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蒽并吖啶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蒽并吖啶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级管(OLED)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这使其成为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的最有利竞争者,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并且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主要被应用在两个领域中,分别为全彩显示和白光照明,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商品,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比如,在智能手机、曲面电视等商品中,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主要包括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其中发光材料在OLED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实现全彩显示,分别需要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器件,与红光器件和绿光器件相比,蓝色发光器件尚不够成熟,器件寿命和效率偏低。人们正通过超净技术,封装技术,开发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蓝光材料等来提高蓝光器件的寿命,而掺杂技术和开发具有两极结构的新型材料,则是提高器件效率的方向。掺杂技术是通过将发光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蒽并吖啶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蒽并吖啶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氢、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或碳原子数为5-6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R2为氢、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或碳原子数为5-6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6-2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R4为碳原子数为5-30的芳香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5-3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中的任意一种;R5为碳原子数为5-30的芳香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5-3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中的任意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R1为含有氮、氧、硫原子中至少一种的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R2为含有氮、氧、硫原子中至少一种的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R1、R2各自独立地为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R3为苯基、联苯基或萘基;R4为苯基或甲基;R5为苯基或甲基。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荧蒽并吖啶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二溴荧蒽和2-氨基苯乙酮加入到芳烃类溶剂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入催化剂和碱性物质,在0-150℃条件下反应2-24h,获得含有中间体Ⅰ的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的芳烃类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三甲苯、无水乙醇、二氯乙烷、氯仿、四氢呋喃、丙酮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的催化剂为Pd(OAc)2、Pd(PPh3)4、Pd(PPh3)2Cl2或Pd2(dba)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的碱性物质为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无水磷酸钾、碳酸钾或碳酸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中间体Ⅰ的结构式为:(2)将步骤(1)获得的中间体Ⅰ加入溶剂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至-50~-90℃,滴加原料Ⅰ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4h,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获得含有中间体Ⅱ的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的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或甲基叔丁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原料Ⅰ为R-MgBr,R为5-30的芳香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5-3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体Ⅱ的结构式为:(3)将步骤(2)获得的中间体Ⅱ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至-30~10℃,滴加三氟化硼乙醚溶液,-10~50℃条件下反应2-24h,获得含有中间体Ⅲ的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氯仿、二氯乙烷、四氯化碳、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中间体Ⅲ的结构式为:(4)将步骤(3)获得的中间体Ⅲ、原料Ⅱ及碱性物质加入到溶剂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在0-200℃条件下反应2-24h,得含有中间体Ⅳ的反应体系;其中,所述的碱性物质为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无水磷酸钾、碳酸钾或碳酸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的溶剂为甲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自良,王元勋,巨成良,慈振华,周银波,孟凡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