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537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裂化方法,首先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加氢裂化,裂化产物与VGO等原料混合进入第二加氢裂化反应区,然后分离出各种轻质产品和加氢尾油。其中涉及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是重、渣油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特别是采用氢转移技术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其质量特点是密度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与VGO等原料有机结合,通过适宜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可以最大量生产高质量的化工原料-高芳潜的重石脑油和低BMCI值的尾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氢裂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裂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有效处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裂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原油日趋重质化、劣质化,以及对市场对重油需求的减少,对轻油需求的增加,重渣油的深度转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催化裂化是重渣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催化裂化得到的产物性质一般较差,一般需要再经过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合格产品。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馏分一般来说具有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硫、氮含量高等特点,难以直接作为产品,通常的加工手段也很难有效提高其产品质量。目前加工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常用方法是加氢精制,这种工艺投资低,技术成熟,但对柴油的改善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只能将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3-5个单位。如US 6,129,835介绍的采用常规的加氢精制技术,虽然能有效脱除硫、氮等杂质,明显改善柴油产品的颜色和安定性,并保持很高的柴油收率,但柴油产品十六烷值增幅有限。如果采用苛刻条件加氢精制,由于加氢精制基本不改变石油馏分的分子结构,十六烷值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因为氢耗量巨大(4wt%以上),加工成本大幅增加。US5114562及US5068025等采用两段法柴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一段采用传统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将原料中的硫、氮等杂质脱除,第二段使用具有高加氢饱和活性的加氢催化剂进行深度脱芳烃。虽然该工艺可将柴油中的芳烃脱到很低的程度,但氢耗大,投资高,经济性差,十六烷值提高不明显,不能获得合格的柴油产品。-->中压加氢裂化或中压加氢改质(如专利US4971680、CN1171430A等)利用加氢裂化催化剂将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一定转化率的处理,这种方法可将催化裂化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十个单位以上,并获得一定收率的汽油产品,但对于原料十六烷值很低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仍不能得到合格的柴油产品。CN 1061679C介绍了临氢降凝技术是在临氢和中等压力条件下进行择形裂解的工艺过程。它利用特殊分子筛催化剂独特的孔道结构和适当的酸性中心,对柴油进料中的正构烷烃等高凝点组分进行选择性裂解,以降低柴油产品的凝固点,同时副产部份汽油和C3、C4轻烃。CN1257107A介绍了加氢降凝技术。该技术采用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流程,通过对进料进行加氢预精制,不仅改善了临氢降凝段进料质量,提高了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延长了装置的运转周期,而且大大缓解了操作条件,并使目的产品质量大为改善。采用上述技术可以降凝蜡含量较高的柴油馏分原料,不能用于加工芳烃含量高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US5,030,780使用含有Y型分子筛和无定型硅铝的催化剂处理柴油,主要对柴油中的芳烃进行饱和,但十六烷值提高有限,对于十六烷值极低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原料,仍不能得到合合的产品。CN1156752A公开一种柴油改质工艺,使用加氢裂化催化剂,在控制一定量氮的条件下,使柴油中的芳烃进行开环反应,可以明显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一般可以将十六烷值提高10个单位以上。但用于十六烷值极低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时,仍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US5,011,593介绍一种用于硫和芳烃量较高原料的脱硫过程,使用含β沸石的催化剂,使用原料的硫含量为0.5~5.0wt%,芳烃含量50wt%以上,如催化裂化的轻循环油等。该专利相当于采用含β沸石催化剂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进行缓和加氢裂化,对于十六烷值极低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并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US4789457、US4919789将重质原料进行催化裂化,以催化裂化轻循环油为原料,采用中压加氢裂化生产汽油。US4426276将原油重质馏分进行催化裂化处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和重循环油与直馏中间馏分油(直馏柴油)混合进-->行加氢裂化,目的是生产汽油。这些技术的主要不足在于加氢裂化的原料仅为催化裂化循环油,没有充分发挥加氢裂化的对劣质、重质原料的改质功能,重质原料全部进行催化裂化处理,必然有较多不能利用的油浆外排,不能充分利用石油资源。随着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如催化氢转移技术,来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提高了催化裂化汽油的氢含量,改善了催化裂化汽油的产品质量,如CN1310223A等所述。