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利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81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利用设备,解决了废水利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水箱底部的浑浊液会逐渐形成沉淀物,沉淀物过多会导致设备堵塞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废水箱内设有蓄水箱、以及用于支撑蓄水箱的弹性组件,所述蓄水箱包括废水软管组、出水软管组、溢水软管组、自来水软管组,所述溢水软管组与蓄水箱形成连通器,所述自来水软管组上设有阀门,所述废水箱上设有与阀门铰接的杠杆,所述杠杆根据蓄水箱重力与弹性组件弹力的合力旋转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优先排除装置里浑浊液,不会出现装置堵塞的情况。

Wastewater utiliza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stewater recycling equipment, solve the wastewater utilization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urbid liquid at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tank will gradually form sediment, sediment too much will lead to the blockage problem,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the wast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torage tank, and for supporting the elastic component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storage box comprises a waste water outlet hose, hose group, group group, tap water overflow hose hose group, the overflow hose group with the water tank to form a communicating vessel, the valve is provided with tap water hose group, the wast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hinged valve lever, the lever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gravity the elastic component elastic force rotary control valv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utility model, the turbidity liquid in the device can be excluded, and the device will not be block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利用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面池等废水,均是由下水管直接排入下水道,而坐便器的上水均是清洁的自来水,这样的用水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现检索到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483438Y,公告日为2002年3月27日,该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一种废水利用设备,它保持面池及坐便器的基本结构,它增加了面池的下水结构和坐便器的上水结构,它是将三通、球阀、软管组,按规定方法和位置连接后,将废水引入原水箱、附加水箱,或直接引入坐便器再次使用,废水是否使用由球阀控制。但是,此废水利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水箱底部的浑浊液会逐渐形成沉淀物,沉淀物过多会导致设备堵塞。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利用设备,达到当废水过多时优先排除底部的浑浊液,减少沉淀物堵塞设备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水利用设备,包括马桶水箱、坐便器、面池、废水箱,所述废水箱内套设并滑移有蓄水箱、以及用于支撑蓄水箱的弹性组件,所述蓄水箱包括将蓄水箱与面池连通的废水软管组、与马桶水箱连通的出水软管组、与坐便器连通的溢水软管组、以及用于充水的自来水软管组,所述溢水软管组向上拱起形成限制蓄水箱低水位出水的高位管道、以及连接在蓄水箱底部的低位管道,所述溢水软管组与蓄水箱形成连通器,所述自来水软管组上滑插有阀门,所述废水箱上设有与阀门铰接的杠杆,所述杠杆根据蓄水箱重力与弹性组件弹力的合力旋转控制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物置于蓄水箱底部,低位管道便于沉淀的浑浊物集中排出;当蓄水箱的水位高于高位管道高度时,蓄水箱底部的浑浊液优先在水压作用下从低位管道排出,此过程可避免蓄水箱内的废水过多而堵塞废水软管组,高位管道对蓄水箱的溢出水位进行限制;当蓄水箱内的蓄水量过小时,蓄水箱重力减小,蓄水箱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上升过程中通过杠杆组件将阀门打开,使自来水软管组导通后向蓄水箱充水,充入部分水后,蓄水箱随着蓄水量增加而下移,蓄水箱在下移过程中通过杠杆组件使阀门关闭,此过程可保证蓄水箱内时刻有水提供。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底部设有楔形面,所述低位管道置于楔形面的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内部的沉淀物可在重力作用下沿楔形面滑动至溢水软管组,当溢水软管组排水时可将沉淀物带出,提高了排污性能。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端分别焊接在蓄水箱底端、废水箱底部的压簧,所述压簧内部设有焊接在废水箱底部并用于限制压簧压缩位置的支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可随着蓄水量的变化与压簧作用下竖直移动,支柱对蓄水箱进行下移限位,防止压簧超出弹性限度而损坏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废水箱开设有供废水软管组竖直滑移的第一腰形孔、供自来水软管组竖直滑移的第二腰形孔、供溢水软管组与出水软管组竖直滑移的第三腰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随着蓄水箱上下移动时,可在腰形孔内移动,同时,腰形孔低端可对管道承重,避免第三软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凹陷。优选的,所述溢水软管组包括第三金属管与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竖直连通高位管道与低位管道,所述溢水软管组穿过第三腰形孔且位于废水箱中心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箱移动时,第三软管发生形变,使蓄水箱移动通畅时保证溢水软管组突出部分最高高度不变。