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俊华专利>正文

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7803 阅读:3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驱油剂各组份按重量计:高分子聚合物10-20份、有机胺3-30份和pH调整剂;首先加入有机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pH调整剂和高分子聚合物,pH值保持9.5-10.5之间,高分子聚合物:pH调整剂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即可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驱油剂在水冲刷的岩石表面上,形成超薄膜,降低原油和岩石表面的黏附力,使得原油容易被剥离,从而达到提高出油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开采中为提高出油率,需在三次采油时,向油井注入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用以提高驱注液的粘度,通过减小油、水间的粘度差来实现水相的流度控制。但它改变不了油、水间的界面关系的性质,所以采油能力仍然有限,只能驱赶油层中可流动的那部份原油,不能启动粘附在岩石孔隙中大量不易流动的油。而且聚合物残留在油层岩心中,由于长期受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会给油层地质带来隐患。同时对使用聚合物的产出油,需要进行繁杂的破乳工艺。而且聚合物的残留会造成石油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焦化问题,影响石油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当油田进入采油后期,为了实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需要引入价格昂贵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以改变油、水间的物理特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采出粘附在岩石表面和吸附在岩心孔喉中那部分不易流动的油。但表面活性剂不能改善驱注液的粘度性质,不能达到驱注液的最佳流度比,同样也影响油井出油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水冲刷的岩石表面上,形成超薄膜,降低原油和岩石表面的黏附力,使得原油容易被剥离,从而达到提高出油率的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各组份按重量计:高分子聚合物10-20份、有机胺3-30份和PH调整剂,加入PH调整剂量使本专利技术驱油剂的PH值保持9.5—10.5之间即可;制备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的方法:首先加入有机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PH调整剂和高分子聚合物,PH值保持9.5—10.5之间,高分子聚合物:PH调整剂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即可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为:该驱油剂各组份按重量计:高分子聚合物15份、有机胺8份和PH调整剂,加入PH调整剂量使本专利技术驱油剂的PH值保持9.5—10.5之间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分子量71.08的丙烯酰胺或分子量92.52的环氧氯丙烷。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有机胺为二甲胺、三甲胺、十二叔胺或二丁胺。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PH调整剂为甲醛或烧碱本专利技术驱油剂溶液注入油层以后,该驱油剂分子将吸附在被水冲刷的岩石表面上,形成超薄膜,降低了原油和岩石表面的黏附力,使得原油被剥离,从而使注入水流向采油井被采出地面。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主要是纳米分子膜剂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依靠离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力,吸附在油藏储层岩石表面形成牢固的单分子层超薄膜,降低了原油与油藏岩石表面间的黏附力,与现有的驱油剂相比,它不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随浓度增加不-->存在胶束状态,也不增加溶液体系的黏度改变油水流度比,但是成膜作用由近及远逐渐推进,在水的冲刷作用下,原油被不断从油藏储层岩石表面剥离下来从而被采出。以此达到提高水驱油效率,提高油采收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其阳离子吸附的纳米分子沉积膜性质对岩石中的残余原油进行剥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实验室数据表明可以提高8-16个百分点。实施例:实施例1:原料:分子量92.52的环氧氯丙烷92kg、二甲胺45kg、和烧碱;制备步骤:首先加入二甲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烧碱和环氧氯丙烷,使PH值保持9.5—10.5之间,环氧氯丙烷:烧碱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实施例2:原料:分子量71.08丙烯酰胺71kg、二丁胺35kg和甲醛;制备步骤:首先加入二丁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甲醛和丙烯酰胺,PH值保持9.5—10.5之间,丙烯酰胺:甲醛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实施例3:原料:分子量71.08丙烯酰胺100kg、三甲胺115kg和甲醛;-->制备步骤:首先加入三甲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甲醛和丙烯酰胺,PH值保持9.5—10.5之间,丙烯酰胺:甲醛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实施例4:原料:分子量92.52的环氧氯丙烷150kg、十二叔胺170kg和甲醛;制备步骤:首先加入十二叔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甲醛和环氧氯丙烷,PH值保持9.5—10.5之间,环氧氯丙烷:甲醛的摩尔比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各组份按重量计: 高分子聚合物10-20份、有机胺3-30份和PH调整剂,加入PH调整剂量使本专利技术驱油剂的PH值保持9.5-10.5之间即可; 制备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的方法:首先加入有机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PH调整剂和高分子聚合物,PH值保持9.5-10.5之间,高分子聚合物:PH调整剂的摩尔比为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即可得到本专利技术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各组份按重量计:高分子聚合物10-20份、有机胺3-30份和PH调整剂,加入PH调整剂量使本发明驱油剂的PH值保持9.5—10.5之间即可;制备本发明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的方法:首先加入有机胺,然后开始搅拌,反应温度为20—70℃,同时滴加PH调整剂和高分子聚合物,PH值保持9.5—10.5之间,高分子聚合物:PH调整剂的摩尔比为1-5:1,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即可得到本发明纳米分子沉积膜驱油剂,其驱油剂阳离子度为20---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耀平王素君关建华田东恩关秀华关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关俊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