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9448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Y 0.01‑0.5 %,Mg 0.015‑0.06%,Al 2‑4.3%,余量为Zn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合金中钇元素会形成细小的YAly‑xZnx(y=8.5、10或12,0<x<5)化合物粒子,产生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提高合金强度,弥散分布于锌‑铝合金基体中产生粒子弥散强化作用,同时部分钇元素还以原子方式固溶于铝、锌晶粒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含铝量小于5wt.%的亚共晶锌-铝合金基体由初生η-Zn晶粒和η-Zn+α-Al共晶组织构成,具有很好的铸造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性能,在一些领域应用较多。实际生产中,往往在亚共晶锌-铝合金中添加其他化学元素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如目前已经发现在亚共晶锌-铝合金中加入微量镁元素可以进一步提高亚共晶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但是镁元素对于合金结构影响较小,亚共晶Zn-Al-Mg三元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00MPa左右,无法满足对力学性能要求更高的应用情况。由于亚共晶锌-铝合金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一些杂质元素,因此,某些元素的加入可能会与亚共晶锌-铝合金发生干涉作用产生不利效果。例如,当向含有硼元素的亚共晶锌-铝合金中添加锆元素时会因两者发生反应导致硼含量下降,导致合金化学成分变化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含有镁元素的亚共晶锌-铝合金中添加微量钇元素进行合金化,通过微量钇元素对锌-铝-镁合金组织结构的综合改善作用,提高其抗拉强度。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Y0.01-0.5%,Mg0.015-0.06%,Al2-4.3%,余量为Zn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部分Y元素以YAly-xZnx化合物粒子的形式镶嵌于锌-铝合金基体中,其中,y=8.5、10或12,0<x<5,其余Y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固溶于的η-Zn和α-Al相中。优选地,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为:Y0.025-0.3%,Mg0.02-0.05%,Al3-4%。优选地,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为:Y0.3%,Mg0.045%,Al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以制备上述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铝-钇中间合金;(2)将纯锌、纯铝和所述铝-钇中间合金三种原料加入电炉内熔化至680-750℃,保温20-40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钇合金熔体;(3)将纯镁加入所述锌-铝-钇合金熔体中,继续保温5-10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镁-钇合金熔体;(4)将所述锌-铝-镁-钇合金熔体进行精炼之后浇注至模具中,凝固后得到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优选地,所有原料中所述铝-钇中间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5-1.5%。优选地,所述铝-钇中间合金的含钇量为10-20wt.%。优选地,所述纯锌的纯度为99.99wt.%或以上,所述纯铝的纯度为99.7wt.%或以上,所述纯镁的纯度为99.9wt.%或以上。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中同时具有镁和钇。其中,钇元素的加入对于合金产生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钇元素会形成细小的YAly-xZnx(y=8.5、10或12,0<x<5)化合物粒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大量晶核,使初生η-Zn晶粒及共晶组织的形貌、尺寸得到改善,产生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提高合金强度;第二,YAly-xZnx(y=8.5、10或12,0<x<5)化合物粒子弥散分布于锌-铝合金基体中产生粒子弥散强化作用;第三,同时部分钇元素还以原子方式固溶于铝、锌晶粒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镁元素的加入会改善YAly-xZnx粒子在亚共晶锌-铝合金熔体中的润湿性,提升其晶粒细化效果和弥散强化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制备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限定。实施例一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Zn-3Al-0.045Mg-0.025Y(该合金中Al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Mg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45%,Y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5%,其余为Zn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过程如下。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纯锌的纯度为99.99wt.%或以上,纯铝的纯度为99.7wt.%或以上,纯镁的纯度为99.9wt.%或以上,纯钇的纯度为99.9wt.%或以上。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皆选用上述原料。(1)以纯铝和纯钇为原料,根据现有技术,制备Al-20Y中间合金。(2)称取质量百分含量为0.125%的Al-20Y中间合金、2.9%的纯铝、0.045%的纯镁以及96.93%的纯锌,将称好的纯锌、纯铝和Al-20Y中间合金三种原料加入至电炉内,熔化至700℃,保温20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钇合金熔体。(3)将称好的纯镁加入步骤(2)中得到的锌-铝-钇合金熔体中,继续保温5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镁-钇合金熔体。(4)将步骤(3)中得到的锌-铝-镁-钇合金熔体进行精炼之后浇注至模具中,凝固后得到Zn-3Al-0.045Mg-0.025Y合金。参见图1,为实施例一所制备的Zn-3Al-0.045Mg-0.025Y合金的扫描电镜(SEM)组织结构图。图中颜色较深的部分为η-Zn+α-Al共晶组织,颜色较浅的大块状物相为初生η-Zn晶粒。以扫描电镜能谱仪(EDX)对图中箭头所指的粒子进行分析表明,其分子式为YZny-xAlx(y=8.5、10或12,0<x<5)。部分YZny-xAlx化合物粒子位于初生η-Zn晶粒中心部位,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晶粒细化作用,部分位于基体中产生弥散强化作用,还有部分Y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固溶于的η-Zn和α-Al相中。对比例一制备Zn-3Al-0.045Mg合金的过程如下:(1)称取质量百分含量为3%的纯铝、0.045%的纯镁以及96.955%的纯锌,将称好的纯锌和纯铝加入至电炉内,熔化至700℃,保温20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合金熔体。(2)将称好的纯镁加入步骤(1)得到的锌-铝合金熔体中,继续保温5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镁合金熔体。(3)将步骤(2)中得到的锌-铝-镁合金熔体进行精炼之后浇注至模具中,凝固后得到Zn-3Al-0.045Mg合金。实施例二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Zn-4Al-0.045Mg-0.3Y,制备过程如下。(1)以纯铝和纯钇为原料,根据现有技术,制备Al-20Y中间合金。(2)称取质量百分含量为1.5%的Al-20Y中间合金、2.8%的纯铝、0.045%的纯镁以及95.655%的纯锌,将称好的纯锌、纯铝和Al-20Y中间合金三种原料加入至电炉内,熔化至720℃,保温15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钇合金熔体。(3)将称好的纯镁加入步骤(2)中得到的锌-铝-钇合金熔体中,继续保温8分钟,保温过程中对合金熔体进行充分搅拌,得到锌-铝-镁-钇合金熔体。(4)将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201710621470.html" title="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Y 0.01‑0.5 %,Mg 0.015‑0.06%,Al 2‑4.3%,余量为Zn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部分Y元素以YAly‑xZnx化合物粒子的形式镶嵌于锌‑铝合金基体中,其中,y=8.5、10或12,0<x<5,其余Y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固溶于η‑Zn和α‑Al相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Y0.01-0.5%,Mg0.015-0.06%,Al2-4.3%,余量为Zn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部分Y元素以YAly-xZnx化合物粒子的形式镶嵌于锌-铝合金基体中,其中,y=8.5、10或12,0<x<5,其余Y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固溶于η-Zn和α-Al相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其特征在于,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为:Y0.025-0.3%,Mg0.02-0.05%,Al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其特征在于,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为:Y0.3%,Mg0.045%,Al4%。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含钇亚共晶锌-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铝-钇中间合金;(2)将纯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锦艳国京元姜坤杜壮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