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Ce3+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7763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土Ce离子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属稀土化合物发光粉体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以气凝二氧化硅、氢氧化钠、硝酸镥、硝酸铈为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经水热处理后得到硅酸镥粉体的前驱体沉淀物,将该前驱体沉淀物洗涤、烘干、研磨后,置于炉中在1200-1400℃下进行煅烧处理,并保温2-4小时,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最终获得Ce离子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低的合成温度,与固相法相比,可降低200-300℃,另外,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热处理条件和煅烧条件,可以有效控制合成的LSO粉体的粒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土Ce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属稀土化合物发光粉体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992年C.L.Melcher和J.S.Schweitzer两人首次发现硅酸镥Lu2SiO5(LSO:Ce)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闪烁体材料:其密度为7.4g/cm3,有效原子数为66,发射强度为铊掺杂碘化钠的75%,光输出为26300ph/Mev,衰减时间为40ns,能量分辨率为9%,辐射长度为1.14cm,以及发射峰处于420nm[3]。基于以上特点,该种材料在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等数字影像技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安全检查和反恐等方面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Ce掺杂的硅酸镥闪烁材料主要为单晶形态,其制备方法为高温熔体提拉法(Czochralski法),在生长该单晶材料之前需要预先合成硅酸镥的粉体材料,传统的粉体合成方法主要是固相法,这种方法是以氧化镥和二氧化硅两种固相颗粒作为起始反应物,由于两种物质密度差别较大,最终导致两种原料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e↑[3+]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 a.水玻璃即硅酸钠的制备:将一定量的气凝二氧化硅溶解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加热至90-100℃,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至溶液透明,获得水玻璃即硅酸钠溶液;上述反应中使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之比为(2-10)∶1;然后使用盐酸调整水玻璃的pH值至7-7.5之间,观察到溶液开始变得浑浊; b.配置Ce↑[3+]掺杂的硝酸镥溶液及水热处理:将适量的硝酸铈溶液加入到硝酸镥溶液中,溶液中使Ce↑[3+]与Lu↑[3+]的摩尔数之比为(0.25-1)∶100;然后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e3+掺杂的硅酸镥多晶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a.水玻璃即硅酸钠的制备:将一定量的气凝二氧化硅溶解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加热至90-100℃,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至溶液透明,获得水玻璃即硅酸钠溶液;上述反应中使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之比为(2-10):1;然后使用盐酸调整水玻璃的pH值至7-7.5之间,观察到溶液开始变得浑浊;b.配置Ce3+掺杂的硝酸镥溶液及水热处理:将适量的硝酸铈溶液加入到硝酸镥溶液中,溶液中使Ce3+与Lu3+的摩尔数之比为(0.25-1):100;然后加入适量的尿素,其加入量为硝酸镥的3倍,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鹰云平谢建军周鼎邱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