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75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通过设置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检修门结构和若干隧道体保温板,且设置每个活动门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主体,每个隧道体保温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过渡段,以在打开任一活动门板时均可带出一动态送风管主体,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可以方便的进入隧道体内部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在关上活动门板后,动态送风管主体和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就会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以完成热风或冷风的正常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许多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或需要加热或需要冷却。那么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定节拍的零部件冷却/加热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因此,就需要一条具有冷却/加热功能的隧道对零部件进行降温或升温。但是,如何方便快捷地进入隧道内部进行检修,是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在现有技术中:类似的隧道有两种检修方式,一是从隧道两端的零部件出入口进入检修,但是此种方式只适合纵向距离较短的隧道,隧道越长维修人员进入和撤出就越困难。另一种方式是隧道分段建造,每一段隧道的一侧与输送设备铰链连接,维修人员可在另一侧将每一段隧道单独45°掀起,维修人员侧面进入;但是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隧道本体不能太大或者太重;其次,隧道也不能与安装在其他位置的冷却和加热设备产生硬连接,否则隧道是无法实现45°掀起的,也就是说隧道和冷却/加热设备要在一个整体上。且许多冷却/加热设备体大量重,如果将其与隧道集成一个整体,是不便于45°掀起的;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所述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若干检修门结构、若干隧道体保温板、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和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所述若干检修门结构和所述若干隧道体保温板交替设置;每个所述检修门结构均包括门框和活动门板;所述门框与邻近的所述隧道体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的一侧与所述门框可旋转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门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主体,每个所述隧道体保温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其中,当任一所述活动门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固定在该活动门板上的动态送风管主体与邻近的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分离,当所有所述活动门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与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上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通过设置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检修门结构和若干隧道体保温板,且设置每个活动门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主体,每个隧道体保温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过渡段,以在打开任一活动门板时均可带出一动态送风管主体,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可以方便的进入隧道体内部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在关上活动门板后,动态送风管主体和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就会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以完成热风或冷风的正常输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应用于输送设备上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活动门板均处于关闭状态的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活动门板处于打开状态的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般情况下,作为冷却或加热隧道必然会建设在输送设备上,隧道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且隧道的顶部和左右两侧一般都会覆盖送排风管。然而常规的风管是分段螺栓连接,不可移动,不易拆卸,即使隧道侧面安装检修门,由于侧面覆盖了风管也是无法进入的;这样将会给输送设备的检修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解决隧道内部的输送设备的检修便捷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调整隧道内部风管的结构,可以实现在隧道上分布数个检修入口,可彻底解决进入隧道内部检修困难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应用于输送设备9上,该加热/冷却隧道结构为包括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倒U型结构;设置该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为该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另一侧面和顶面称之为隧道体其他部位10;具体的,该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若干检修门结构、若干隧道体保温板8、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1和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若干检修门结构和若干隧道体保温板8交替设置;每个检修门结构均包括门框5和活动门板6;门框5与邻近的隧道体保温板8固定连接,活动门板6的一侧与门框5通过铰链3(例如上下两个铰链3)可旋转连接;每个活动门板6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主体1,每个隧道体保温板8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其中,当任一活动门板6处于打开状态时,固定在该活动门板6上的动态送风管主体1和与该动态送风管主体1相邻的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分离(即打开任一活动门板6均带出一动态送风管主体1),进而使得维修人员可以方便的进入隧道体内部;当所有活动门板6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固定在所有活动门板6上的动态送风管主体1与固定在所有隧道体保温板8上的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进而可以正常输送冷风或热风。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门板6可以设置为只能向隧道外部打开,并且隧道体保温板8、门框5、活动门板6三者的内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活动门板6的另一侧(即活动门板6未通过铰链3与门框5固定的一侧)设置有锁扣,门框5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锁定的扣板,该锁扣和扣板形成一锁扣结构4;以在设备运行时可锁上活动门板6,以保证安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动态送风管主体1和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均为方型风筒结构;动态送风管主体1临近锁扣结构4的一端的端面为第一斜面,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临近第一斜面的一端为与第一斜面相互配合的第二斜面。进一步,优选的,上述第一斜面与活动门板6的夹角为65°-75°(例如65°、70°、71°或者75°等),此角度可保证活动门板6开关时,动态送风管主体1和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不会相互刮擦。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动态送风管主体1和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的材质均为钣金;动态送风管主体1两端的钣金均不翻边,且动态送风管主体1两端的钣金边缘上均设置有具有自夹紧性能的密封条7;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两端的钣金均翻边;这样可以保证动态送风管主体1上的密封条7与动态送风管过渡段2的翻边相接触,翻边是一个面,密封效果会更好。由于隧道其他部位10和输送设备9的制作安装过程并非本技术改进的重点,在此便不予以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的安装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请继续参照附图1-4,首先,利用铝型材和铆钉在检修侧的最左端或最右端,固定一块隧道体保温板8。每一块保温板8和门框5都有凹凸槽,这样做便于对接安装。保温板8安装完毕后,利用凹凸槽对接一个门框5,然后再对接一块隧道体保温板8,就这样一块保温板8一个门框5周而复始的安装。其次,将活动门板6放在门框5里,上下两个铰链3固定,以保证活动门板6可以自由旋转开关;之后于活动门板6和门框5上安装一锁扣结构4,以在设备运行时可锁上此门,以保证安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活动门板6只能向隧道外部打开,并且在制作隧道体保温板8、门框5、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若干检修门结构、若干隧道体保温板、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和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所述若干检修门结构和所述若干隧道体保温板交替设置;每个所述检修门结构均包括门框和活动门板;所述门框与邻近的所述隧道体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的一侧与所述门框可旋转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门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主体,每个所述隧道体保温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其中,当任一所述活动门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固定在该活动门板上的动态送风管主体与邻近的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分离,当所有所述活动门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与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却隧道结构的检修侧包括若干检修门结构、若干隧道体保温板、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和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所述若干检修门结构和所述若干隧道体保温板交替设置;每个所述检修门结构均包括门框和活动门板;所述门框与邻近的所述隧道体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的一侧与所述门框可旋转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门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主体,每个所述隧道体保温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一所述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其中,当任一所述活动门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固定在该活动门板上的动态送风管主体与邻近的动态送风管过渡段分离,当所有所述活动门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主体与所述若干动态送风管过渡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动态送风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却隧道结构为包括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倒U型结构;所述检修侧为所述左侧面或所述右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冷却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锁扣,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扣配合锁定的扣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梁关迪伟李星亮谭青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巨文温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