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344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对驱动轮作用制动力的制动机构小型化的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制动机构(24a),对在从第一马达(2a)向第一驱动轴(17a)传递转矩的第一转矩传递路径(Ra)上位于比第一减速器(19a)更靠第一马达(2a)侧的位置的第一旋转部件(6a)作用制动转矩;以及第二制动机构(24b),对在从第二马达(2b)向第二驱动轴(17b)传递转矩的第二转矩传递路径(Rb)上位于比第二减速器(19b)更靠第二马达(2b)侧的位置的第二旋转部件(6b)作用制动转矩。

Driv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braking mechanism of the driving gear acting on the driving wheel. Includes a first braking mechanism (24a), on the motor (2a) from the first to the first drive shaft (17a) the first torque transmitting torque transfer path (Ra) in the first than the speed reducer (19a) on the first motor (2a)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part position (6a) function of the braking torque second; and a braking mechanism (24b), in second from the motor (2b) to second (17b) second drive shaft torque transmission torque transmission path (Rb) in more than second reducer (19b) by second motor (2b) side of the second rotating part position (6b) effect of braking torq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为能够使与左右的驱动轮连结的各个驱动轴的转矩不同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转矩矢量分配(torquevectoring)装置,由将驱动用马达的输出转矩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轮的差动机构、和对从差动机构向左右轮传递的转矩的分配率进行控制的差动用马达构成。该差动机构由两个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从驱动用马达向各太阳轮传递转矩,各齿圈以分别相互反转的方式经由反转机构连结,并且差动用马达与一个齿圈连结。而且,驱动轮经由驱动轴而与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连结。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08661号搭载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矩矢量分配装置的车辆的左右的驱动轮的驱动转矩能够通过转矩矢量分配装置的分配率的变更等而分别被控制为不同的转矩。另一方面,各驱动轮的制动力通过在各驱动轮的每一个设置的制动机构产生。在各驱动轮的每一个设置的现有的制动机构具备制动盘或制动鼓等旋转部件、与该旋转部件摩擦接触的摩擦件、以及液压缸等促动器,因此能够产生充分必要的制动力,但另一方面重量较大,因此簧下负荷变大,存在车身的振动或行驶稳定性恶化的可能性。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具备:车辆用的驱动力源;第一驱动轴,该第一驱动轴从上述驱动力源被传递转矩,且与左右的驱动轮中的一个驱动轮连结;以及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从上述驱动力源被传递转矩,且与上述左右的驱动轮中的另一个驱动轮连结,上述驱动装置具备差动功能,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第一驱动轴与上述第二驱动轴相互的转矩不同,上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力源具有至少两个马达、即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上述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减速器,该第一减速器使上述第一马达的转矩增大并向上述第一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二减速器,该第二减速器使上述第二马达的转矩增大并向上述第二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一转矩传递路径,该第一转矩传递路径从上述第一马达...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8 JP 2016-0916831.一种驱动装置,具备:车辆用的驱动力源;第一驱动轴,该第一驱动轴从上述驱动力源被传递转矩,且与左右的驱动轮中的一个驱动轮连结;以及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从上述驱动力源被传递转矩,且与上述左右的驱动轮中的另一个驱动轮连结,上述驱动装置具备差动功能,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第一驱动轴与上述第二驱动轴相互的转矩不同,上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力源具有至少两个马达、即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上述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减速器,该第一减速器使上述第一马达的转矩增大并向上述第一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二减速器,该第二减速器使上述第二马达的转矩增大并向上述第二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一转矩传递路径,该第一转矩传递路径从上述第一马达向上述第一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一旋转部件,该第一旋转部件在上述第一转矩传递路径上位于比上述第一减速器更靠上述第一马达侧的位置;第一制动机构,该第一制动机构对上述第一旋转部件作用制动转矩;第二转矩传递路径,该第二转矩传递路径从上述第二马达向上述第二驱动轴传递转矩;第二旋转部件,该第二旋转部件在上述第二转矩传递路径上位于比上述第二减速器更靠上述第二马达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制动机构,该第二制动机构对上述第二旋转部件作用制动转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轴具有与上述一个驱动轮连结的第一端部和与上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上述第一马达的旋转轴线与上述第二端部的旋转轴线平行地配置,上述第二驱动轴具有与上述另一个驱动轮连结的第三端部和与上述第三端部相反侧的第四端部,上述第二马达的旋转轴线与上述第四端部的旋转轴线平行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减速器由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即:第一输入构件,该第一输入构件与上述第一马达连结;第一输出构件,该第一输出构件与上述第一驱动轴连结;以及第一反力构件,该第一反力构件产生用于将从上述第一输入构件输入的转矩从上述第一输出构件输出的反力,上述第二减速器由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即:第二输入构件,该第二输入构件与上述第二马达连结;第二输出构件,该第二输出构件与上述第二驱动轴连结;以及第二反力构件,该第二反力构件产生用于将从上述第二输入构件输入的转矩从上述第二输出构件输出的反力,上述第一驱动轴具有与上述一个驱动轮连结的第五端部和与上述第五端部相反侧的第六端部,上述第六端部与上述第一输出构件连结,上述第一马达的旋转轴线与上述第六端部的旋转轴线配置于同一轴线上,上述第二驱动轴具有与上述另一个驱动轮连结的第七端部和与上述第七端部相反侧的第八端部,上述第八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野宏杉谷伸芳久保爱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舍米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