架,通过在锁支架本体上设有凸台,并且凸台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因而使汽车锁支架具有较大的强度,从而能够承担较大的应力,避免汽车锁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因强度不足或应力集中发生破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汽车锁支架的汽车。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汽车锁支架,包括锁支架本体,锁支架本体具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后端,在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后端延伸至锁支架本体的后端,第一凸台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具体的,第一凸台的宽度为锁支架本体宽度的1/3~2/3。进一步的,在第一凸台上开设有中心孔,在中心孔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与第一凸台之间平滑过渡。进一步的,在第一凸台的后端上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的后端延伸至锁支架本体的后端,第二凸台的边缘与第一凸台平滑过渡。进一步的,在第一凸台前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在第一凸台后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具体的,在锁支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锁支架本体之间平滑过渡。进一步的,锁支架本体的前端中部设有开口。具体的,锁支架本体的前端两侧开设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锁支架本体的后端两侧开设有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第二连接孔。具体的,锁支架本体包括两层以上层叠设置的碳纤维板,相邻两层碳纤维板之间通过粘胶方式连接。本技术最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前端框架、汽车机盖锁和上述汽车锁支架,锁支架本体的前端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锁支架本体的后端与汽车机盖锁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锁支架,通过在汽车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延伸至后端的第一凸台等结构设计,使该汽车锁支架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并能够有效分散其承担的应力,避免汽车锁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因强度不足或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破坏。同时,该汽车锁支架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制造。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锁支架。由于该汽车锁支架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驾驶安全和驾驶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汽车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汽车锁支架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锁支架本体;2-汽车前端框架;11-前端;12-后端;21-第一凸台;22-中心孔;23-第一翻边;24-第二凸台;31-第二翻边;41-第一加强结构;42-第二加强结构;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6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汽车锁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锁支架本体1,锁支架本体1具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2连接的前端11,以及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后端12,在锁支架本体1中部设有第一凸台21,第一凸台21的后端延伸至锁支架本体1的后端,第一凸台21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1平滑过渡。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锁支架,由于在锁支架本体1中部设有延伸至后端12的第一凸台21,并且第一凸台21的边缘与锁支架本体1平滑过渡,使得该锁支架本体1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当锁支架本体1受到较大的外力时,该外力可有效分散,避免因应力集中或因锁支架本体1强度不足而造成锁支架的破坏。本技术对于第一凸台21的形状和尺寸不做特别限定,可以理解,第一凸台21的边缘应尽量平滑,以能够有效分散应力。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21的宽度为锁支架本体1宽度的1/3~2/3,这样能够保证锁支架本体1具有最大的结构强度并有效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第一凸台21上开设有中心孔22,在中心孔22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23,第一翻边23与第一凸台21之间平滑过渡。上述中心孔22的设计,使得锁支架本体1具有类似“回”字的形状,不仅减轻了锁支架本体1的重量,而且能够使第一凸台21处所承担的应力能够进一步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汽车锁支架所能承担的外力。本技术对于上述中心孔22的具体形状不做特别限定,比如可以为多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本技术对上述第一翻边23的具体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23呈圆弧形空腔结构,类似于“C”形,其圆弧半径为2cm,倒角为C10,以保证锁支架本体1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凸台21的后端上还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台24,第二凸台24的后端延伸至锁支架本体1的后端,第二凸台24的边缘与第一凸台21平滑过渡。通过在第一凸台21表面设置的第二凸台24,进一步提高了锁支架本体1的结构强度,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分散集中在第一凸台21处的应力。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凸台21前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41,在第一凸台21后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42。第一加强结构41和第二加强结构4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锁支架本体1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对于上述第一加强结构41和第二加强结构42的具体结构不做特别限定,可采用机械领域常规的加强结构。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结构41和第二加强结构42均为椭圆形的加强结构,其中第一加强结构41的长轴长为3cm,离心率为0.5;第二加强结构42的长轴长为1.5cm,离心率为0.2。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锁支架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31,第二翻边31与锁支架本体1之间平滑过渡。第二翻边31的设置,进一提高了锁支架本体1的结构强度和扭转刚度,并有效分散了锁支架本体1所受到的外力。本技术对上述第二翻边31的具体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支架本体1为矩形结构,前端11和后端12的长度均为12cm左右,锁支架本体1两侧的长度约为15cm,第二翻边31呈圆弧形空腔结构,类似于“C”形,其圆弧半径为2cm,倒角为C10,以使锁支架本体1具有较大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的,在锁支架本体1的前端11中部设有开口61,以进一步减轻锁支架本体1的重量。本技术对于锁支架本体1与汽车前端框架2、汽车机盖锁的连接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按照汽车装配过程中常规的安装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比如可以在锁支架本体1的前端11两侧开设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51,锁支架本体1的后端12两侧开设有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锁支架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支架本体,所述锁支架本体具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后端,在所述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后端延伸至所述锁支架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凸台的边缘与所述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支架本体,所述锁支架本体具有用于与汽车前端框架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与汽车机盖锁连接的后端,在所述锁支架本体中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后端延伸至所述锁支架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凸台的边缘与所述锁支架本体平滑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宽度为所述锁支架本体宽度的1/3~2/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中心孔,在所述中心孔的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的后端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后端延伸至所述锁支架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二凸台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锁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前端的两侧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世鹏张立玲刘明卓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