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16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空清洗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该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包括主罩体和设置在所述主罩体上的前掀盖、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后滚刷驱动件;滚刷设置在空腔体内,避免污水甩出,造成清洗面的二次污染;当遇到玻璃边框时,前掀盖打开,其内侧的前滚刷与玻璃边框的一侧面贴合,前滚刷将有玻璃边框的一侧面处的脏点清除,之后,清洗越障结构收回,继续越障前行,走完障碍后,后掀盖打开,清洗越障结构前行,后滚刷与玻璃边框另一侧面贴合,将该处的脏点清除,这样,在越障的过程中,将障碍两侧的死角位置进行了清洗,不留白。

Intelligent cleaning obstacle climbing structure with wing ty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igh-altitude cleaning oper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wing type intelligent cleaning obstacle surmounting structure. The wing type intelligent obstacle clean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main cover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cover body on the front cover, front cover, rear cover, drive rear lid driven piece and the front rolling brush, roller brush before the driver, after rolling brush, after rolling brush driving parts; rolling brush set in the cavity to avoid the water thrown out, cause two pollution cleaning surface; when the glass frame, front cover open,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ont rolling brush attached with glass frame, after rolling brush will have a side of the glass frame, dirt removal, recovery of cleaning climbing structure continue to walk the line before climbing, obstacle, after lifting the lid open, before cleaning climbing structure, after the rolling brush and the glass frame side joint, the dirty point clear, so, in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the location of obstacl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ner cleaning, not bl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空清洗作业
,尤其涉及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形状和外表面上种类繁多,在机器人清洗的方面上,全玻璃的外表面并不算多,只占到20%不到的范围,为了更好的让机器人适应更多的工作环境,所以机器人需要有越过台阶的能力,也就是越过障碍的能力,而现有的机器人大多也有能越障能力,但常常都是快速越过,玻璃表面没法清洗干净,同时因为越障单元考虑到越障,结构也会相对简单轻,在越障时很容易留下很多空白,也就是会有玻璃边框的面没法清洗,做不到全面清洗。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了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在越障时易留空白、玻璃边框的面无法清洗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包括主罩体和设置在所述主罩体上的前掀盖、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后滚刷驱动件;前掀盖和后掀盖分别铰接在所述主罩体的前部和后部,且分别由前掀盖驱动件和后掀盖驱动件驱动,前掀盖和后掀盖处于关闭状态时,与主罩体一起形成空腔体;所述前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前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后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后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前滚刷和后滚刷分别由前滚刷驱动件和后滚刷驱动件驱动。其中,所述前掀盖和后掀盖为类鸥翼状。其中,所述前掀盖驱动件包括前掀盖电机、丝杆、丝母和铰接件,所述前掀盖电机设置在主罩体背面,前掀盖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丝母螺纹配合,所述丝母与铰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前掀盖的背面铰接。其中,所述后掀盖驱动件包括后掀盖电机、丝杆、丝母和铰接件,所述后掀盖电机设置在主罩体背面,后掀盖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丝母螺纹配合,所述丝母与铰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后掀盖的背面铰接。其中,所述前滚刷驱动件包括前滚刷电机和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前滚刷电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滚刷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后滚刷驱动件包括后滚刷电机和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后滚刷电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滚刷的端部连接。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驱动件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还包括障碍识别单元,所述障碍识别单元设置在前掀盖的外侧面,所述障碍识别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以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障碍信息。