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薄膜贴合于表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533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将薄膜敷贴于基体上的方法,其中薄膜与基体的外形紧密地相贴合,所述薄膜包括邻近基体上的突起和凹陷处的区域。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薄膜被探针刺穿并对探针抽真空,以抽出空气并迫使薄膜推进到与基体相贴合的部位。作为选择,薄膜被加热软化以有利于与基体的形状相贴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粘性薄膜敷贴于表面上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粘性薄膜敷贴于表面上的方法,使得薄膜的最终外形与其下面的表面外形紧密地相贴合。2.相关技术的描述粘性薄膜在现代商业中有许多用途。例如将用于广告和其它公共告示的巨大图象印制于薄膜上,而藉助于压力激活粘结剂将该薄膜粘贴在墙壁和其它表面上。这里所用的术语压力激活粘结剂包括常用的粘性压敏粘结剂以及这样一些粘结剂(包括能复原的粘结剂),它们可能含有颗粒,粘性微球,微复制外形(microreplicated topographies)或者诸如这类粘结系统,其粘结性是由施加于粘结剂和被粘结基体之间的压力所引发。因为粘性图象薄膜所要粘贴的许多表面含有凸起、凹陷和其它不平整区域,有利的是所用的薄膜容易贴合这种表面或者使用热塑性薄膜,借助于加热它能够贴合这种表面。安置此类材料的通常做法是首先妥善地小心将该薄膜层压成表面上形成没有褶皱的平滑层,随后借助于例如软垫或刷子加压并在包含有空气处刺孔以进行更局部的层压过程。对热塑性薄膜,在借助于例如软垫和刷子这样的有弹性工具施压使薄膜贴合于表面的同时,在表面不平整区域选择性地加热薄膜有助于更好的贴合。通常的做法也是,在分离区域,例如有泡区域刺孔,以便释放出所俘获的空气,同时加压力于分离区域,使该区域贴合并粘结。美国专利6,311,399揭示了一种能产生孔以释放出空气的有用工具,这里安装了有回弹性能的针,它压向所层压的薄膜并刺穿含有空气区域的薄膜以提供能释放所俘获空气的通道。在分离区俘获的空气也可能通过粘结层内部的通道逸出。诸如由美国专利6,197,397所揭示,可以从3M公司买到的ComplyTMPerformance Graphic Making Films粘结系统在粘结层内部包含有允许所俘获的空气逸出的微结构通道。尽管发现了各种粘性薄膜,特别是热塑性粘性薄膜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但留待的问题是需要更容易和更快速的方法将图像薄膜贴合于不平整的基体上,例如常常出现在半拖车和货运卡车体上的铆接构件。因为铆接构件有着大量的铆钉头,它们需要采取措施以改善贴合,完成这些操作的速度变得尤其重要。还有一个需要是一种将薄膜贴合于不平整表面的方法,对薄膜表面的损伤风险很小。加贴一透明保护薄膜或再加一层图象薄膜可以为贴膜过程和随后使用时的表面操作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然而,当使用这种加贴后,总的薄膜结构变得更厚从而刚性更强了,这可能使得薄膜在表面不平整处的贴合更困难。当使用软垫或刷子对热软化热塑性薄膜加压使其与不平整表面贴合时,损伤薄膜的危险性更高了。而且,现有的贴合薄膜于不平整表面的方法常常有体力上的要求,它们不仅要求技巧,还要求高体力强度和耐心。此外,现有方法有人类工程学上的要求,它们常常要求同时使用一个加热源和另外几种工具,例如一空气释放工具以便在薄膜上形成空气释放孔,同时还有一把刷子或一块软垫施加压力使薄膜与表面相接触。这种工作在诸如站立在半拖车或其它大表面的边上这种环境下进行就更加困难了。专利技术的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将粘性薄膜贴合于基体表面上的方法,这里表面可能有突出物,例如铆钉头、销钉头或叠加接头或凹陷区域例如凹槽,洼坑等诸如此类。根据一实施方案,将薄膜敷贴于基体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含有粘结剂层的薄膜;安放该薄膜于基体上,使粘结层的一部分与基体接触;选取薄膜与基体之间的一个区域,此处粘结层与基体不相接触;在邻近分离区域的薄膜上形成一个孔;和通过孔对所选择的区域抽真空以抽出该区域的空气并迫使邻近分离区域的薄膜贴向基体。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包括下列步骤的将粘性薄膜贴合于基体上的方法提供含有粘结剂层的薄膜;安放该薄膜于基体上,使粘结层的一部分与基体接触;选取该薄膜的分离部分;提供抽气探针;对探针抽真空;将该探针向薄膜分离部分推进,以足够的压力产生一个孔;以及抽出薄膜分离部分和基体间的空间内的空气,以使薄膜分离部分贴向基体。