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素注射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10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素注射用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核素注射用设备,包括三通,三通上分别设有核素注射器插口、生理盐水注射器插口和输出管道,三通上设有三通阀,三通阀下端连接有阀柱,阀柱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通孔,输出管道末端套入连接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核素注射用设备,采用“软性留置针与三通结合”的结构,留置针柔软性好、不易损伤血管壁,隔室操作在移动患者过程中可避免出现针头刺破血管壁的情况,避免了传统方法在注射药物时可能出现的一次穿刺不成功的现象;注射核素时的残余药物经生理盐水稀释、冲洗后,残余药量明显减少,提高了受检病人接受药物的精确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素注射用设备,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PET-CT是把微量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利用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将PET与CT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清晰地显示机体生物代谢过程的同时,对病灶精确定位,是功能影像学和解剖影像学的完美结合,代表了当今医学影像仪器发展的最高水平。检查常用的正电子药物18F-FDG射线穿透力强、射程远;注射要求高,要求保证药物注射剂量的精确性,尽可能的减少注射器残余药量,注射药物外渗可直接导致检查失败。核素辐射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给PET-CT检查患者注射核素时护士受到的辐射主要是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包括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时间防护的外照射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受照射时间,因此我们采用了在注射室静脉穿刺、高活度室推注核素药物的隔室操作方法,以缩短护士在辐射高活度区停留时间。现有的注射用设备往往会出现一次穿刺不成功、患者在隔室注射移动过程中针头易刺破血管壁的现象,并且注射后注射设备内药物残留较多影响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增加了护士测量残余药量过程中接受的外照射剂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素注射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1),三通(1)上分别设有核素注射器插口(2)、生理盐水注射器插口(3)和输出管道(4),三通(1)上设有三通阀(5),三通阀(5)下端连接有阀柱(18),阀柱(18)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通孔(19),输出管道(4)末端套入连接管(7)中,连接管(7)前端外周螺纹连接有套筒(6),连接管(7)末端与软管(8)连接,软管(8)末端连接有中间连接管(9),中间连接管(9)与外套管(10)固定连接,外套管(10)内设有填充层(14),外套管(10)顶端设有软性留置针(12),外套管(10)顶部外周安装有用于保护软性留置针(12)的护套(11),外套管(10)底部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贵萍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