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头承载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28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SB接头承载带,包括带体、若干并排设置在带体上的用于收容USB接头的承载腔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腔两侧的若干定位孔,所述承载腔自带体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承载腔设有平行于带体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带体及底壁的侧壁,所述定位孔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承载腔的两侧,其中,所述承载腔内还设有沿侧壁顶部向承载腔内部延伸的卡持部,且所述卡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壁设置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USB接头承载带通过设置卡持部以及限位部,使得USB接头被竖直收容在承载腔内,防止USB接头在转送、组装过程中发生晃动及摩擦,保证USB接头承载带的转送效率及使用USB接头承载带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

USB joint bear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USB joint bearing belt comprises a belt body, some are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cavity containing a USB joint and is positioned in the bearing cav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holes for the body, the bearing cavity with body surface downwards to form, the bear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arallel to the bottom wall of the belt body se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elt body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side wall,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ositioning holes in parallel and symmetrical on both sides of the bearing cavity, wherein the bearing cavit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part along the top of the side wall to the bearing cavity extending inside the card, and the clamping part of at least one of the are installed to the bottom wall parallel to the limiting part. The USB conne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bearing belt clamping part and a limiting part, the USB connector is accommodated in the vertical bearing cavity, prevent USB joint shaking and friction in the transfer, the assembly proces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ssembly of USB joint bearing bel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the use of USB to assemble the joint bear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接头承载带
本技术属于电子元件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接头承载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元件在自动组装过程中,常采用承载带将电子元件进行包装及承载,以实现电子元件的输送,进而在电子元件的组装及输送过程中保护电子元器件不受污染和损坏。同时,使用承载带输送电子元器件进行组装时,自动组装设备通过承载带的定位孔可精确定位及传送,将电子元件依次取出并精准安装在应用电子元件的组件之中,以达到精准组合、快速安装的目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USB接头整体成矩形设置且在安装过程中竖直设立在组件之中,因此为保证USB接头的组装效率,用于承载USB接头的承载带通常成垂直设置,且所述USB接头的焊脚贴近承载带的底部设置;致使USB接头在输送过程中,位于USB接头下方的焊脚与承载带的底部不断发生碰撞,使得USB接头的焊脚发生弯曲变形。同时,位于USB接头下方的焊脚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生产工艺及选材的影响,焊脚易形成锋利的边缘或毛刺,当USB接头被收容在承载带中时,锋利的焊脚边缘或毛刺在接触到承载带的底部或者侧壁上时,一方面容易刺破承载带致使承载带的密封性降低易混入杂质;另一方面,毛刺容易附着在承载带上,致使USB接头在组装过程中无法顺利从承载带中正常取出,使得组装效率及组装品质降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USB接头承载带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接头承载带,该USB接头承载带可将USB接头竖直稳定的收容在承载腔内,达到稳定传送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防止USB接头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USB接头的转送效率及组装速度。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USB接头承载带,包括带体、若干并排设置在带体上的用于收容USB接头的承载腔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腔两侧的若干定位孔,所述承载腔自带体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承载腔设有平行于带体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带体及底壁的侧壁,所述定位孔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承载腔的两侧,其中,所述承载腔内还设有沿侧壁顶部向承载腔内部延伸的卡持部,且所述卡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壁设置的限位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USB接头的焊脚长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平行于底壁设置的限位平台及自限位平台向外突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持在相邻的两个USB接头的焊脚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