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88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3:42
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抽吸至加药混合装置,污水在加药混合装置中进行加碱、加絮凝剂并充分混合后输入到絮凝反应器,经絮凝反应器进行絮凝反应后的污水从絮凝反应器的出口流出进入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污水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中加助凝剂并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液混合泵加入大量微小气泡再输入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进入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的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气泡不断上浮凝聚从壳体顶部的排泥口压缩排出,同时清水回收区达到排水口高度的清水自动从排水口排出。其采用了无动力泥水分离技术,可使系统中形成的絮凝团,无需沉淀和动力撇渣,实现系统自主的泥水分离。

Integrated high efficiency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for slurry separation

An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sewage suction to the dosing mixing device the sewage pool sewage lifting pump, sewage alkali, flocculant and fully mixed into the flocculation reactor in the chemical mixing device, the flocculation reactor flocculation reaction after the sewage outflow from the flocculation reactor export into the coagulant dosing mixing device, coagulant dosing device in sewage mixed with coagulant and mixed fully through the gas-liquid mixing pump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iny air bubbles and then entered into the digestion slurry separator main separation zone.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adhered to the digestion separation zon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ludge separator are continuously floating upward, condensing and discharging from the mud outlet at the top of the shell, and the clean water at the height of the drainage area is discharged automatically from the outfall. It uses the non power slurry separation technology, which can make the flocculation formed in the system without precipitation and power skimm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separation of water and mu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预处理固液分离设备主要采用沉淀式和气浮刮渣式。沉淀式固液分离设备处理时间长,需要外力撇渣,增加运行成本及耗能,同时分离物处理的不彻底,增加后续工序负荷。而气浮刮渣式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形成浮渣层,再通过刮渣机从水中分离出去。此设备同样需要设置外力撇渣,增加运行成本及耗能,同时分离物处理的不彻底,增加后续工序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其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无动力泥水分离特种技术,可使系统中形成的絮凝团,无需沉淀和动力撇渣,通过设备主体结构的设计,实现系统自主的泥水分离,该分离效率稳定可靠,在没有人为或智能化的监管下,仍可以长效运行,真正地实现了简单使用运行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提升泵、加药混合装置、絮凝反应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气液混合泵以及泥水分离器主体,所述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抽吸至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加药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加碱以及加絮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加药混合装置中进行加碱、加絮凝剂并充分混合后输入到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为密闭的反应容器,经絮凝反应器进行絮凝反应后的污水从絮凝反应器的出口流出进入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上设有加助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中加助凝剂并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液混合泵加入大量微小气泡再输入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所述气液混合泵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到污水中;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排泥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壳体内包括清水回收区、消解分离区和泥水分离区,所述消解分离区与清水回收区之间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上端头距离泥水分离器主体其壳体的顶壁一段距离,隔板的上方空间形成泥水分离区,所述排泥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清水回收区,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消解分离区对应的壳体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的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气泡不断上浮凝聚从壳体顶部的排泥口压缩排出,同时清水回收区达到排水口高度的清水自动从排水口排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池中设置有低液位控制器以及高液位控制器,实现对污水池中水位的监控,以实时调整污水提升泵的工作状态乃至整个泥水分离净水设备的工作状态。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式调节阀、出水流量计以及出水压力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絮凝反应器内设置有多块导流板,多块导流板的设置使得絮凝反应器内形成S形的水路,这样可以增加污水在絮凝反应器的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更为充分。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壳体其顶部设置为圆锥形,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壳体下端为圆筒形或者立方体形。所述排泥口设置在泥水分离器主体其壳体的圆锥顶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环形的隔板,环形的隔板其底部固定在壳体的底部,环形的隔板将壳体内的下端空间划分为两个空间即隔板内中部空间以及隔板外的环形空间。进一步地,可以将中部空间设为清水回收区,将环形空间设为消解分离区。这样泥水分离器主体从外边进水即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污水入口设置在壳体底板靠近其外缘的外围区域。具体的,可以对称设置两个污水入口。这样的设置,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反应区在四周,清水回收区则在中部,四周进水有益于均匀进水,此种模式适用于大负荷、大流量泥水分离处理,通常10-50吨水量适用。如果要适应50吨以上,则可以采用多个泥水分离器主体组合式使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将中部空间设为消解分离区,将环形空间设为清水回收区。这样的设置,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反应区在中部,清水回收区则在四周,此模式适用于小流量泥水分离处理,通常10吨以下适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清水回收区的一高度处,排水口距离壳体的底板有一段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内设置有联通排水口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将清水回收区内的水顺着壳体侧壁从壳体的上端引出,从壳体引出后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以及水位调节阀。