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755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技术方案要点是:由纵条、横条、包边板、和垫板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若干条纵条等间距布置,横条与纵条上表面压焊成型,形成若干空心格子,纵条两端与包边板焊接;垫板与纵条下表面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车辆通过噪声低、上表面平整、无存水死角、耐腐蚀性能好等优势。本设计在冰雪天气中摩擦力大,有利于在北方积雪或冰冻地区实施大纵坡桥梁工程方案;本设计单位面积重量轻,易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易拆卸替换、维护时无需封路,便于后期维护并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A steel grid suitable for vehicle driv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el grid suitable for vehicle driv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composed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wrapping plate, and th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ips spac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ssure welding molding, forming a plurality of hollow lattices, vertical ends and edge plate welding; plate and longitudinal strip surface weld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noise, smooth upper surface, no water dead angle,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so on. This design in the ice and snow weather friction,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bridge project in the northern snow or frozen area; the design of unit area of light weight, easy to realiz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easy disassembly and replacement, without blocking the road maintenanc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nd reduce maintenan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特别是一种可取代混凝土或沥青大面积铺设于钢结构桥梁路面的钢格栅,也可应用于钢结构停车场、汽车滚装船等的路面铺装。
技术介绍
常规钢格栅在我国需满足冶金行业标准《YB/T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由于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及垂向排污能力,常规钢格栅在道路桥梁领域常用作下水道盖板。但常规钢格栅存在车辆通过噪声大等缺点,故不适用于大面积的桥梁路面铺装,目前国内也没有将钢格栅大面积铺设于桥梁路面的工程案例。桥梁路面铺装的常规材料是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铺装的缺点主要有:其一,冰雪摩擦力不足。对于北方积雪或冰冻地区而言,当冬季桥面积雪或结冰时,混凝土或沥青的常规桥梁路面铺装通常不能为轮胎提供充足的摩擦力,导致车辆易打滑,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其二,桥梁纵坡受限制。桥梁纵坡越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越高。虽然我国规范中对纵坡要求的极限值为6%,但绝大多数现有北方积雪或冰冻地区的桥梁采用了不超过4%的纵坡。在桥梁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纵坡越小,其引桥越长。在桥梁可延伸空间受限的区域(如城市老旧城区),过长的引桥就可能导致桥梁难以布置甚至无法布置。其三,单位面积自重大。路面铺装是桥梁永久荷载的一部分,铺装层自重越大,相应要求桥梁主结构越强。据调研,国内钢结构桥梁现有各种路面铺装中最轻的“钢板加环氧沥青”型式,其单位重也超过了200千克每平米。混凝土等其它型式的路面铺装单位面积自重则更大。其四,铺装层容易破损。无论是混凝土还是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热胀冷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都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包括:裂缝、坑槽、车辙、松散、沉陷等。一旦发生上述问题,进行路面维护时需要较长时间封闭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标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并利用钢格栅的优点,设计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实现取代混凝土或沥青作为钢结构桥梁大面积路面铺装的功能。