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983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瓷胚制作成手机壳状,再将瓷胚的表面涂覆下列组方做制得的釉料,获得原胚,然后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钠长石:65‑75,高岭土:1.5‑3,石英:12‑16,石灰石:6‑8,氧化锡:1‑1.4。该工艺能够使得手机外壳的表面形成缩釉裂纹的效果,且实现简便、控制指标简易可行,制作成本低,便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Preparation process of glaze formed on ceramic mobile phone she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ceramic glaze shrinkage in mobile phone shel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ethod will make mobile phone shell porcelain embryo, then the surface coating formula to do the following embryo porcelain prepared glaze, and then get the original embryo, embryo two times firing made with mobile phone shell the effect of sodium feldspar glaze shrinkage: 65: 75: 1.5, kaolin 3, quartz 12: 16, 8: 6 limestone, tin oxide: 1 1.4. The process can make the surface of mobile phone shell form glaze crack effect, and it is easy to realize, the control index is simple and feasible,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and it is easy to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陶瓷手机壳上形成缩釉效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壳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人们采用手机壳不仅保护手机不受损伤,还具有装设效果。2011年7月19日第一款陶瓷外壳手机在景德镇问世,该手机壳经过1300多度高温烧制而成,不仅环保、耐磨性高,还极具观赏价值。然而,该陶瓷手机壳是采用纳米材料进行烧制,成本高昂,制备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后来,人们对此进行了改进,制作出低成本的陶瓷手机壳,陶瓷手机壳通常是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成为白度高、透明度好、瓷质细腻、釉面光亮平整的瓷器,但是,众所周知,陶瓷制品的图案是难以进行批量复制的,现在又两种方式实现手机壳上的图案,第一种是需要事先在陶胚上绘制好才能进行烧制,第二种则是通过在手机壳表面再印刷或粘附一层涂料的方式实现,而对目前的陶瓷手机壳来说,第一种的手机壳的制作成本太高,难以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第二种则显得制作水平低劣,涂料常常会因为磨损而掉落,大大影响手机壳的美观性。缩釉通常认为是是烧窑时冷却过快而引起缩釉。当釉溶化后,陶瓷的某些部位没被釉料覆盖导致了在烧成后的产品某些无釉部位。如果釉特别稠(粘度大),在烧成中它就不能平滑地在产品表面流动。在某些地方,釉料就会聚集成堆或有时会在釉面出现大量裂纹。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裂纹,只是釉料没有流动。当釉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不能很好地流动,釉料不能流动到的部位便显露出坯体,就会产生"缩釉"。缩釉是陶瓷生产中的工艺缺陷,但某些陶瓷艺术品却能恰好利用其缺陷,结合其自身工艺特性,制作出令人称赞的艺术品,如果能将其结合在手机壳上,则更具有装饰性,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该工艺能够使得手机外壳的表面形成缩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实现简便、控制指标简易可行,便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瓷胚制作成手机壳状,再将瓷胚的表面涂覆下列组方(重量份数)做制得的釉料,获得原胚,然后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钠长石:65-75高岭土:1.5-3石英:12-16石灰石:6-8氧化锡:1-1.4。钠长石、高岭土、石英和石灰石等原材料都是容易获得的,不会受产地的影响,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且利用各种组份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特别是钠长石与石英、石灰石之间的物理膨胀系数的差异,加大釉料与瓷胚之间的膨胀系数差异,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形成经过二次烧制,能够形成良好的缩釉效果。进一步,所述钠长石用量最好为68-72。进一步,所述高岭土用量最好为2-2.5。进一步,所述石英用量最好为14-15。进一步,所述石灰石用量最好为6.5-7.2。进一步,所述氧化锡用量最好为1.2-1.3。所述方法,其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有修胚过程,所述修胚过程位于上釉之前,即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然后在进行上釉。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采用的钠长石、高岭土、石英和石灰石等原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且利用各种组份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特别是钠长石与石英、石灰石之间的物理膨胀系数的差异,加大釉料与瓷胚之间的膨胀系数差异,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形成经过二次烧制,能够形成良好的缩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瓷胚制作成手机壳状,再将瓷胚的表面涂覆下列组方(重量份数)做制得的釉料,获得原胚,然后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钠长石:65-75份高岭土:1.5-3份石英:12-16份石灰石:6-8份氧化锡:1-1.4份。进一步,所述钠长石用量最好为68-72份。进一步,所述高岭土用量最好为2-2.5份。进一步,所述石英用量最好为14-15份。进一步,所述石灰石用量最好为6.5-7.2份。进一步,所述氧化锡用量最好为1.2-1.3份。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方法,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修胚后,将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实施例一。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修胚后,将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烧制温度控制在1500°,时间为1小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上釉时,釉料是按照下列配方制成:钠长石:75份高岭土:1.5份石英:12份石灰石:6份氧化锡:1份。实施例二。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修胚后,将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烧制温度控制在1500°,时间为1小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上釉时,釉料是按照下列配方制成:钠长石:65份高岭土:3份石英:16份石灰石:8份氧化锡:1.4份。实施例三。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修胚后,将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烧制温度控制在1500°,时间为1小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上釉时,釉料是按照下列配方制成:钠长石:68份高岭土:2份石英:14份石灰石:6.5份氧化锡:1.2份。实施例四。先将瓷胚按照手机壳的外形制作成成胚,再将成胚进行干燥,去掉成胚中的部分水份,然后进行素烧,完全去除成胚中的水份;素烧后,手机壳会产生变形,此时进行修胚处理;修胚后,将充分去除水份的成胚进行上釉处理(施釉),上釉后进行干燥,获得原胚,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烧制温度控制在1500°,时间为1小时,即可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上釉时,釉料是按照下列配方制成:钠长石:72份高岭土:2.5份石英:15份石灰石:7.2份氧化锡:1.3份。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采用的钠长石、高岭土、石英和石灰石等原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且利用各种组份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瓷胚制作成手机壳状,再将瓷胚的表面涂覆下列组方做制得的釉料,获得原胚,然后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钠长石:65‑75高岭土:1.5‑3石英:12‑16石灰石:6‑8氧化锡:1‑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瓷胚制作成手机壳状,再将瓷胚的表面涂覆下列组方做制得的釉料,获得原胚,然后将原胚进行二次烧制制成具有缩釉效果的手机壳:钠长石:65-75高岭土:1.5-3石英:12-16石灰石:6-8氧化锡:1-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钠长石用量最好为68-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岭土用量最好为2-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用量最好为14-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陶瓷手机外壳上形成缩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用量最好为6.5-7.2。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永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初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