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82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2:41
本案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包括50~52重量份的氧化硅、30~32重量份的氧化钙、24~26重量份的氧化锆、20~22重量份的氧化硼、5~7重量份的氮化硼、2~4重量份的氮化硅和氧化钕6~8重量份。本案通过对陶瓷粉体的改进优化,引入了多种具有协效作用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有效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通过在粉体中添加纳米级的碳酸锶,使得该陶瓷粉体在煅烧时,能通过碳酸锶分解出的细小二氧化碳气体,在陶瓷内部形成多个细小空腔,这些空腔联合形成类似蜂巢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陶瓷的强度、抗冲击性能和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粉体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
技术介绍
高强度陶瓷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航天、机械、电子、半导体及精密加工等领域有许多应用。然而,由于陶瓷易碎裂这一缺陷,陶瓷的应用曾一度受到限制,但随着工业应用的迫切需求,人们也在不断研制强度更高,抗冲击性能更佳的陶瓷材料。在现有技术中,陶瓷粉体的配方组成对于陶瓷煅烧后的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即便是微量的添加或改变,都会改变成型后陶瓷的性能,如强度、抗冲击、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及耐磨损等性能,因此人们不断致力于开发更多新型的具备更强性能的陶瓷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超高强度陶瓷的粉体配方,其能够满足多领域的使用需求,如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硼。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硅。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还包括1~2重量份的氧化钨和1~2重量份的氧化铌。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还包括1~2重量份的氧化铕。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还包括1~2重量份的碳酸锶。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所述碳酸锶的粒径为10~20n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陶瓷粉体的改进优化,引入了多种具有协效作用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有效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通过在粉体中添加纳米级的碳酸锶,使得该陶瓷粉体在煅烧时,能通过碳酸锶分解出的细小二氧化碳气体,在陶瓷内部形成多个细小空腔,这些空腔联合形成类似蜂巢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陶瓷的强度、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案提出一实施例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作为本案另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硼。磷化硼可协同提高陶瓷的强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磷化硼的添加量应被限制,若磷化硼的添加量小于2重量份,则无法激活其协效作用,无法有效提高陶瓷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若磷化硼的添加量大于4重量份,则磷化硼会抑制氧化钕在陶瓷的作用,在煅烧时,部分氧化钕中的钕会与部分磷化硼中的硼或磷形成配位键,从而在高温煅烧时游离出陶瓷本体之外,影响了陶瓷本体的强度。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硅。实验发现,磷化硅亦可协同提高陶瓷的强度,但同样的,磷化硅的添加量也须被限制,若磷化硅的添加量小于2重量份,则无法激活其协效作用,无法有效提高陶瓷的强度;若磷化硅的添加量大于4重量份,则在该陶瓷粉体被煅烧时,部分氧化钕中的钕会与部分磷化硅中的磷形成配位键,从而游离出陶瓷本体之外,降低了陶瓷本体的强度。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1~2重量份的氧化钨和1~2重量份的氧化铌。实验发现,当氧化钨和氧化铌同时添加时,两者可彼此产生协效作用,共同提高陶瓷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若当这两者仅存其一时,则对陶瓷性能的提升则几乎没有。并且,氧化钨和氧化铌的添加量须被限制,若偏离优选的数值范围,则会造成两者对陶瓷强度的提升无法到达最高值。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1~2重量份的氧化铕。铕是轻稀土,它的比重小,其氧化物氧化铕可以抑制陶瓷粉体在煅烧时的爆裂率,不仅如此,氧化铕可提高陶瓷粉体之间的粘结力,从而使陶瓷本体形成更强效的抗冲击能力。但实验数据也同样表明,氧化铕的添加量应被限制,不合适的添加量反而会形成负面作用。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1~2重量份的碳酸锶。通过实验意外发现,当陶瓷本体中能够产生蜂巢结构或多微孔结构时,其本体的结构强度将大幅提升,因此如何在生产工艺中得到这种结构成为了一个难题,在煅烧时,无法在高温下做出如此精细的操作,因此只能在陶瓷粉体中添加一种能够自动产生气泡的物质,通过这种气泡的产生使得陶瓷本体内能够形成多孔结构,但这种能够自动产生气泡的物质十分难以选择,它需要在煅烧的后期才开始产生气泡,若气泡产生过早或过快,都将导致孔隙变大,这反而降低了陶瓷本体的强度。碳酸锶就是一种理想的添加剂,它在1100℃才开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释放速率缓慢,产生的氧化锶对陶瓷本体也没有任何负面作用。若选用碳酸钙,其在小于800℃时就开始分解,导致陶瓷本体内部孔隙过大,若选择碳酸钡或其他碳酸金属化物,则其分解温度均高于1300℃,这易导致碳酸物无法分解或分解不充分,从而使孔隙分布不均,影响了陶瓷本体的性能。但需注意的是,碳酸锶的添加量应被限制,不合适的添加量会改变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从而影响陶瓷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不仅如此,碳酸锶的粒径也应被限制,其优选为10~20nm,碳酸锶的粒径决定了孔隙的大小和孔隙的分散均匀程度,若碳酸锶的粒径小于10nm,则产生的气泡过小,无法穿透陶瓷本体,从而从实质上无法形成多孔结构,影响了陶瓷的强度;若碳酸锶的粒径大于20nm,则造成孔隙偏大,会降低陶瓷的结构韧性和强度。陶瓷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按上述各粉体比例称取并混合各个材料,随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1200℃下煅烧2~3小时,在500℃下保温1小时。下表列出不同实施例的具体组成及其烧结后所得陶瓷的性能参数:下表列出不同对比例的具体组成及其烧结后所得陶瓷的性能参数: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化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陶瓷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2重量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楚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