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烃油加氢技术,特别涉及液固两相加氢方法。
技术介绍
在烃油加工技术中,加氢技术是改善烃油质量常用的技术之一,随着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趋于较高硫含量的原油,炼厂需加工含硫较高的劣质烃油,将硫、氮、氧和金属等杂质在炼制过程中脱除,通过改变烃油的分子结构改变其品质,从而使各种产品满足规范要求。烃油加氢过程实际上参与反应的氢气只有用于化学氢耗的氢气,而传统滴流床反应器加氢技术,需要有大量过剩的氢气存在,使得反应器的体积比较大,并且维持过剩氢气需要用循环氢压缩机。在传统的加氢工艺中氢需要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然后共同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在催化剂活性中心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由于加氢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为了维持反应温度,利用大量的氢气和原料油通过催化剂床层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而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实际需要的氢(化学氢耗)比较少,没有参加反应的氢气,循环到加氢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传统烃油加氢技术采用大量过剩氢气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维持烃油加氢反应的氢分压,维持较高的氢分压在热力学上有利于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抑制生成焦炭的缩合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氢气通过分离器与液相分离并除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固两相加氢方法:氢气在溶剂或者稀释剂的存在下与新鲜原料油和循环油混合形成混合物流,混合物流进入反应器,另一部分或者全部循环油与氢气混合,一路或者分路从催化剂床层之间进入反应器,反应流出物部分作为循环油,另一部分分离出溶剂或者稀释剂,液体产物作为产品,反应器中含有0.1~15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氢气在溶剂或者稀释剂中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新鲜原料油和溶剂或者稀释剂混合物中的溶解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固两相加氢方法:氢气在溶剂或者稀释剂的存在下与新鲜原料油和循环油混合形成混合物流,混合物流进入反应器,另一部分或者全部循环油与氢气混合,一路或者分路从催化剂床层之间进入反应器,反应流出物部分作为循环油,另一部分分离出溶剂或者稀释剂,液体产物作为产品,反应器中含有0.1~15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氢气在溶剂或者稀释剂中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新鲜原料油和溶剂或者稀释剂混合物中的溶解度。2、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物流从反应器上部进入反应器,反应流出物从反应器下部流出;或者是混合物流从反应器下部进入反应器,反应流出物从反应器上部流出。3、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另一部分或者全部循环油在溶剂或者稀释剂存在下与氢气混合。4、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含有0.1~12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5、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含有0.1~10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6、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含有0.1~5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7、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含有0.1~3体积%氢气以反应器总体积计。8、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中含有0.1~1体积%气体以反应器总体积计。9、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或者稀释剂为重石脑油、石脑油、轻烃、轻馏分油、柴油、VGO和加氢后的烃油中的至少一种。10、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烃油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循环油与新鲜原料油的混合比控制混合物流进入反应器的温度,利用进入催化剂床层之间的循环油量控制反应器温度。11、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内的催化剂至少分两段装填。12、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或者稀释剂为重石脑油、石脑油、轻烃、轻馏分油、柴油、VGO和加氢后的液固两相中的至少一种。13、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循环油与新鲜原料油的混合比控制混合物流进入反应器的温度,利用进入催化剂床层之间的循环油量控制反应器温度。14、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内的催化剂至少分两段装填。15、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原料油为烃油或者烃油的馏分油。16、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原料油为石油馏分、馏分油、柴油、脱沥青油、渣油、润滑油、煤液化油、页岩油或者其产品。17、依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原料油在加氢反应器内,至少脱出硫、氮、氧和金属杂质中的一种,并饱和芳烃。18、一种液固两相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在溶剂或者稀释剂的存在下与新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霞,董利萍,叶杏园,朱华兴,薛皓,张光黎,师敬伟,胡敏,李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