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液相加氢及后续气相加氢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389 阅读:5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和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包括:将粉煤-油浆与加氢气体一起引入液相加氢段;从液相加氢段的出料中排出含有固体的残渣,将从出料中得到的不含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分冷却,如必要,在该馏分进入气相加氢段前从其中除去油浆部分;将基本不受污染的新鲜氢气连同该馏分一起引入气相加氢段,此新鲜氢气构成所需氢气总量;并利用来自气相氢化过程的废气作为液相氢化过程的加氢气体.(*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通过液相加氢及后续的催化气相加氢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reformev    feed)、取暖用油(HeatIng    oIn)或柴油的方法。第900,214号联邦德国专利中描述了从催化高压氢化过程的循环气体中清除外来气体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气相反应器的液态反应产物不经过专门的洗涤设备直接用作为已被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氮和一氧化碳污染的液相系统中的循环气体的洗涤液。液相线路和气相线路在一个循环泵系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相连接,所有的氢不是被引入公共循环系统就是被引入气相区。在后一种情况中,气相区的总气体需求量和外加的氢气之间的差分影响被从公共循环系统的出口侧消去。并因此将气相中的杂质清除掉。这种方法无疑缓和了对用于从循环气体中脱除杂质的附加洗涤系统的需要。然而,因为有来自液相加氢的这部分循环氢气,故在气相加氢段不能达到最佳的精炼加氢选择性。这就有必要用更大的氢气消耗量来达到非常高的氢气压力。因此,就迫切感到需要有一种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更好的方法。这样一种方法应具有高的精炼加氢选择性,应以一个较低的操作压力工作,并且应使氢的消耗量减到最低限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新颖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气相加氢期间所使用的操作压力已被降得较先有技术中的方法为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氢的消耗量已被减少了的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新颖的方法。具有如下文所说明的那些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这种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已使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得到十分满意的解决。一种粉煤/油浆连同加氢气体一起被引入液相加氢段。将来自液相出料的含有固体的残渣除去,并将从出料中所得到的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分冷却。在此工段若有必要时,将浆油馏份从挥发性煤-油馏分中除去。然后将挥发性煤-油馏分送到气相加氢段,将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的新鲜氢气连同挥发性煤油馏分一起引入气相加氢段。被引入气相加氢段的新鲜氢气构成本方法中所需要的氢的总量。同时将来自气相加氢的废气用作为液相加氢中的加氢气体。本专利技术的较为全面的评价及其众多的附带优点将会容易地被公认,因为通过参照下列详细说明并与相应的图连系在一起加以考虑时,这些变得较为明白易懂了。图1和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的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通过与在气相加氢期间需要300巴的操作分压的通常的方法相对照,本专利技术有可能使得在气相加氢期间所需要的操作压力下降至50-200巴左右。本专利技术因此还可能使氢的消耗量有明显的减少。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提高压力和提高温度下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个与气相加氢段伴随在一起的液相加氢段中。将粉煤/油浆和氢气引入到液相加氢段中。从液相加氢段的出料中除去含有固体的残渣。并将从出料中所得到的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分予以冷却。在此工段,若有必要时,从挥发性的煤-油馏分中除去油浆馏分。将挥发性的煤-油馏分送入气相加氢段。在液相和气相加氢中所需要的总的氢气被首先用作为气相加氢段中的新鲜氢气。这种氢气基本上不含有出现在煤加氢系统的循-->环气体中的污染物质-即不含H2O,NH3,H2S,CO,CO2和C1至C4气体。然后将这种来自于气相加氢段的含有绝大部分未经反应的氢的残余气体用作为液相加氢中的加氢气体。本专利技术揭示了来自气相加氢段的废气是一种从定量上和定性上与液相加氢作用相适配的加氢气体,这是因为它完全不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因此使得所采用的氢的总量足以满足在液相加氢中理论上所需要的消耗量。最好将气相加氢段中的总压力安排为低于液相加氢作用的压力。可将气体循环线路安排为能控制气相反应器的温度。这一点是通过将整个新鲜氢气流分离为一个流向气相加氢段的作为温度控制用的急冷气体的分部的方式实现的。当要求有一个较高质量的产品时,就需要较高水平的加氢转化及在气相加氢期间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温升,可以再将来自液相循环中的气体作为急冷气体引入气相反应器中。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一部分加氢废气作为急冷气体引入气相反应器中或流向气相进料。为此,气相也可配有它自己的气体循环系统。气相中的压力至少可以是比液相的操作压力低50巴,即液相是在100至400巴的压力下操作的,而气相是在50至200巴的压力下操作的。这种通过本专利技术有可能实现的整体化精炼方式的特点在于,它有一个特殊的气相和液相中的气流回路,另方面装有一个既可单独地用在液相中又可附加地用在气相中(尽管气相与液相是互相独立的)的循环气体系统。