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714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大型化并维持良好的密封性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该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将转子旋转自如地收容于形成有第一排出口和直径小于第一排出口的第二排出口的外壳,在转子的外壁部形成有对制冷剂针对第一排出口与第二排出口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孔部,在转子被设定为将制冷剂向第二排出口送出的某个旋转姿势的情况下,第二排出口的第二密封件部也与孔部的边缘部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具有排出口的外壳的内部旋转自如地收容有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控制的转子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制冷剂控制阀装置,专利文献1示出了在外壳的内部旋转自如地配置有转子(在文献中为截面调节部件)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构成为,通过使形成于转子的外周的开口与形成于外壳的口部(在文献中为连接管的开口)重合,能够使制冷剂在转子的内部与口部之间流动。在该专利文献1中,转子形成为球状,且形成有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敞口的开口和在球状的外壁面与口部对应的多个开口。专利文献2示出了在外壳的内部旋转自如地配置有筒状的转子(在文献中为阀体)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在外壳,在转子的周向上排列的位置(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具备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还具备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敞口的第三流路。进而,在转子形成有以常时与第三流路连通的方式向沿旋转轴线的方向敞口的开口和用于控制制冷剂向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的流动的开口。根据该结构构成为,能够制作出如下两个状态:在通过对转子的旋转姿势的设定,而在封闭了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中的一个流体通路的状态下,使制冷剂流向另一个通路的状态;和在通过对转子的旋转姿势的设定,而在封闭了第一流体通路的状态下,减少流到第二流体通路的制冷剂量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77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98245号公报作为构成为将转子收容为相对于外壳旋转自如的阀装置的一个例子,假定在外壳形成有供给制冷剂的单一的供给侧口和排出制冷剂的两个排出口的阀装置。针对这样的假定,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沿旋转轴线排列的多个排出口形成于外壳的阀装置中,会引发阀装置整体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大型化。基于该理由,为了实现阀装置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小型化,与专利文献2所示的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相同,以沿周向排列两个排出口的方式(在转子的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于外壳这种做法是有效的。在具备两个排出口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中,还需要制作出如下多个状态,即,通过转子的旋转操作同时从两个排出口送出冷却水的状态,同时截断冷却水向两个排出口流动的状态,以及将冷却水从两个排出口中的一个送出的状态。与此相对地,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相同,在沿转子的周向配置有两个排出口的结构中,例如,还可考虑:沿周向在转子的外周形成用于控制制冷剂向两个排出口的流动的多个开口的结构、具备沿转子的外周排列的单一的开口的结构。在制冷剂控制阀装置中,为了在各个排出口封闭的情况下,截断制冷剂的泄露,而在各个排出口具备密封件。另外,若假定两个排出口的内径不同,则考虑在转子上形成与直径大的排出口相对应的直径大的开口和与直径小的排出口相对应的直径小的开口。然而,在该结构中,有时也会在因转子的旋转,致使直径大的开口到达直径小的排出口的位置的情况下,陷入仅直径小的排出口的密封件的一部分与直径大的开口的边缘部接触的状态。在这样的接触状态下,也能考虑到,会因不均匀磨损导致密封件的性能降低,密封件陷入不当姿势、脱落的情况。为了消除该不良,扩大转子的周向上的尺寸进而扩大开口彼此的间隔是有效的,但也会导致转子的大径化。另外,还能够假定在转子上形成有呈长孔状的开口,该开口为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用于与直径大的排出口相对应的宽度大(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宽度大)的孔部和与直径小的排出口相对应的宽度小(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宽度小)的孔部而成。在该假定中,虽然能够使转子小径化,但会导致与前述相同的不良。即,有时会在因转子的旋转而致使直径小的排出口到达宽度大的孔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陷入仅直径小的排出口的密封件的局部与宽度大的孔部的边缘部接触的状态。在这样的接触状态下,也考虑了因不均匀磨损而导致密封性降低、密封件陷入不当的姿势、脱落的情况。即,在这样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中,要求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维持良好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外壳,其具备接收来自内燃机的制冷剂的导入口以及将该制冷剂分开送出的直径大的第一排出口和直径小的第二排出口至少这两个排出口;转子,其呈旋转体形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环状的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环状的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所述转子具备: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所述导入口的所述制冷剂;内部空间,其收容所接收到的所述制冷剂;以及孔部,其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第一孔部和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小的第二孔部,以将该制冷剂送出至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第一孔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孔部的边缘部抵接。根据该结构,在因转子的旋转,使形成得宽度大的第一孔部到达第二排出口的位置的情况下,维持第二密封件的外周的局部与第一孔部的边缘部抵接的状态,因此,不存在第二密封件的姿势不适当、脱落的情况。另外,因第一排出口的第一密封件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件,因此将转子设定在任何旋转位置,都必然能使该第一密封件的局部与转子的外壁面接触,从而将其稳定地支承。