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741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构件、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构件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车身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防护构件连接以驱动防护构件沿滑动机构上下滑动;防护构件底部形成防撞部,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能提醒驾驶人员及时采取制动,避免车身产生更大的损害和安全事故。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bottom of a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bottom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protective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device, wherein the shielding member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and near the bottom near a corner position through the sliding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device installed on the vehicle body and is connected to drive the sliding protective member along the slid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components the shielding member is formed at the bottom part; for in collision, collision avoidance vehicle before the vehicle bump and other parts of the obstacle contact. The vehicle bottom protec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mind the driver to take the brake in time to avoid more damage and safety accidents in th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越来越普及,驾驶车辆的人员相应地越来越多,车辆行驶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车辆在泥泞的路面行驶时,中间路面的高度往往低于车轮处路面的高度,一不小心,车辆就会骑在路面上,无法行走,由于车辆底部动力机构密集,当车辆底部和路面接触时,车辆底部的动力机构,比如油路系统可能会被损伤。一般情况下,只能依靠驾驶人员的经验来避免上述问题,由于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和经验各不相同,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往往避免不了上述问题而导致车辆受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创造一种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采取制动的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本车辆底部防护装置能及时提醒驾驶人员及时采取制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构件、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构件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车身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防护构件连接以驱动防护构件沿滑动机构上下滑动;防护构件底部形成防撞部,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本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原始状态下位于车身内,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防护构件升降。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过程中,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打开车辆底部防护装置,放下防护构件,当防护构件底部的防撞部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时会产生响声提醒驾驶人员及时采取制动将车辆停止。不使用时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关闭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将防护构件收缩在车身内,不影响美观,简单实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滑动机构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滑动机构由竖直设置且相适配的滑槽和滑轨构成,所述滑槽设置在防护构件上,所述滑轨设置在车身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防护构件沿车身宽度方向居中设置,所述防撞部底部构成碰撞面,所述碰撞面为前高后底的倾斜面。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防撞部厚度大于防护构件厚度以构成向前的突出部。在防撞部与地面凸起物碰撞时,较厚的防撞部结构相对稳定。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传动齿条竖直固定在防护构件上;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传动齿条宽度方向与车身宽度方向对应,在传动齿条上设有两组传动齿,两组传动齿竖向设置在传动齿条左右两侧;传动齿轮和驱动电机为对应的两个,两驱动电机分别通过传动齿轮共同驱动传动齿条上下运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技术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开启时,防护构件的防撞部低于车身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当防护构件底部的防撞部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碰撞时,驾驶人员采取制动,避免车身产生更大的损害和安全事故;2、本装置使用时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控制驱动装置放下防护构件,不使用时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控制驱动装置将防护构件收缩在车身内,不影响美观,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开启时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关闭时安装位置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附图中,1-防护构件;11-碰撞面;2-传动齿条;3-传动齿轮;4-驱动电机;51-伸缩杆;52-滑槽;6-车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构件1、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构件1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车身6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6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防护构件1连接以驱动防护构件1沿滑动机构上下滑动。实施例一中,滑动机构为伸缩杆51,所述伸缩杆51一端与车身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构件1固定连接;实施例二中,滑动机构由竖直设置且相适配的滑槽52和滑轨构成,所述滑槽52设置在防护构件1上,所述滑轨设置在车身6上,实际应用中滑槽52和滑轨的位置可以互换。防护构件1沿车身6宽度方向居中设置,防护构件1底部形成防撞部,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防撞部厚度大于防护构件1厚度以构成向前的突出部,所防撞部底部构成碰撞面11,所述碰撞面11为前高后底的倾斜面。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条2和传动齿轮3,传动齿条2竖直固定在防护构件1上;传动齿条2宽度方向与车身6宽度方向对应,在传动齿条2上设有两组传动齿,两组传动齿竖向设置在传动齿条2左右两侧。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3连接。传动齿轮3和驱动电机4为对应的两个,两驱动电机4分别通过传动齿轮3共同驱动传动齿条2上下运动。实际应用中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液压、丝杠等传动方式完成防护构件1的升降。如采用液压形式的传动机构时,需要在车身6和防护构件1之间设置液压升降系统,如将实施例一中的伸缩杆51设置成液压驱动的方式充当传动机构,此时需要在防护构件1和车身上设置相适配的滑槽52和滑轨充当滑动机构;采用丝杆传动方式时,驱动装置驱动丝杆转动,防护构件1和丝杆相对旋转使防护构件1沿滑动机构升降;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摆臂、链条或者数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采用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也可以对传动机构进行驱动,完成防护构件1的升降,达到等同于使用驱动电机的效果。本技术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在原始状态下位于车身6内,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控制驱动装置3驱动防护构件1升降。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过程中,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打开车辆底部防护装置,放下防护构件1,当防护构件1底部的防撞部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时会产生响声提醒驾驶人员及时采取制动将车辆停止,及时制动停止后的车辆由于没有完全骑在地面上,尚可后退离开。本装置不使用时通过车内仪表控制开关关闭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将防护构件1收缩在车身6内,不影响美观,简单实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构件、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构件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车身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防护构件连接以驱动防护构件沿滑动机构上下滑动;防护构件底部形成防撞部,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构件、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构件通过滑动机构设置在车身底部且靠近接近角的位置,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防护构件连接以驱动防护构件沿滑动机构上下滑动;防护构件底部形成防撞部,防撞部用于在车辆前行时先于车辆其他部位与路面凸起的障碍物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构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由竖直设置且相适配的滑槽和滑轨构成,所述滑槽设置在防护构件上,所述滑轨设置在车身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琴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