本专利技术也涉及薄膜和基体的集合体,这是对薄膜使用了上述方法中的任一种。在薄膜是热塑性的,并且在室温下相对刚性而在升高温度时能软化并贴合的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对邻近某些确定区域的区域内的薄膜加热,该确定区域以后称为分离区域,在该区域内薄膜并不贴合需要粘结的下层表面,以及用抽气探针在合适位置刺穿分离膜,以便以足够的速率从分离区域抽出俘获的空气,所述速率足以减低薄膜下方的空气压力,以致大气压力能压迫薄膜与下层表面贴合并互相接触。这里所用的术语抽气探针是指带有与真空源相连接的孔的任何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抽气探针在施加到薄膜的加热软化分离区域上时能够在要粘贴的薄膜上产生孔。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该抽气探针能够对未加热的薄膜穿孔。这样形成的孔与探针的形状和大小十分相配,以致在分离区域下方产生压降,这种压降能有效地使大气压力将分离膜压向表面,形成紧密的配合和贴合。所使用的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术语“真空”用来描述相对于环境压力而言是负压。该术语并不要求抽气达到绝对或极低的负压,或者保持这种负压,尽管在某些场合,与本专利技术相关可能和/或希望达到大的负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详情在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施加有薄膜的典型构件沿水平参考面的部分横切面的局部视图,没有按比例绘制;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外加显示了敷贴于构件上的薄膜的横切面;图3是有些类似于图2的视图,外加以图示方式显示了加热源和抽气探针;图4是有些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探针已移向薄膜以便与铆钉头近旁的薄膜分离区域相接触;图5是有些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探针已经进一步向构件移动以刺穿薄膜;图6是有些类似于图5的视图,但邻近铆钉头的薄膜被画成邻近铆钉头的分离区域内的空气已被抽出后的情景;图7是有些类似于图6的视图,但抽气探针已从薄膜移开;图8是有些类似与图2的视图,但增加了一个探针支架,这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供选用的实施方案;图9是有些类似于图8的视图,但支架已经移动以使探针移向邻近薄膜分离区域的一个位置;图10是有些类似于图9的视图,但探针已经移向与薄膜相接触的位置;图11是有些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是有着一组抽气探针和热源,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图12是有些类似于图11的视图,但一组探针和一组热源已移向薄膜;图13是有些类似于图12的视图,但有些探针已经刺穿邻近薄膜分离区域的薄膜以便抽出内部的空气;以及图14是一幅典型的立面视图,它从水平方向观察已敷贴于表面的薄膜,所述表面有一突起物,该突起物一开始就使膜出现与其邻近的不规则形状的分离区域。较好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图1描绘了常常敷贴粘性薄膜的典型基体或构件。这类构件可能出现在诸如卡车体上,尤其是货车和半拖车体上,这里交叠的平板12和14是铝侧平板而部件16是货车体内部的垂直框架件。该构件由带有钉头11的铆钉10固紧在一起,钉头11突出在平板12的外表面上。参考图2,薄膜20包括背衬和压力活性粘结层,此处,粘结层与平板12的表面23相邻近。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薄膜20包括能耐室温但在升高温度下软化并具有贴合性的热塑性背衬。已经发现,通常使用的热塑性薄膜材料,例如可塑聚氯乙烯、聚烯烃聚合物和共聚物以及各种聚酯都显出有对本专利技术所用方法适合的高于其软化点的温度范围。应理解的是,某些软化点为室温或低于室温的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敷贴薄膜于基体上的方法,它包括:提供有一层粘结剂的薄膜;安放该薄膜于基体上,使部分粘结剂层与基体相接触;选取粘结剂层与基体不接触的薄膜与基体之间的一个区域;在邻近分离区域的薄膜上产生一个孔;以及通 过该孔对所选区域抽真空,以便从该区域抽气并迫使邻近分离区域的薄膜贴向基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R凯斯廷FT谢尔SJ亚丁RS斯蒂尔曼JR戴维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