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30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支撑座和液压缸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脚踏杆设置在液压缸上,并且液压缸脚踏杆的中间段与支撑座铰接连接。液压缸伸缩轴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面相连接。多个支撑柱呈圆形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托板托放在滚珠上,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与支撑板活动连接,转轴的上端与托板固定连接。电机I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底端,并且电机I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该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物流货物起升或者放下,同时能够对物流货物自动卸载,运输货物速度快,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劳动成本。

A kind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robot, in particular to a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feeding robot, the supporting seat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hydraulic cylinder pedal rod is arranged o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cylinder and a pedal rod and the supporting seat is hinged with the middle section. The top of the telescopic shaf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support columns are round and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bracket is placed on the ball, the driven gea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low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bracing plate. The motor I is fixed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through the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driving gear is engaged with the driven gear. The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nd feeding robot can realize lifting or lowering the logistics goods, and automatically unloading the logistics goods at the same time, transporting goods fast, reducing labor intensity and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在物流货物中转站,需要将物流货物从物流车上卸下然后整理分拣然后装入到另外一辆物流运输车,目前在物流货物中转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手工搬运卸载,搬运卸载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生产劳动成本高,因此,设计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该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物流货物起升或者放下,同时能够对物流货物自动卸载,运输货物速度快,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劳动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包括万向轮、底座、伸缩杆、液压缸脚踏杆、支撑座、液压缸、支撑板、转轴、从动齿轮、电机I、主动齿轮、支撑柱、滚珠、托板、导轨、固定座、螺母、推板、丝杠、电机II和控制面板。导轨上设置有导轨槽。螺母的底端设置有导向块。万向轮安装在底座的底端,伸缩杆设置在底座的四角,并且伸缩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座和液压缸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脚踏杆设置在液压缸上,并且液压缸脚踏杆的中间段与支撑座铰接连接。液压缸伸缩轴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和滚珠各有多个,滚珠镶嵌在支撑柱的顶端,多个支撑柱呈圆形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托板托放在滚珠上,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下端与支撑板活动连接,转轴的上端与托板固定连接。电机I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底端,并且电机I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托板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并且托板的左右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导轨,丝杠的两端与固定座活动连接,并且丝杠的前端穿出固定座与电机II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II固定连接在托板的前端,螺母安装在丝杠上,螺母底端的导向块伸入到导轨上的导轨槽的内部,推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螺母上。控制面板连接在托板的前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所述的伸缩杆由多个伸缩节组成,多个伸缩节相互依次嵌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所述的支撑柱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电机I的正反转开关I以及控制电机II的正反转开关II,电机I与所述的正反转开关I之间电性连接,电机II与所述的正反转开关II之间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所述的导轨与丝杠互相平行。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该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物流货物起升或者放下,同时能够对物流货物自动卸载,运输货物速度快,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劳动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的伸缩杆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万向轮1、底座2、伸缩杆3、伸缩节3-1、液压缸脚踏杆4、支撑座5、液压缸6、支撑板7、转轴8、从动齿轮9、电机I10、主动齿轮11、支撑柱12、滚珠13、托板14、导轨15、固定座16、螺母17、导向块17-1、推板18、丝杠19、电机II20、控制面板21、正反转开关I21-1、正反转开关II2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包括:万向轮1、底座2、伸缩杆3、液压缸脚踏杆4、支撑座5、液压缸6、支撑板7、转轴8、从动齿轮9、电机I10、主动齿轮11、支撑柱12、滚珠13、托板14、导轨15、固定座16、螺母17、推板18、丝杠19、电机II20和控制面板21。导轨15上设置有导轨槽15-1。螺母17的底端设置有导向块17-1。导轨槽15-1设置在导向块17-1中,并且导轨槽15-1能够在导向块17-1的内部滑动,保证螺母17平稳的推进。