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47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它包括第一电机、热油输入管道、搅拌器、支撑座、进料口、轴封、第一电机座、上釜体、热油输出管道、下釜体、外加热机构、内加热机构、出料口、电机支架、第二电机、上支撑板、导向杆、升降板、下支撑板和滚珠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可以实现上釜体与下釜体的自动化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A highly efficient stirred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efficiency stirring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tor, oil input pipe, a stirrer, supporting seat, inlet, seal, the first motor seat, kettle, oil output pipe and a lower kettle body, outer heating mechanism, a heating mechanism, a discharge port, a motor bracket, second a motor, an upper supporting plate, a guide rod, a lifting plate, support plate and ball screw.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stirring reaction kettle, which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upper kettle body and the lower kettle body, thereb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为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传统的反应釜上釜体与下釜体之间一般是采用螺栓固定,需要人工进行拆装,且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维护时,往往需要将螺栓全部松掉,将上釜体抬起后才能进行维护,这种维护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可以实现上釜体与下釜体的自动化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釜体8和下釜体10;所述上釜体8和下釜体10通过企口方式连接,且在位于下釜体10的企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下釜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5与出料口1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釜体(8)和下釜体(10);所述上釜体(8)和下釜体(10)通过企口方式连接,且在位于下釜体(10)的企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下釜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5)与出料口(13)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3);所述搅拌器(3)由第一电机(1)、轴封(6)、连接轴(301)、固定盘(302)、螺旋杆(303)和叶片(304)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固定在上釜体(8)顶部的第一电机座(7)上;所述连接轴(301)与第一电机(1)连接;所述固定盘(302)与连接轴(301)为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釜体(8)和下釜体(10);所述上釜体(8)和下釜体(10)通过企口方式连接,且在位于下釜体(10)的企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下釜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5)与出料口(13)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3);所述搅拌器(3)由第一电机(1)、轴封(6)、连接轴(301)、固定盘(302)、螺旋杆(303)和叶片(304)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固定在上釜体(8)顶部的第一电机座(7)上;所述连接轴(301)与第一电机(1)连接;所述固定盘(302)与连接轴(301)为同轴设置;所述螺旋杆(303)焊接在固定盘(302)上;所述叶片(304)的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布置在螺旋杆(303)上;所述下釜体(10)的外侧以及其中部分别设置有外加热机构(11)和内加热机构(12);所述内加热机构(12)设置在螺旋杆(303)的中部;所述下釜体(10)上设置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与下支撑板(19)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19)的上端间距设置有上支撑板(16);所述上支撑板(16)与下支撑板(19)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杆(17);所述上釜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华黄劲伟颜才南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