持部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部及垂直底壁设置的垂直部,且所述倾斜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垂直部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持部由上至下渐次加宽,且所述卡持部的宽度小于对应设置的侧壁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带体之间成钝角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侧壁连接位置处的采用圆弧过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卡持部及限位部,使得USB接头被竖直收容在承载腔内,保证USB接头的焊脚不与底壁接触,防止USB接头的焊脚在转送过程中发生弯折;同时,限位部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焊脚的锋利边缘及毛刺损坏USB接头承载带,防止USB接头在转送、组装过程中发生晃动及摩擦,保证USB接头承载带的转送效率及使用USB接头承载带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USB接头承载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上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USB接头承载带100以及收容在所述USB接头承载带100内的USB接头200。所述USB接头承载带100包括带体11、若干并排设置在带体上11的用于收容USB接头200的承载腔12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腔12两侧的若干定位孔13。所述USB接头200包括本体部21及位于所述本体部21下方的焊脚22。所述带体11整体成带状设置,所述定位孔13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带体11的两条长边上,且所述定位孔13靠近所述带体11的边缘设置。所述承载腔12为所述带体11向下凹陷形成,具体来讲,所述承载腔12平行设置在所述带体11上,且位于两条平行设置的定位孔13之间。所述承载腔12包括与所述带体11平行设置的底壁12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带体11及所述底壁121的侧壁122;所述侧壁122的外表面与所述带体11所在平面之间成钝角设置,且相邻两侧壁122以及侧壁122和底壁121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成圆弧过渡,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所述承载腔12的连接强度,防止所述承载腔12在收容所述USB接头时,各个侧壁122及侧壁122与底壁121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断裂或破损。所述承载腔12内还设有沿侧壁122的顶部向承载腔12内部延伸的卡持部123,所述卡持部123由上至下渐次加宽,且所述卡持部123的宽度小于对应设置的侧壁122的宽度。具体来讲,所述卡持部123包括倾斜设置的倾斜部1231及垂直底壁121设置的垂直部1232,且所述倾斜部1231的高度小于所述垂直部1232的高度,倾斜部1231的设置可方便所述USB接头200的收容,而垂直部1232的设置可使收容在所述承载腔12内USB接头200被稳定的卡持在相对应的两垂直部1232之间,防止USB接头200在收容或转送过程中发生偏转或者松脱。所述卡持部123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置有平行于底壁121设置的限位部124,且所述限位部124的高度大于所述USB接头200的焊脚22长度,具体来讲,所述限位部124的整体成板状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24还包括平行于底壁121设置的限位平台1241及自限位平台1241向外突伸的突出部124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平台1241垂直于所述垂直部1232,所述突出部1242自与所述垂直部1232相对的一侧突伸至所述承载腔12内,在所述USB接头200收容在所述承载腔12内时,所述突出部1242卡持在相邻的两个焊脚22之间,所述突出部1242的数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选择于此不予限制。通过所述限位平台1241及突出部1242之间的配合,将所述USB接头200限位收容在所述底壁121的上方,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USB接头200的焊脚22与所述底壁121接触,一方面防止焊脚22上因加工产生的锋利边缘与承载腔12接触,致使承载腔12发生破损使得所述USB接头200在组装过程中混入杂质;另一方面,防止焊脚22上的毛刺在USB接头200转移出承载腔12时勾连在承载腔12上,导致USB接头200的移出不能顺利进行,致使USB接头200的转送效率降低。综上所述,本技术的USB接头承载带100,通过在承载腔12内设置由倾斜部1231和垂直部1232组成的卡持部123以及与所述垂直部1232垂直的限位部124,确保USB接头200可被稳定的竖直收容在承载腔12内,一方面,可以防止所述焊脚22与底壁121接触损坏USB接头承载带11,提高了USB接头承载带100的转送效率;另一方面,可防止USB接头200在转送、组装过程中发生晃动及摩擦,进一步提高了USB接头承载带100的转送效率及使用USB接头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USB接头承载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接头承载带,包括带体、若干并排设置在带体上的用于收容USB接头的承载腔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腔两侧的若干定位孔,所述承载腔自带体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承载腔设有平行于带体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带体及底壁的侧壁,所述定位孔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承载腔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腔内还设有沿侧壁顶部向承载腔内部延伸的卡持部,且所述卡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壁设置的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接头承载带,包括带体、若干并排设置在带体上的用于收容USB接头的承载腔以及位于所述承载腔两侧的若干定位孔,所述承载腔自带体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承载腔设有平行于带体设置的底壁及连接所述带体及底壁的侧壁,所述定位孔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承载腔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腔内还设有沿侧壁顶部向承载腔内部延伸的卡持部,且所述卡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壁设置的限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头承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USB接头的焊脚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头承载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联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