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739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其中遮阳板结构包括第一遮阳板;第二遮阳板,第二遮阳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容纳第一遮阳板的空腔,且第二遮阳板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一与空腔连通、以供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的开口,其中第一遮阳板设置于空腔内;用于驱动第一遮阳板通过开口进出空腔的驱动电机;其中,当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时,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当驱动电机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遮阳板出空腔;当驱动电机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遮阳板进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遮阳板由于尺寸较大从而导致的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驾驶视角需求的问题。

A sunshade structure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nshade plate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the sun visor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sun visor; second sun visor, second shad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for receiving the first sun visor,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surface of the visor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for the first sun visor import cavity the first one shad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hollow cavity; the first sun visor for driving the driving motor open import cavity; wherein, when the first sun visor visor is import cavity, the first sun visor visor sunshade board surface and second parallel, and when the driving motor rotates toward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first drive motor drive a sun visor cavity; when the driving motor second toward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first direction rotates, the drive motor drives the first visor into the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sun visor can not satisfy the different drivers' sun shading requirements and driving angle requirements due to the large s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遮阳板是汽车必备的零部件,安装在驾驶员与副驾驶头部上方,用来防止阳光对眼睛的刺激。但是遮阳板虽然可以遮挡阳光,但是不同的驾驶员需要遮挡的阳光的区域不同,传统遮阳板为了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传统遮阳板的整体尺寸一般较大。但是遮阳板尺寸较大时,虽然满足了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但同样会阻碍驾驶员所需的视角以及视线,这给驾驶员的驾驶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遮阳板存在由于尺寸较大从而导致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驾驶视角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遮阳板由于尺寸较大从而导致的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驾驶视角需求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遮阳板结构,包括:第一遮阳板;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二遮阳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阳板的空腔,且所述第二遮阳板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以供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通过所述开口进出所述空腔的驱动电机;其中,当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时,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所述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出所述空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进所述空腔。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遮阳板上。可选地,所述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啮合的第二螺纹;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控制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的啮合,带动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可选地,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上的第一边缘处,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的方向相平行。可选地,所述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朝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二遮阳板上。可选地,所述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朝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二遮阳板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驱动电机的正转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反向。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驱动电机的正转反向。可选地,所述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遮阳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遮阳板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遮阳板结构,包括第一遮阳板、第二遮阳板和驱动电机,其中第一遮阳板设置于第二遮阳板上的空腔内,第二遮阳板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以供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的开口,且驱动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遮阳板通过开口进出空腔,其中在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时,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驱动电机朝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遮阳板出空腔,当驱动电机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遮阳板进空腔。这样,通过驱动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使得遮阳板结构的遮阳面积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遮阳需求进行调整,在驾驶员需要大尺寸的遮阳面积时,可以驱动第一遮阳板出空腔,此时由于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因此能够扩大遮阳板结构的遮阳面积,从而满足驾驶员的遮阳需求;并在驾驶员需要大范围的视角时,可以驱动第一遮阳板进空腔,从而减小遮阳板结构的遮挡面积,满足驾驶员的大范围视角需求,从而使得通过驱动第一遮阳板进出空腔,既能够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又能够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视角需求,解决了现有的遮阳板由于尺寸较大从而导致的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驾驶视角需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遮阳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动力输出轴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遮阳板结构包括:第一遮阳板1;第二遮阳板2,第二遮阳板2上设置有一用于容纳第一遮阳板1的空腔21,且第二遮阳板2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一与空腔21连通、以供第一遮阳板1进出空腔21的开口22,其中第一遮阳板1设置于空腔21内;用于驱动第一遮阳板1通过开口22进出空腔21的驱动电机3;其中,当第一遮阳板1进出空腔21时,第一遮阳板1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2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当驱动电机3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遮阳板1出空腔;当驱动电机3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遮阳板1进空腔。这样,本实施例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遮阳板1通过开口22进出第二遮阳板2上的空腔21,且在第一遮阳板1进出空腔21时,第一遮阳板1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2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使得遮阳板结构的遮阳面积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视角需求进行调整。其中,在驾驶员需要大尺寸的遮阳面积时,可以控制驱动电机3朝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遮阳板1出空腔,此时由于第一遮阳板1的遮阳板面与第二遮阳板2的遮阳板面相平行,因此能够扩大遮阳板结构的遮阳面积,从而满足驾驶员的驾驶需求。此外,在驾驶员需要大范围的视角时,可以控制驱动电机3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遮阳板1进空腔,进而减小遮阳板结构的遮挡面积,满足驾驶员的大范围视角需求。这样本实施例通过驱动第一遮阳板1进出空腔,既能够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又能够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视角需求,解决了现有的遮阳板由于尺寸较大从而导致的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遮阳需求以及驾驶视角需求的问题。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驱动电机3可以安装在第二遮阳板2上。这样,将驱动电机3安装在第二遮阳板2上,方便了驱动电机3对第一遮阳板1的驱动,且减小了驱动电机3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一转轴4,该转轴4与驱动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31相连接,且转轴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41;第一遮阳板1的遮阳板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41相啮合的第二螺纹11;其中,驱动电机3通过驱动控制第一螺纹41与第二螺纹11之间的啮合,带动第一遮阳板1进出空腔。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通过动力输出轴31输出动力,动力输出轴31转动时,带动与动力输出轴31连接的转轴4转动。此时,由于转轴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41,且第一遮阳板1的遮阳板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41相啮合的第二螺纹11,从而使得转轴4在转动时,第一遮阳板1会在第一螺纹41与第二螺纹11的啮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遮阳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阳板;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二遮阳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阳板的空腔,且所述第二遮阳板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以供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通过所述开口进出所述空腔的驱动电机;其中,当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时,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所述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出所述空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进所述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阳板;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二遮阳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遮阳板的空腔,且所述第二遮阳板的侧板面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以供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通过所述开口进出所述空腔的驱动电机;其中,当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时,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与所述第二遮阳板的遮阳板面相平行,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出所述空腔;当所述驱动电机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遮阳板进所述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遮阳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结构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遮阳板的遮阳板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啮合的第二螺纹;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控制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的啮合,带动所述第一遮阳板进出所述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璞孙刚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