其中,还包括贴附玻璃检测单元,所述贴附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主罩体的侧边,所述贴附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以检测前滚刷或后滚刷与玻璃边框的面贴附的状态。其中,所述障碍识别单元为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贴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第一光电开关弹性设置在主罩体内部,以检测前滚刷和后滚刷与玻璃面贴附的状态,第二光电开关弹性设置在主罩体侧部的前端,以检测前滚刷与障碍一侧面贴附状态,第三光电开关弹性设置在主罩体侧部的后端以检测后滚刷与障碍另一侧面贴附状态。其中,所述负压单元设置在所述主罩体的顶部,且与所述主罩体的内部相连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中,在玻璃表面没有越障时,前滚刷和后滚刷贴附玻璃正常清洗,且前掀盖和后掀盖处于关闭状态,与主罩体一起形成空腔体,滚刷设置在空腔体内,避免污水甩出,造成清洗面的二次污染;当遇到玻璃边框(障碍)时,前掀盖打开,清洗越障结构前行,其内侧的前滚刷与玻璃边框的一侧面贴合,在越障的过程中,前滚刷将有玻璃边框的一侧面处(障碍一侧的死角位置)的脏点清除,之后,清洗越障结构收回,继续越障前行(在障碍顶面前行),走完障碍后,即前方玻璃是在障碍表面的内侧,此时,后掀盖打开,清洗越障结构前行,后滚刷与玻璃边框另一侧面贴合,将该处(障碍另一侧的死角位置)的脏点清除,这样,在越障的过程中,将障碍两侧的死角位置进行了清洗,不留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的越障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中前滚刷的驱动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中前掀盖的驱动方式示意图。图中,1:后滚刷电机;2:喷水头;3:前掀盖电机;4:前掀盖;5:前滚刷电机;6:主罩体;7:后掀盖;8:负压单元;9:后掀盖电机;10:前滚刷;11:主罩体背面;12:障碍识别单元;13:第二光电开关;14:第三光电开关;15:第一光电开关;17:后滚刷;18:玻璃边框;19:玻璃面;20:传动带;21:丝杆;22:丝母;23:传动件;24:铰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包括主罩体6和设置在所述主罩体6上的前掀盖4、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7、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10、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17、后滚刷驱动件及负压单元8;前掀盖4和后掀盖7分别铰接在所述主罩体6的前部和后部,且分别由前掀盖驱动件和后掀盖驱动件驱动;所述前滚刷10位于主罩体6内靠近前掀盖4内侧的位置,所述后滚刷17位于主罩体6内靠近后掀盖7内侧的位置,所述前滚刷10和后滚刷17分别由前滚刷驱动件和后滚刷驱动件驱动;另外,本技术还可包括负压单元;所述负压单元8设置在所述主罩体6的顶部,且与所述主罩体6的内部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玻璃表面没有越障时,前滚刷10和后滚刷17贴附玻璃正常清洗,且前掀盖4和后掀盖7处于关闭状态,与主罩体6一起形成空腔体,滚刷设置在空腔体内,避免污水甩出,造成清洗面的二次污染;当遇到玻璃边框18(障碍)时,前掀盖4打开,清洗越障结构前行,其内侧的前滚刷10与玻璃边框18的一侧面贴合,在越障的过程中,前滚刷10将有玻璃边框18的一侧面a处(障碍一侧的死角位置)的脏点清除,之后,清洗越障结构收回,继续越障前行(在障碍顶面c前行),走完障碍后,即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罩体和设置在所述主罩体上的前掀盖、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后滚刷驱动件;前掀盖和后掀盖分别铰接在所述主罩体的前部和后部,且分别由前掀盖驱动件和后掀盖驱动件驱动,前掀盖和后掀盖处于关闭状态时,与主罩体一起形成空腔体;所述前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前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后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后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前滚刷和后滚刷分别由前滚刷驱动件和后滚刷驱动件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罩体和设置在所述主罩体上的前掀盖、前掀盖驱动件、后掀盖、后掀盖驱动件、前滚刷、前滚刷驱动件、后滚刷、后滚刷驱动件;前掀盖和后掀盖分别铰接在所述主罩体的前部和后部,且分别由前掀盖驱动件和后掀盖驱动件驱动,前掀盖和后掀盖处于关闭状态时,与主罩体一起形成空腔体;所述前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前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后滚刷位于主罩体内靠近后掀盖内侧的位置,所述前滚刷和后滚刷分别由前滚刷驱动件和后滚刷驱动件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掀盖和后掀盖为类鸥翼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掀盖驱动件包括前掀盖电机、丝杆、丝母和铰接件,所述前掀盖电机设置在主罩体背面,前掀盖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丝母螺纹配合,所述丝母与铰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前掀盖的背面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掀盖驱动件包括后掀盖电机、丝杆、丝母和铰接件,所述后掀盖电机设置在主罩体背面,后掀盖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丝母螺纹配合,所述丝母与铰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件的另一端与后掀盖的背面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式智能清洗越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刷驱动件包括前滚刷电机和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前滚刷电机的一端连接,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环董雪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力拓易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