其结果是,能够构成为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的其它特征构成在于,具备:外壳,其具备分开接收来自内燃机的制冷剂的直径大的第一导入口与直径小的第二导入口至少这两个导入口以及送出该制冷剂的排出口;转子,其呈旋转体形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环状的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入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环状的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入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所述转子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导入口的所述制冷剂并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第一接收部和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小的第二接收部;内部空间,其收容所接收到的所述制冷剂;以及孔状部,其形成为将该制冷剂向所述排出口送出,所述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导入口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边缘部抵接。根据该结构,在因转子的旋转,使形成得宽度大的第一接收部到达第二导入口的位置的情况下,维持第二密封件的外周的局部与第一承接件的边缘部抵接的状态,所以,不存在第二密封件的姿势不适当、脱落的情况。另外,第一接收部的第一密封件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件,因此将转子设定于任何旋转位置,都必然能使该第一密封件的局部与转子的外壁面接触,从而将其稳定地支承。其结果是,能够构成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维持良好的密封性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可以是,所述排出口的中心线通过所述转子的球体中心,并向所述排出口的排出侧端部远离所述导入口的方向倾斜。例如,假定排出部的中心线以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姿势形成,则在该假定中,需要确保外壳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与排出部的直径相对应的长度,而难以缩短外壳的尺寸。与此相比较,若设定为上述结构,则排出部的中心线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其中,具备:外壳,其具备接收来自内燃机的制冷剂的导入口、以及将该制冷剂分开送出的直径大的第一排出口和直径小的第二排出口至少这两个排出口;转子,其呈旋转体形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环状的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以及环状的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所述转子具备: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所述导入口的所述制冷剂;内部空间,其收容所接收到的所述制冷剂;以及孔部,其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第一孔部和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小的第二孔部,以将该制冷剂送出至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第一孔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孔部的边缘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30 JP 2015-0697111.一种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其中,具备:外壳,其具备接收来自内燃机的制冷剂的导入口、以及将该制冷剂分开送出的直径大的第一排出口和直径小的第二排出口至少这两个排出口;转子,其呈旋转体形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环状的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以及环状的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所述转子具备: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所述导入口的所述制冷剂;内部空间,其收容所接收到的所述制冷剂;以及孔部,其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第一孔部和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小的第二孔部,以将该制冷剂送出至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第一孔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孔部的边缘部抵接。2.一种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其中,具备:外壳,其具备分开接收来自内燃机的制冷剂的直径大的第一导入口与直径小的第二导入口至少这两个导入口以及送出该制冷剂的排出口;转子,其呈旋转体形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来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环状的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入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以及环状的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入口,与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抵接,所述转子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导入口的所述制冷剂并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第一接收部和沿所述延伸方向形成为宽度小的第二接收部;内部空间,其收容所接收到的所述制冷剂;以及孔状部,其形成为将该制冷剂向所述排出口送出,所述制冷剂控制阀装置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使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二导入口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局部与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边缘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制冷剂控制阀,其中,所述排出口的中心线通过所述转子的球体中心,并向所述排出口的排出侧端部远离所述导入口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制冷剂控制阀,其中,所述导入口的中心线通过所述转子的球体中心,并向所述导入口的导入侧端部远离所述排出口的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控制阀装置,其中,借助促动器的驱动力来设定所述转子的旋转姿势的控制盒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指直人丸山浩一古贺阳二郎铃木秀幸松坂正宣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