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58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是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和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与其它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的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剂所构成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特征为,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共聚合性单体(B)至少含有1种不具有官能团的单体;及其用途。依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由聚烯烃、合成橡胶、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胺基甲酸酯树脂等所构成的各种树脂成形品或对钢板、铝等金属显现出优异密接性,且在涂膜表面未出现发粘现象,低温中具有优越热封性的涂料、底漆、粘接剂、添加剂、粘合剂、薄膜、可剥漆及路标漆用底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关于含有热可塑性弹性体(A)、及由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之单体与其它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的聚合体所构成复合树脂、以及溶剂所构成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及其用途。更详言之,是关于在形成涂膜方面,对未处理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或薄片、或成形物等的涂料及底漆,或者粘接剂、添加剂、粘合剂、薄膜、可剥漆(strippab1e paint)及路标漆用底漆(traffic paint primer)等有用的聚烯烃系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
技术介绍
以往,因为聚烯烃系树脂一般属于生产性佳、各种成形性也优越,且质量轻并具防锈、耐冲击性等多项优点,因而广范围地使用于汽车、船舶等之内饰或外饰、及家电或家具、杂货、建筑材料等方面。此种聚烯烃系之树脂成形物,一般而言是不同于以聚胺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及聚酯系树脂等为代表的具有极性的合成树脂,因为属于非极性且结晶性,因而在通用的树脂组成物颇难对此物质进行涂装或粘着。所以,当对聚烯烃系树脂成形物施行涂装或粘着之际,通过对其表面施行底漆处理或活性化,施行改良表面的附着性。例如在汽车用保险杆方面,便有利用对其表面使用三氯乙烷等卤系有机溶剂施行蚀刻处理,而提高与涂膜间之密接性,或者在经施行电晕放电处理、电浆处理或臭氧处理等前处理之后,再施行目的之涂装或粘着。但是,采用该等习知通用树脂组成物的涂装或粘着,不仅需要庞大的设备费用,而且需要施行长时间,甚至造成加工不均,导致容易发生表面处理状态偏差的原因。在此习知之改善上述问题的涂料组成物,有提案如:在聚烯烃导入顺-->丁烯二酸的组成物(日本专利特公昭62-21027号公报等),或以氯化改性聚烯烃为主成分的组成物(日本专利特公昭50-10916号公报等)。但是,该等对聚烯烃系成形物等的密接性虽优越,但是耐候性较差劣,因而通常限用于底漆用,或仅限制使用于不要求耐候性的地方。所以,当使用该等组成物,施行涂敷于需要耐候性地方之情况时,通常便需要施行操作繁杂的双面涂敷加工。因此,便朝未施行任何前处理的素材可突显优越密接性也具有优越耐候性之可进行单涂层加工处理的涂料开发进展,在此领域中,例如有提案使丙烯酸系单体与氯化聚烯烃进行共聚合而获得树脂(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8-71966号公报等),或由含氢氧基之丙烯酸-氯化聚烯烃共聚合体与异氰酸酯化合物所构成涂料组成物(日本专利特开昭59-27968号公报等)。但是,因为该等含有氯,因而有对环境影响的顾虑。再者,也有提案在聚烯烃中导入不饱和结合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平1-123812号及2-269109号公报等),导入有机过氧化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220号公报等),及采用2官能性有机过氧化物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昭64-36614号公报等)等,该等系针对提升聚烯烃与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间之反应性的努力。但是,在上述树脂组成物与其制法中,多数情况特别就从粘性问题的观点而言,必须在稀薄浓度下进行反应,因为对聚烯烃的接枝共聚合效率较低,较容易产生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均质聚合体,因而所获得之树脂溶液非常容易引起分离现象,通常有无法直接使用的缺点,且也有经涂敷着该等者将有产生发粘现象的缺点。再者,在聚烯烃与铝等金属间的粘着方面,也有提案改性聚丙烯之树脂分散体(日本专利特开昭63-12651号公报等)。但是,为降低涂膜发粘现象,便使用熔点较高的原料,因而将产生热封温度偏高的缺点。[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公昭62-210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公昭50-1091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58-7196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昭59-2796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1-123812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2-269109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220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昭64-36614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昭63-126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解决习知上述诸项问题点的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也即,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溶液不致引起分离现象且可进行喷洒涂装,在形成涂膜之际,涂膜表面不致发生发粘情况,采用分子内具异氰酸酯基之硬化剂所获得涂膜,在相较于氯化改性聚烯烃系涂膜之下,具有显示出更优越的耐候性,且对未处理聚烯烃系树脂薄膜或薄片、或成形物等显现出优越密接性,在低温中也具优越热封性等优越性能的涂料、底漆、粘接剂、添加剂、粘合剂、薄膜、可剥漆及路标漆用底漆。本专利技术者为达上述目的,经深入钻研及探讨的结果,发现通过采用将以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由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之单体及其它可共聚合的单体所构成共聚合性单体(B)为原料所获得的树脂溶液,以及在所获得树脂溶液中于分子内具异氰酸酯基的硬化剂所混合之树脂,便在可达成上述目的之情况下形成极有用者,进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是由下述[1]~[28]之专利技术所构成。[1]一种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是为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之单体与其它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之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剂所构成的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共聚合性单体(B)系至少含有1种未具官能团之单体的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2]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系有机溶剂及/或水。