本技术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由纵条、横条、包边板、和垫板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若干条纵条等间距布置,横条与纵条上表面压焊成型,形成若干空心格子,纵条两端与包边板焊接;垫板与纵条下表面焊接;所述纵条为等间距布置的I型扁钢;所述横条为弯曲的扭绞方钢;所述包边板为平扁钢;所述垫板为平扁钢,垫板上开设若干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副与主结构栓接,螺栓连接副使用防松垫片;在垫板与主结构之间设置减振垫片。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一,在纵条下表面焊接垫板。此举一来方便开设螺栓孔以便与主结构栓接,无需设置格栅卡子故能大大缩短螺栓长度;二来螺栓连接副的任意部位均隐藏在路面以下,不存在局部凸起,可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三来有利于将纵条下表面相对于主结构垫起一定高度,避免纵条下表面与主结构直接接触,可保证在任意格子中均不会存水。二,结合桥梁主结构支撑间距,即钢格栅纵条跨距进行承载力计算,不局限于标准中的型号,可优化纵条的高度和间距。经计算,确保能满足标准车轮荷载的钢格栅,其镀锌后单位面积重可控制在80千克每平米左右,尚不到传统路面铺装单位重的40%,大大减轻了桥梁的永久荷载。三,将横条弯曲后再压焊。由于常规钢格栅横条为平行等间距布置,车辆行驶时轮胎与格栅相遇频率为固定值,从而产生周期性噪声。此举在不增加压焊工艺难度的前提下,可打破车轮与格栅相遇频率的固定值,从而规避周期性噪声的产生。四,在垫板与主结构之间设置减振垫片,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格栅振动产生的能量,从而进一步减小噪声。五,将钢格栅先热镀锌再喷涂耐磨油漆,以保证钢格栅的耐腐蚀性。在每根纵条上表面两侧倒圆角,以保证油漆的良好附着。六,配合桥梁主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单块格栅外形尺寸,以便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将单块格栅重量控制在200kg以内,后期维护或拆卸更换时无需借助起重设备,由人力即可搬运。七、区别于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铺装,车轮在钢格栅上行走时,其水平作用力除接触面摩擦力外,轮胎陷入钢格栅格子的部分还可额外提供啮合力。八、由于钢格栅具有良好的垂向排污能力,降雨或降雪均可顺畅通过格栅,格栅表面面积小故积冰量极小且经车轮碾压后积冰即无法继续附着。则以钢格栅为路面铺装的桥梁在各种恶劣天气中均可为轮胎提供充足的水平作用力,受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极小,进而有利于在北方积雪或冰冻地区实施大纵坡桥梁的工程方案。综上,本技术技术能够取代混凝土或沥青作为钢结构桥梁的大面积路面铺装。与常规钢格栅相比,本设计具有车辆通过噪声低、上表面平整、无存水死角、耐腐蚀性能好等优势。与传统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铺装相比:本设计在冰雪天气中摩擦力大,从而有利于在北方积雪或冰冻地区实施大纵坡桥梁工程方案;本设计单位面积重量轻,不仅能降低单位面积路面铺装造价,还有助于减轻桥梁主结构重量进而降低桥梁主结构造价;本设计易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易拆卸替换、维护时无需封路,便于后期维护并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表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表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钢结构栓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如图1、2、3所示,由纵条1、横条2、包边板3、和垫板4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若干条纵条1等间距布置,横条2与纵条1上表面压焊成型,形成若干空心格子5,纵条1两端与包边板3焊接;垫板4与纵条1下表面焊接;所述纵条1如图1、2、3所示为等间距布置的I型扁钢;所述横条2如图1、3所示为弯曲的扭绞方钢;所述包边板3如图1、2所示为平扁钢;所述垫板4如图2、3所示为平扁钢,垫板4上开设若干螺栓孔6,通过螺栓连接副7与主结构8栓接,螺栓连接副7使用防松垫片;在垫板4与主结构8之间设置减振垫片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由纵条(1)、横条(2)、包边板(3)、和垫板(4)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若干条纵条(1)等间距布置,横条(2)与纵条(1)上表面压焊成型,形成若干空心格子(5),纵条(1)两端与包边板(3)焊接;垫板(4)与纵条(1)下表面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条(1)为等间距布置的I型扁钢;所述横条(2)为弯曲的扭绞方钢;所述包边板(3)为平扁钢;所述垫板(4)为平扁钢,垫板(4)上开设若干螺栓孔(6),通过螺栓连接副(7)与主结构(8)栓接,螺栓连接副(7)使用防松垫片;在垫板(4)与主结构(8)之间设置减振垫片(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车辆行驶的钢格栅由纵条(1)、横条(2)、包边板(3)、和垫板(4)组成,其连接关系是:若干条纵条(1)等间距布置,横条(2)与纵条(1)上表面压焊成型,形成若干空心格子(5),纵条(1)两端与包边板(3)焊接;垫板(4)与纵条(1)下表面焊接;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邱延张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