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05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一速度检测单元,一自动聚焦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根据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速度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一中控单元,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速的不同,根据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及其他车与装载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的距离,无级调节自动聚焦单元,保证行车记录仪对进入摄像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准确聚焦,更好的提升行车记录仪的记录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夜视功能的行车记录仪,获得的夜视图像后,并将夜视图像进行彩色处理,还原在夜晚环境的真实路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车辆在给人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不过现有的行车记录仪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的方式,对图像聚焦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摄像镜头的轴距,仅获取车前方固定距离的清晰图像,对于较近或较远的图像,显示较为不清晰;另一种是通过自动调焦的方式,在每一个出现的图像进行对焦焦距;但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摄像头获取的图像存在调焦时间过长,等到摄像头调焦完成,汽车已经行驶到另一地点,尤其是在汽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上的镜头需要频繁调焦,在频繁的调焦上,往往难以及时清晰的获取路况,尤其是在夜间高速行车时,行车记录仪难以捕捉清晰有效的图像,而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一速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装载有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速度;一自动聚焦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根据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速度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自动聚焦单元包括一调节腔、一连接腔、及一变焦管,所述调节腔内容纳一基准透镜组,并一端与所述连接腔通过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变焦管,所述变焦管与所述连接腔固定连接。一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及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腔包括一旋转部、及一固定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腔旋转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内侧设置所述基准透镜组,所述旋转部端头与所述连接腔的连接处设置一外螺纹轨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内侧设置若干个调节透镜组、及一内螺纹轨道,所述内螺纹轨道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与所述调节腔的连接处;所述外螺纹轨道与所述内螺纹轨道的位置相互对应,并所述内螺纹轨道包覆所述外螺纹轨道。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包括一驱动芯片、一可变电阻、一微处理器,所述可变电阻的可调端连接微处理器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连接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驱动调节腔旋转。进一步地,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一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自动变焦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一夜视单元,所述夜视单元设置在行车记录仪前端摄像头的底边侧;所述夜视单元包括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光敏电阻及PCB板,所述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及光敏电阻均通过SMT贴片技术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PCB板连接在所述中控单元。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一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激光器中心、激光器控制器及激光供电组件;所述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都连接在所述激光器中心上,所述激光器中心连接所述中控单元的处理器上。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速的不同,根据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及其他车与装载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的距离,无级调节自动聚焦单元,保证行车记录仪对进入摄像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准确聚焦,更好的提升行车记录仪的记录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夜视功能的行车记录仪,获得的夜视图像后,并将夜视图像进行彩色处理,还原在夜晚环境的真实路况。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自动聚焦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动聚焦单元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技术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一速度检测单元、一自动聚焦单元、一夜视单元、一测距单元、及一中控单元,所述速度检测单元与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夜视单元与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自动聚焦单元、夜视单元、测距单元都与所述中控单元连接,并上述的单元都集成在行车记录仪中;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速的不同,行车记录仪中的画面中车辆是由远及近的,或是由近及远的,根据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及其他车与装载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的距离,调节自动聚焦单元,保证行车记录仪对进入摄像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准确聚焦,更好的提升行车记录仪的记录效果。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自动聚焦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聚焦单元包括一调节腔1、连接腔2及变焦管3,所述调节腔包括旋转部13及固定部12,所述旋转部13与固定部12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调节腔1的旋转部13与连接腔2旋转连接,并所述变焦管3一端固定在调节腔1的固定部,另一端固定在连接腔2上,所述变焦管3可进行任意伸缩,所述调节腔1的固定部12内侧设有一基准透镜组14,所述调节腔1的旋转部13具有一外螺纹轨道111,所述外螺纹轨道111设置在旋转部13端头与连接腔2的连接处,所述连接腔2内侧设有多个调节透镜组15及一内螺纹轨道121,所述内螺纹轨道121设置在连接腔2端头与调节腔1的连接处,所述外螺纹轨道111与内螺纹轨道121位置对应,并内螺纹轨道121包覆外螺纹轨道111,在调节腔1的旋转部13旋转时,外螺纹轨道111旋转,然而在变焦管3限制下,内螺纹轨道121无法转动,使得连接腔2与调节腔1产生相对运动,在旋转推动的作用下,改变连接腔2与调节腔1的距离,以实现改变整体镜头的倍率。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自动聚焦单元的工作原理图,所述调节腔1的旋转部13连接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给调节腔1的旋转部13提供旋转动力,所述中控单元包括驱动芯片113、可变电阻112、微处理器114,所述可变电阻112的可调端连接微处理器114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114输出端连接驱动芯片113,所述驱动芯片113驱动调节腔1旋转,并所述可变电阻112的可调端还连接一调整子单元115的输出端,所述可变电阻112非可调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高电平,所述高水平连接电源,所述调整子单元115还具有一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中控单元,并接收所述中控单元所发送自动调节信号。本技术的行车记录仪具有无级变焦功能,可准确的调节变焦倍率,对进入行车记录仪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全程的高清聚焦,提升行车记录仪的记录效果,画质更加清晰。本技术的行车记录仪具有采集装载所述行车记录车辆的速度功能: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一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自动变焦单元连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一速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装载有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速度;一自动聚焦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根据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速度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自动聚焦单元包括一调节腔、一连接腔、及一变焦管,所述调节腔内容纳一基准透镜组,并一端与所述连接腔通过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变焦管,所述变焦管与所述连接腔固定连接;一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及所述自动聚焦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包括:一速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装载有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车辆速度;一自动聚焦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所述自动聚焦单元根据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速度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自动聚焦单元包括一调节腔、一连接腔、及一变焦管,所述调节腔内容纳一基准透镜组,并一端与所述连接腔通过旋转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变焦管,所述变焦管与所述连接腔固定连接;一中控单元,所述中控单元连接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及所述自动聚焦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包括一旋转部、及一固定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腔旋转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内侧设置所述基准透镜组,所述旋转部端头与所述连接腔的连接处设置一外螺纹轨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自动聚焦调节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内侧设置若干个调节透镜组、及一内螺纹轨道,所述内螺纹轨道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与所述调节腔的连接处;所述外螺纹轨道与所述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刚熊爱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车视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