但催化裂化过程没有外来补充氢,催化裂化汽油中的氢含量增加的原因是通过催化氢转移技术,将其它馏分中的氢转移到了汽油馏分中,其结果是使其它馏分产品的氢含量大大降低,氢/碳比严重失调,分子结构更趋向于氢/碳比更低的多环芳烃结构。例如催化氢转移技术得到的柴油馏分,比普通催化裂化柴油质量更差,表现出的性质是密度升高,一般可达0.9g/ml以上,芳烃含量增加,一般可以达到60wt%以上,十六烷值降低,通常为20左右。这类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采用上述加氢方法一般难以有效处理,并且由于加工过程氢耗量太大,而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处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裂化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和减压馏分油两种物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适宜的工艺流程,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和重质加氢裂化原料(如减压馏分油VGO等)综合充分有效处理和利用。本专利技术加氢裂化方法可以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简称芳潜)的重石脑油,具体包括以下过程:(1)在加氢裂化条件下,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通过含有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2)步骤(1)得到的反应流出物与重质加氢裂化原料的混合物,在加氢裂化条件下通过含有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3)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各种产品轻质产品及加氢尾油。本专利技术步骤(1)中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是重、渣油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特别是采用氢转移技术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其质量特点是密度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20℃密度可达0.90g/ml以上,一般为0.90~0.99g/ml,通常为0.91~0.97g/ml;芳烃含量可以达到60wt%以上,一般为60wt%~97wt%,通常为70wt%~90wt%;十六烷值为20左右,一般为12~30,通常为12~25。步骤(1)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为常规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优选具有抗氮功能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之前和/或之后可以使用加氢处理催化剂,加氢处理催化剂与加氢裂化催化剂的体积用量之比为1∶5~2∶1。步骤(1)中的加氢裂化条件为常规的加氢裂化条件,如氢分压为3~20MPa,优选5~17MPa,反应温度为300~480℃,优选330~440℃,液时体积空速为0.1~8h-1优选0.5~3h-1,氢油体积比为400~5000,优选为500~2000。步骤(2)所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处理催化剂为本领域常规催化剂。反应物料先与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然后与加氢裂化催化剂接触,加氢处理催化剂与加氢裂化催化剂的体积比为5∶1~1∶5。加氢裂化条件可以选择常规的操作条件,如氢分压为3~20MPa,优选5~17MPa,反应温度为300~480℃,优选330~440℃,总液时体积空速为0.2~8h-1,优选0.5~3h-1,氢油体积比为400~5000,优选500~2000。步骤(2)和步骤(1)的操作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步骤(2)中所述的重质加氢裂化原料如减压馏分油(VGO)、常压瓦斯油(AGO)、脱沥青油(DAO)、焦化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氢裂化方法,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的重石脑油,包括以下过程:(1)在加氢裂化条件下,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通过含有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2)步骤(1)得到的反应流出物与重质加氢裂化原料的混合物,在加氢裂化条件下通过含有加氢处理 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3)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各种产品轻质产品及加氢尾油。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10-24 20051004756941、一种加氢裂化方法,生产高芳烃潜含量的重石脑油,包括以下过程:(1)在加氢裂化条件下,将劣质催化裂化柴油通过含有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2)步骤(1)得到的反应流出物与重质加氢裂化原料的混合物,在加氢裂化条件下通过含有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床层;(3)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得到各种产品轻质产品及加氢尾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是重、渣油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是采用氢转移技术催化裂化得到的催化裂化柴油。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20℃密度0.90g/ml以上,芳烃含量60wt%以上,十六烷值20左右。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20℃密度为0.90~0.99g/ml,芳烃含量为60wt%~97wt%,十六烷值为12~30。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劣质催化裂化柴油20℃密度为0.91~0.97g/ml,芳烃含量为70wt%~90wt%,十六烷值为12~25。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加氢裂化条件为:氢分压为3~20MPa,反应温度为300~480℃,液时体积空速为0.1~8h-1氢油体积比为400~5000。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加氢裂化条件为:氢分压为5~17MPa,反应温度为330~440℃,液时体积空速为0.5~3h-1,氢油体积比为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江青刘涛戴宝华曾榕辉洪波石友良黄新露吴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