优选的,所述杠杆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焊接在废水箱上,所述杠杆铰接于支架上,所述杠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有与阀门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有蓄水箱焊接的第二连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杠杆转动时产生的力的方向,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便于阀门的关闭与打开。优选的,所述阀门包括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阀片,所述阀片上设有导流孔,所述自来水软管组与阀门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腔内设有两端分别焊接在阀门与阀片之间并使阀片具有滑出阀腔趋势的弹性件,所述阀门与第一连杆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杆穿过第一密封圈焊接在阀片上,所述阀门与自来水软管组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在阀腔内有外力作用,使阀门移动更加灵活。优选的,所述弹性为弹簧,所述阀门闭合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阀门半闭合时,所述弹簧无形变;所述阀门打开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闭合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簧对阀片有弹性拉力,弹性拉力可使阀片打开阀门更加顺畅;阀门打开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对阀片有弹性推力,弹性推力可是阀片关闭阀门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上设有可将蓄水箱盖合的内箱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内箱盖可将过滤层取出清洗,避免过滤层上的杂质过多而降低过滤层的过滤能力。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内焊接有格架,所述蓄水箱内且位于格架上方设有位于格架上方的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抵触于格架,废水经过滤层初步过滤后向下渗透,避免大体积的杂物进入蓄水箱使蓄水箱堵塞。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废水从蓄水箱经出水软管组输送至马桶水箱,当蓄水箱的蓄水量减少到设定值时,蓄水箱上升带动杠杆组件使阀门打开,自来水软管组导通后向蓄水箱内充水;充入部分水后,蓄水箱下移,蓄水箱下移过程中驱动杠杆组件将阀门关闭,此过程实现了蓄水箱内时刻有水向马桶水箱供水的功能。其二,当蓄水箱的蓄水量增加到过滤层低端时,蓄水箱底部浑浊的水优先水压作用下从溢水软管组排进坐便器中,此过程可避免蓄水箱内的水过多而堵塞废水软管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蓄水箱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废水箱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阀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水软管组;11、第一腰形孔;12、第一软管;13、第一金属管;2、自来水软管组;21、阀门;211、第二软管;212、第二金属管;22、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3、杠杆;24、支架;25、第一密封圈;251、第二密封圈;26、阀腔;261、弹簧;27、阀片;271、导流孔;28、第一铰接杆;281、第二铰接杆;29、第二腰形孔;3、溢水软管组;31、第三腰形孔;32、第三软管;33、第三金属管;34、高位管道;35、低位管道;4、出水软管组;41、第四软管;42、第四金属管;5、废水箱;51、外箱盖;52、圆形孔;6、蓄水箱;61、内箱盖;62、压簧;63、支柱;64、过滤层;65、格架;66、楔形面;7、坐便器;71、马桶水箱;8、面池;9、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废水利用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废水箱5、面池8、坐便器7、马桶水箱71,废水箱5上设有可将废水箱5闭合的外箱盖51,在废水箱5下面设有用于放置废水箱5的支撑台9,支撑台9用于增加废水箱5的高度,便于废水箱5以高水位向马桶水箱71的低水位供水。在废水箱5面向面池8的一侧且位于废水箱5中心上方处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腰形孔11,废水箱5设有穿过第一腰形孔11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水利用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利用设备,包括马桶水箱(71)、坐便器(7)、面池(8)、废水箱(5),其特征是:所述废水箱(5)内套设并滑移有蓄水箱(6)、以及用于支撑蓄水箱(6)的弹性组件,所述蓄水箱(6)包括将蓄水箱(6)与面池(8)连通的废水软管组(1)、与马桶水箱(71)连通的出水软管组(4)、与坐便器(7)连通的溢水软管组(3)、以及用于充水的自来水软管组(2),所述溢水软管组(3)向上拱起形成限制蓄水箱(6)低水位出水的高位管道(34)、以及连接在蓄水箱(6)底部的低位管道(35);所述自来水软管组(2)上滑插有阀门(21),所述废水箱(5)上设有与阀门(21)铰接的杠杆(23),所述杠杆(23)根据蓄水箱(6)重力与弹性组件弹力的合力旋转控制阀门(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利用设备,包括马桶水箱(71)、坐便器(7)、面池(8)、废水箱(5),其特征是:所述废水箱(5)内套设并滑移有蓄水箱(6)、以及用于支撑蓄水箱(6)的弹性组件,所述蓄水箱(6)包括将蓄水箱(6)与面池(8)连通的废水软管组(1)、与马桶水箱(71)连通的出水软管组(4)、与坐便器(7)连通的溢水软管组(3)、以及用于充水的自来水软管组(2),所述溢水软管组(3)向上拱起形成限制蓄水箱(6)低水位出水的高位管道(34)、以及连接在蓄水箱(6)底部的低位管道(35);所述自来水软管组(2)上滑插有阀门(21),所述废水箱(5)上设有与阀门(21)铰接的杠杆(23),所述杠杆(23)根据蓄水箱(6)重力与弹性组件弹力的合力旋转控制阀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利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蓄水箱(6)底部设有楔形面(66),所述低位管道(35)置于楔形面(66)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利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端分别焊接在蓄水箱(6)底端、废水箱(5)底部的压簧(62),所述压簧(62)内部设有焊接在废水箱(5)底部并用于限制压簧(62)压缩位置的支柱(6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利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废水箱(5)开设有供废水软管组(1)竖直滑移的第一腰形孔(11)、供自来水软管组(2)竖直滑移的第二腰形孔(29)、供溢水软管组(3)与出水软管组(4)竖直滑移的第三腰形孔(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利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溢水软管组(3)包括第三金属管(33)与第三软管(32),所述第三软管(32)竖直连通高位管道(34)与低位管道(35),所述溢水软管组(3)穿过第三腰形孔(31)且位于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昌润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