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文韬专利>正文

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及减震弓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2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及减震弓头,属于电力机车技术领域。全独臂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第一联动机构、下臂杆、第二联动机构、上臂杆以及第三联动机构;第一联动机构与底架固定连接,下臂杆的一端与第一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机构铰接;上臂杆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联动机构铰接;下臂杆与上臂杆之间呈夹角设置。该减震弓头具有上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维护方便的特点。

A fully armed type pantograph and bow shock hea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ully armed type pantograph and bow shock hea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locomotive. All armed pantograph comprises a chassis, the first linkage, under the arm, second arm and third bar linkage, linkage and linkage; the first chassis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arm linkage mechanism is hing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linkage mechanism of the linkage rod hinged arm; and second hinged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linkage mechanism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hinge; the angle between the arm and upper arm. The head has a full bow shock type armed the pantograp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及减震弓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及减震弓头。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力车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其以电能作为运转所需动力;这些电能主要通过安装于电动车辆顶部的受电弓从接触网上进行获取,因此受电弓的受流状况直接决定了电力车辆的运行状况。目前的引网压力直接决定了受电弓的受流状况,引网压力直接决定了受电弓的受流状况。引网压力越大,受电弓的受流状况越好,车辆的运行状况越稳定;而引网压力越小,受电弓的受流状况越差,车辆的运行状况越难以控制。与之相对的,引网压力越大,受电弓和接触网所受的磨损就会越大,其使用寿命也就越短,运行成本也就越高;更为严重的是,当引网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极易发生受电弓损毁或接触网断裂等弓网事故。此外,现有的受电弓的弓头无法做旋转运动,而且弓头相对于行车方向的左右调节幅度有限。因此,改善受电弓的运动特性,调整弓网磨损与受流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此全独臂式受电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四连杆机构的受电弓的结构复杂、手电不良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弓头,此减震弓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受电弓质量较大造成其波动时惯性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所述全独臂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第一联动机构、下臂杆、第二联动机构、上臂杆以及第三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上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下臂杆与所述上臂杆之间呈夹角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臂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下臂杆、所述上臂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三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滑轮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上臂杆远离所述第一滑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为绞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包括升降弓机构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升降弓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还包括基座和多个绝缘子,所述升降弓机构通过所述多个绝缘子与所述基座连接。一种减震弓头,所述减震弓头包括滑板、减震气囊、托架以及以上所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所述滑板通过所述减震气囊安装在所述托架上,所述第三联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板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弓头还包括两个弓角,所述两个弓角分别安装在所述滑板的两端,所述弓角呈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该全独臂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第一联动机构、下臂杆、第二联动机构、上臂杆以及第三联动机构;由于下臂杆的一端与第一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机构铰接,因此,当驱动下臂杆运动时,便可带动与之铰接的上臂杆进行运动,从而实现整个受电弓的运行。由以上可知,该全独臂式受电弓不仅结构简单,还具有操作便捷、安装简单的特点。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减震弓头,该减震弓头包括滑板、减震气囊以及上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全独臂式受电弓安装在滑板的底部用以驱动其沿着与接触网线平行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由此可知,该减震弓头结构简单、受电良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独臂式受电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独臂式受电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弓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弓头与全独臂式受电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弓头与全独臂式受电弓连接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标:1-全独臂式受电弓;2-底架;3-第一联动机构;4-下臂杆;5-第二联动机构;6-上臂杆;7-第三联动机构;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滑轮;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滑轮;14-第三连接件;16-升降弓机构;17-连接杆;18-基座;19-绝缘子;20-滑板;21-减震气囊;22-托架;23-弓角;24-减震弓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及减震弓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独臂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第一联动机构、下臂杆、第二联动机构、上臂杆以及第三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上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下臂杆与所述上臂杆之间呈夹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独臂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独臂式受电弓包括底架、第一联动机构、下臂杆、第二联动机构、上臂杆以及第三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上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联动机构铰接;所述下臂杆与所述上臂杆之间呈夹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臂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独臂式受电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下臂杆、所述上臂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赵文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