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可视窗。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检修梯。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混合泵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到污水中。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排水管道设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为将水从壳体的上端引出的主排水支路,一条支路是将水引出壳体的副支路,所述副支路上还连接有空气阀,充入有空气的水输入至气液混合泵,气液混合泵的输出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稳压罐、正压表以及微氧化器,最终气液混合泵输出的带有大量微小气泡的水与从加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输出的污水混合进入泥水分离器主体内的消解分离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国内首创压力式固液分离,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提升泵、碱和絮凝剂加药混合装置、密闭式絮凝反应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气液混合泵、泥水分离器主体;泥水分离器主体包括清水回收区、消解分离区、泥水分离区、排泥口、排水口。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连续不断的抽吸之泥水分离主体,期间首先会通过加药装置加入碱和絮凝,进入密闭式絮凝反应器充分进行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原水,通过第二道加药混合装置加入助凝剂混合,继续不断的进入主体的消解分离区,同时通过气液混合泵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主体污水中,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气泡不断上浮凝聚,从顶部排泥头压缩排出,同时清水回收区达到排水口设定高度自动排除。本专利技术采用压力式固液分离技术,可使系统中形成的絮凝团,无需沉淀和动力撇渣,通过设备主体结构的设计,实现系统自主的泥水分离,该分离效率稳定可靠,在没有人为或智能化的监管下,仍可以长效运行,真正地实现了简单使用运行方式。且分离物是过程满载排出,处理效果好,减低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外边进水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中进水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泥水分离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底部为圆筒形)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泥水分离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底部为立方体形)图中标号说明:1、污水提升泵;2、加药混合装置;3、絮凝反应器;4、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5、气液混合泵;6、泥水分离器主体;7、污水池;8、低液位控制器;9、高液位控制器;10、止回式调节阀;11、出水流量计;12、出水压力表;13、导流板;14、壳体;15、排泥口;16、排水口;17、清水回收区;18、消解分离区;19、泥水分离区;20、隔板;21、可视窗;22、检修梯;23、排水管道;24、主排水支路;25、副支路;26、空气阀;27、稳压罐;28、正压表;29、微氧化器;30、负压表;31、排气阀;32、水位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提升泵1、加药混合装置2、絮凝反应器3、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4、气液混合泵5以及泥水分离器主体6。污水池中设置有低液位控制器8以及高液位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提升泵、加药混合装置、絮凝反应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气液混合泵以及泥水分离器主体,所述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抽吸至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加药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加碱以及加絮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加药混合装置中进行加碱、加絮凝剂并充分混合后输入到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为密闭的反应容器,经絮凝反应器进行絮凝反应后的污水从絮凝反应器的出口流出进入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上设有加助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中加助凝剂并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液混合泵加入大量微小气泡再输入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所述气液混合泵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到污水中;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排泥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壳体内包括清水回收区、消解分离区和泥水分离区,所述消解分离区与清水回收区之间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上端头距离泥水分离器主体其壳体的顶壁一段距离,隔板的上方空间形成泥水分离区,所述排泥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清水回收区,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消解分离区对应的壳体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的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气泡不断上浮凝聚从壳体顶部的排泥口压缩排出,同时清水回收区达到排水口高度的清水自动从排水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提升泵、加药混合装置、絮凝反应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气液混合泵以及泥水分离器主体,所述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池内的污水抽吸至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加药混合装置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加碱以及加絮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加药混合装置中进行加碱、加絮凝剂并充分混合后输入到絮凝反应器,所述絮凝反应器为密闭的反应容器,经絮凝反应器进行絮凝反应后的污水从絮凝反应器的出口流出进入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所述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上设有加助凝剂的加药口,污水在助凝剂加药混合装置中加助凝剂并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液混合泵加入大量微小气泡再输入到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所述气液混合泵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到污水中;所述泥水分离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排泥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壳体内包括清水回收区、消解分离区和泥水分离区,所述消解分离区与清水回收区之间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上端头距离泥水分离器主体其壳体的顶壁一段距离,隔板的上方空间形成泥水分离区,所述排泥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清水回收区,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消解分离区对应的壳体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器主体的消解分离区的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气泡不断上浮凝聚从壳体顶部的排泥口压缩排出,同时清水回收区达到排水口高度的清水自动从排水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效泥水分离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污水池中设置有低液位控制器以及高液位控制器,实现对污水池中水位的监控;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式调节阀、出水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胜棋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远林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