[3]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系水,且含有碱性物质。[4]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系水,且含有表面-->活性剂。[5]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系从溶剂分散体中去除有机溶剂。[6]如[3]~[5]中之任一溶剂,其中,于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系存在同一粒子内而成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7]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系135℃,在十氢化萘(decalin)中所测得极限粘度[η]为0.1~12dl/g,为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之单位50~93摩尔%、(b)由α-烯烃所衍生出之单位5~50摩尔%及(c)由乙烯衍生出之单位2~40摩尔%之比率的丙烯系弹性体(I),或为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之单位50~95摩尔%、(b)由α-烯烃所衍生出之单位5~50摩尔%的丙烯系弹性体(II)。[8]如[1]所述之复合树脂之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系在含有:[i]下述式1所示过渡金属化合物;式1(其中,M是指周期表第IVb、Vb及VI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1、R2、R3及R4是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而且也可用相邻接基的其中一部份进行结合,进而与和这些基结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X1与X2可互为相同也可互异,可以是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Y是指碳数1~20的2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是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和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与其它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的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剂所构成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特征为,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共聚合性单体(B)至少含有1种不具有官能团的单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5-13 133830/20031.一种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是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和具有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与其它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的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剂所构成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特征为,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共聚合性单体(B)至少含有1种不具有官能团的单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是有机溶剂及/或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是水且含有碱性物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溶剂是水且含有表面活性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是从溶剂是有机溶剂及水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中去除有机溶剂而成,并含有碱性物质或者表面活性剂。6.一种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特征为,在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中记载的溶剂为水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是存在于同一粒子内而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在135℃下且在十氢化萘中所测得极限粘度[η]为0.1~12dl/g,并且:是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的单位50~93摩尔%、(b)由α-烯烃所衍生出的单位5~50摩尔%、及(c)由乙烯衍生出的单位2~40摩尔%的比率的丙烯系弹性体(I),或是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的单位50~95摩尔%、(b)由α-烯烃所衍生出的单位5~50摩尔%的丙烯系弹性体(II)。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是在含有:[i]由下述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式1其中,M是指周期表第IVb、Vb及VI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1、R2、R3及R4是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而且也可用相邻接基的其中一部份进行结合,进而与和这些基结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X1与X2可互为相同也可互异,可以是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Y是指碳数1~20的2价的烃基、碳数1~20的2价卤化烃基、2价含硅基、2价含锗基、2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其中,R5是指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和[ii]选自由[ii-1]有机铝化合物;[ii-2]有机铝氧化合物;及[ii-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所构成物质组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是在含有:[i]由下述式2表示过渡金属化合物;式2其中,M、R1、R3、X1、X2及Y是与式[1]中的定义相同,R21~R24与R41~R44是指氢原子、卤原子、碳数2~6烷基、或碳数6~16的芳香基,该烷基或芳香基是也可利用卤原子或有机硅烷基进行取代,此外相邻取代基也可形成环状;和[ii]选自由[ii-1]有机铝化合物;[ii-2]有机铝氧化合物;及[ii-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2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所构成物质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树脂的溶剂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是在由[i]以下述式3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所构成的聚合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其中,式3其中,M是指周期表第IIIb、IVb、Vb、VI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见启一竹内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