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304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以解决现存折弯机的折弯误差大的技术问题。该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补偿系统及油缸;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与补偿系统连接,补偿系统与油缸连接;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扰度补偿系统,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扰度补偿系统;补偿系统用于接收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根据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下梁的形变量数据计算得出下梁的补偿值,且用于根据补偿值驱动油缸向下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下梁的形变与上梁的形变相同。

Automatic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a bending machin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large bending error of the existing bending machine. The automatic immunity compensation device comprise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opposite to the upper beam and lower beam, and a first sensor, a second sensor,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oil cylinder; a first sensor and second senso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compensation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an oil cylinder; the first sensor for de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and deformation data. Beam feedback compensation system to immunity, second sensors used to obtain shape variable data beam and beam shape variable data feedback compensation system to immunity;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deformation data receiving and beam shaped beam under variable data and draw beam compensation value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variable shaped beam and beam deformation data, an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driving cylinder down beam upward force applied to de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under the upper beam beam phase The s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扰度补偿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技术介绍
折弯机是进行钣金折弯的机床设备,折弯机的折弯精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诸多因素包括上梁向下运动的位置精度、机床的上梁和下梁受力后的弹性形变程度、对应的扰度补偿油缸的补偿情况,以及后挡料的定位精度。其中,扰度补偿油缸的补偿情况对钣金折弯精度的影响尤为显著。扰度补偿油缸是大吨位折弯机的必备装置。当折弯机的折弯力超过100T时,折弯过程中,上梁和下梁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如图1所示的弹性形变,此时必须通过扰度补偿油缸来进行补偿,以使上梁与下梁的变形一致,以达到待折弯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现有折弯机的扰度补偿装置是一种开环的扰度补偿控制系统,其原理是预先根据每次待折弯工件的不同通过经验输入相对应的补偿值,挠度补偿系统根据该通过经验输入的补偿值或对横梁的变形量进行预设后多次试折,然而通过经验判断获得的数值其误差不可控。理论上,折弯材质的变化、其上的孔的分布情况或在折弯机的不同位置折弯都可能改变设定的横梁的变形值,因此,理论预期、试折弯和计算都不能根本减小折弯机的折弯误差,以致现有折弯机的折弯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以解决现存折弯机的折弯误差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补偿系统及油缸;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补偿系统连接,所述补偿系统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根据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计算得出所述下梁的补偿值,且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值驱动所述油缸向所述下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所述下梁的形变与所述上梁的形变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上梁的中间区域连接的第一定位柱,以及与所述下梁的中间区域连接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指针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指针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接触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上梁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上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上梁的中间区域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间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间区域。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上梁连接的L型定位板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孔卡接以限定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上梁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所述上梁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上梁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卡接以限定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上梁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沿所述上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上梁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卡接以限定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上梁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下梁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下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下梁的中间区域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间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间区域。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其中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分别与补偿系统连接,补偿系统与油缸连接,其中,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扰度补偿系统,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扰度补偿系统;补偿系统用于接收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根据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下梁的形变量数据计算得出所述下梁的补偿值,且用于根据补偿值油缸向下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下梁的形变与上梁的形变相同。使用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能够分别实时地获取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下梁的形变量数据,由传感器获取的形变量数据反馈回补偿系统,补偿系统的内部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下梁所需的补偿值并油缸移动相应的距离以实现补偿,实现了闭环式控制及实时输出补偿值,实时油缸进行动态补偿,因此该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的补偿精度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该折弯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所述折弯机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在补偿前的上梁与下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在补偿后的上梁与下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梁;2-下梁;3-第一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5-第一定位柱;6-第二定位柱;7-第一安装板;8-第二安装板;9-油缸;10-第一定位组件;11-第一限位组件;12-第二限位组件;13-第二定位组件;14-第三限位组件;15-第四限位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在补偿前的上梁与下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在补偿后的上梁与下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及折弯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补偿系统及油缸;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补偿系统连接,所述补偿系统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根据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计算得出所述下梁的补偿值,且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值驱动所述油缸向所述下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所述下梁的形变与所述上梁的形变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上梁和下梁,以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补偿系统及油缸;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补偿系统连接,所述补偿系统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将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反馈至所述扰度补偿系统;所述补偿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并根据所述上梁的形变量数据和所述下梁的形变量数据计算得出所述下梁的补偿值,且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值驱动所述油缸向所述下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所述下梁的形变与所述上梁的形变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梁的中间区域连接的第一定位柱,以及与所述下梁的中间区域连接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指针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指针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扰度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上梁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上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上梁的中间区域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间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间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