新鲜氢气仅被引到气相加氢中。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进一步的特征是在于,与通常的方法相比较,气相加氢中所需要的压力有一个明显的降低。-->虽然在不同类型的煤中存在着差别,制取和加工1吨煤-油一般需要2500立方米的氢气。在气相中,当氢与油之比为2500立方米/1吨煤-油以及氢的化学消耗,例如,为每吨煤-油500立方米的情况下,2000立方米的氢气(它基本上不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诸如硫化氢、氨之类的污染物质)能被转移至液相加氢作用,以致于可用的有效的氢气量依然较液相加氢所需要的理论值为大。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使用的纯净的高压氢气不含有杂质H2O,NH3,H2S,CO,CO2和在氢分压下降时通常在煤-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C1至C4气体,这种氢气确保了其在气相加氢作用中有较大的催化剂选择性。通过本专利技术使得在气相加氢阶段期间有可能使压力降低,与通常情况下煤-油加工工艺方法所需要的技术相比,其复杂程度减少了(并因此减少了附加的投资费用)。这种减压还导致了煤-油氢化不太彻底。缺少杂质CO和CO2导致了氢气使用的减少,因为它们将被氢化为碳氢化合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获得的轻质油具备重整炉进料的质量,同时在将其重整后,具备了特殊的汽车用油的质量,举例来说,诸如高研究法辛烷值以及高马达法辛烷值之类。中间馏分物部分是适于作取暖用油或柴油燃料。加至气相加氢阶段中的新鲜氢气的氢与煤-油之比最好大致为1000至5000立方米氢气/1吨煤油,更可取的比例为1500-3000立方米/1吨煤油。气相加氢的出料,经过与气相加氢的进料进行热交换以能效方式将其冷却下来,据此该进料相应地被加热。通过除去加氢作用的热量和对新鲜氢气和煤-油的温升进行调整,-->能使操作温度保持恒定。来自液相加氢的出料最好是在除去了其中的固体后再加以冷却,通过同进料浆的热交换,并在分离出用于浆状化煤进料的油馏分后将其进一步冷却。将含有氨和硫化氢的排出物(废物)从冷却了的气体中除去,这种冷却了的气体(与氢气无关)主要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然后,在系统压力或减压情况下并在接近50℃至室温的温度条件下使这种气体再经油洗涤。为了从煤-油中更为彻底地除去溶解的气体,在气相加氢前这种液体煤-油馏分将经历一次减压。于是,液态煤-油馏分即与所得气体组分分开,在这之后,如果有必要的话,它能被再次回升到气相加氢所需要的压力。最好将液相的循环气体连同进料浆一起通过与来自液相加氢作用的已分离出所含固体部分的出料进行热交换而加以预热。由于在气相加氢段中使用了新鲜氢气,使得过程压力有可能产生明显的下降。来自气相加氢中的所谓的“废气”满足了液相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它包括:i/将粉煤-油浆连同加氢气体一起引入液相加氢段中;ii/从上述的液相加氢段的出料中除去含有固体的残渣;iii/将从上述出料中得到的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 分予以冷却;iv/将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送入气相加氢段;v/将基本上不含污染物质的新鲜氢气连同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一起引入上述气相加氢段,被引入到上述气相加氢段的上述新鲜氢气构成为上述的方法所需要的氢气总量;vi/利用来自于上述 气相加氢作用的废气作为上述液相加氢作用的加氢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包括:ⅰ/将粉煤-油浆连同加氢气体一起引入液相加氢段中;ⅱ/从上述的液相加氢段的出料中除去含有固体的残渣;ⅲ/将从上述出料中得到的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分子以冷却;ⅳ/将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送入气相加氢段;ⅴ/将基本上不含污染物质的新鲜氢气连同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一起引入上述气相加氢段,被引入到上述气相加氢段的上述新鲜氢气构成为上述的方法所需要的氢气总量;ⅵ/利用来自于上述气相加氢作用的废气作为上述液相加氢作用的加氢气体;2、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从上述出料中得到的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馏分冷却后(步骤ⅲ)和在将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送入上述气相加氢段前(步骤ⅳ),把浆-油馏分从上述不含有残渣的挥发性煤-油中除去。3、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上述新鲜氢气连同来自上述液相加氢段的上述煤-油馏分一起加热,并使其用于气相加氢段,氢气与煤-油的配比至少是与液相和气相加氢段中的氢气的总需要量相当,气相加氢作用中的总压力低于液相加氢作用的压力,上述气相加氢作用的出料在压力下被冷却和分离,以提供一种可进一步被分离成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精制油,同时所剩余的气态组分在从中排出了废物之后再经过处于液相加氢的压力水平的中间压缩后被送进液相加氢的循环气体系统中,在将含有氨和硫化氢的废物除去之前,将上述挥发性煤-油馏分冷却至约50℃和室温之间的的温度,再在将其引入上述气相加氢段之前,与上述新鲜氢气一起加热。4、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循环气体在经过上述处于液相加氢的压力水平的中间压缩后,它在分离出一部分废气足以维持氢气分压后,进一步与进料浆一起加热。然后再将其送至液相加氢段。5、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上述新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尔纳多勒路德维希麦尔茨海因茨弗罗纳特贝恩德乌克曼乌尔里希格来塞尔阿尔斯雅科维奇埃卡德伏罗维奇汉斯—弗里德里希达姆诺贝特维里克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电厂和矿山股份公司石油开发经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