万向轮1安装在底座2的底端,万向轮1为自锁式万向轮,使得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方便行进的同时能够平稳的停放。伸缩杆3设置在底座2的四角,并且伸缩杆3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伸缩杆3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座5和液压缸6的底端与底座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液压缸脚踏杆4设置在液压缸6上,并且液压缸脚踏杆4的中间段与支撑座5通过转轴铰接连接。液压缸6伸缩轴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12和滚珠13各有多个,滚珠13镶嵌在支撑柱12的顶端,多个支撑柱12呈圆形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托板14托放在滚珠13上,从动齿轮9固定安装在转轴8上,转轴8的下端与支撑板7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转轴8的上端与托板14以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电机I1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的底端,并且电机I10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7与主动齿轮11以键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托板14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6,并且托板14的左右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导轨15,丝杠19的两端与固定座16活动连接,并且丝杠19的前端穿出固定座16与电机II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电机II20固定连接在托板14的前端,螺母17安装在丝杠19上,螺母17底端的导向块17-1伸入到导轨15上的导轨槽15-1的内部,推板18的两端分别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两个螺母17上。控制面板21连接在托板14的前端。所述的伸缩杆3由多个伸缩节3-1组成,多个伸缩节3-1相互依次嵌套,多个伸缩节3-1之间能够进行升降。所述的支撑柱12与支撑板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21上设置有控制电机I10的正反转开关I21-1以及控制电机II20的正反转开关II21-2,电机I10与所述的正反转开关I21-1之间电性连接,电机II20与所述的正反转开关II21-2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的导轨15与丝杠19互相平行。首先通过踏动液压缸脚踏杆4,在液压缸脚踏杆4的控制下液压缸6将降低,同时在伸缩杆3的伸缩和导向下,从而整个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的高度将降低;按下正反转开关II21-2上的反转按钮,电机II20反向转动带动丝杠19反转,在丝杠19与螺母17的配合下,同时在导轨槽15-1与导向块17-1的配合导向下,螺母17向后移动带动推板18回到托板14的后端,然后按下正反转开关II21-2上的停止按钮,推板18将停止。将物流货物架放到托板14上;架放完成之后推动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将移动到物流运输车辆跟前,通过控制液压缸脚踏杆4,液压缸6将升起,从而架放在托板14上的货物将与物流运输车辆的车厢相平齐,按下正反转开关I21-1上的正转按钮或者反转按钮,电机I10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主动齿轮11正转或者反转,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包括万向轮(1)、底座(2)、伸缩杆(3)、液压缸脚踏杆(4)、支撑座(5)、液压缸(6)、支撑板(7)、转轴(8)、从动齿轮(9)、电机I(10)、主动齿轮(11)、支撑柱(12)、滚珠(13)、托板(14)、导轨(15)、固定座(16)、螺母(17)、推板(18)、丝杠(19)、电机II(20)和控制面板(21),其特征在于:导轨(15)上设置有导轨槽(15‑1);螺母(17)的底端设置有导向块(17‑1);万向轮(1)安装在底座(2)的底端,伸缩杆(3)设置在底座(2)的四角,并且伸缩杆(3)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伸缩杆(3)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座(5)和液压缸(6)的底端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脚踏杆(4)设置在液压缸(6)上,并且液压缸脚踏杆(4)的中间段与支撑座(5)铰接连接;液压缸(6)伸缩轴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12)和滚珠(13)各有多个,滚珠(13)镶嵌在支撑柱(12)的顶端,多个支撑柱(12)呈圆形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托板(14)托放在滚珠(13)上,从动齿轮(9)固定安装在转轴(8)上,转轴(8)的下端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转轴(8)的上端与托板(14)固定连接;电机I(1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的底端,并且电机I(10)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7)与主动齿轮(11)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托板(14)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6),并且托板(14)的左右两端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导轨(15),丝杠(19)的两端与固定座(16)活动连接,并且丝杠(19)的前端穿出固定座(16)与电机II(20)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II(20)固定连接在托板(14)的前端,螺母(17)安装在丝杠(19)上,螺母(17)底端的导向块(17‑1)伸入到导轨(15)上的导轨槽(15‑1)的内部,推板(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螺母(17)上;控制面板(21)连接在托板(14)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运输上料机器人,包括万向轮(1)、底座(2)、伸缩杆(3)、液压缸脚踏杆(4)、支撑座(5)、液压缸(6)、支撑板(7)、转轴(8)、从动齿轮(9)、电机I(10)、主动齿轮(11)、支撑柱(12)、滚珠(13)、托板(14)、导轨(15)、固定座(16)、螺母(17)、推板(18)、丝杠(19)、电机II(20)和控制面板(21),其特征在于:导轨(15)上设置有导轨槽(15-1);螺母(17)的底端设置有导向块(17-1);万向轮(1)安装在底座(2)的底端,伸缩杆(3)设置在底座(2)的四角,并且伸缩杆(3)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伸缩杆(3)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座(5)和液压缸(6)的底端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脚踏杆(4)设置在液压缸(6)上,并且液压缸脚踏杆(4)的中间段与支撑座(5)铰接连接;液压缸(6)伸缩轴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柱(12)和滚珠(13)各有多个,滚珠(13)镶嵌在支撑柱(12)的顶端,多个支撑柱(12)呈圆形均匀的分布在支撑板(7)的上表面;托板(14)托放在滚珠(13)上,从动齿轮(9)固定安装在转轴(8)上,转轴(8)的下端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转轴(8)的上端与托板(14)固定连接;电机I(1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的底端,并且电机I(10)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7)与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春熊英黄亚辉李宇峰杨文刘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