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326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包括壳体以及都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杆、副杆。副杆的一侧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弹簧,副杆的相对另一侧和主杆并列相贴排布,两个相贴面上各设一排单向承力齿且两排单向承力齿相互啮合。副杆的两端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圆柱,主杆的一端在两排单向承力齿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出壳体。通过拉动两端圆柱能压缩弹簧使两排单向承力齿解除啮合,并通过弹簧的弹力释放能使两排单向承力齿复位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调节长度,且可以在单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力,该承力杆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A bearing bar with adjustable lengt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earing rod with adjustable length,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main rod and a vice rod which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re is at least one spring is fix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de bar and shell side,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in rod and the rod is attached to parallel arrangement, two phase veneer each with a row of unidirectional bearing teeth and two rows of one-way bearing tooth meshing. One end of the main rod extends out of the sliding direction of the two row of one-way bearing teeth in one end of the auxiliary rod. By pulling both ends of cylindrical compression spring can make two rows of one-way bearing teeth out of engagement, and through the spring release can make two rows of one-way bearing gear meshing res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can be adjusted quickly and can bear larger force in a single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中的一种康复设备,具体是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康复界出现了很多器材,用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或者生活辅助,例如外骨骼辅助行走,上肢下肢康复训练器,但是不同的人体型不一样,需要对不同的机构进行长度调整。传统意义上一般采用丝杠调节长度,这些涉及到电机,整体尺寸较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方便调节长度,且可以很好的承受力的变长杆显得很有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一种辅助站立装置(中国专利的申请号为201610134425.0)其中的杆长调节装置,通过在两个杆件的杆长方向上打连续不断的圆孔,然后通过销轴类的零件穿过两杆上同心的圆孔进行长度固定。该方案的缺点在于零件表面孔太多,外表不美观,而且长度调节耗时长,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可以快速调节长度,且可以在单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力,该承力杆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包括壳体以及都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杆、副杆;副杆的一侧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弹簧,副杆的相对另一侧和主杆并列相贴排布,两个相贴面上各设一排单向承力齿且两排单向承力齿相互啮合;副杆的两端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圆柱,主杆的一端在两排单向承力齿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出壳体;其中,通过拉动两端圆柱能压缩弹簧使两排单向承力齿解除啮合,并通过弹簧的弹力释放能使两排单向承力齿复位啮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向承力齿的齿型为三角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主杆延伸出壳体的一端设置操作部。进一步地,操作部和主杆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的相对两侧开设供两侧圆柱通过的通槽。进一步地,通槽的形状为长条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的一侧开设供主杆延伸而出的通道一。进一步地,壳体的相对另一侧开设供主杆通过的通道二。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和下盖。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簧的数量为多根,这些弹簧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快速调节长度,且由于啮合的齿数较多,可以在单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力,通过改变啮合的齿型,可以改变长度的调节精度,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长度可调的承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展示壳体内部结构特打开壳体的上盖。图2为图1中副杆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长度可调的承力杆的壳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包括壳体9、主杆1、副杆2。主杆1、副杆2都安装在壳体9内。请结合图2,副杆2的一侧与壳体9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弹簧3,当弹簧3的数量为多根时,这些弹簧3尽量相互平行。副杆2的相对另一侧和主杆1并列相贴排布,两个相贴面上各设一排单向承力齿10且两排单向承力齿10相互啮合。主杆1、副杆2上的单向承力齿10,沿一个方向易发生齿面滑动,沿相反方向齿面锁死,在本实施例中单向承力齿10的齿型为三角形,当然单向承力齿10的齿型不限于三角形形状,只要能配合实现单向滑动。副杆2的两端在壳体9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圆柱6,主杆1的一端在两排单向承力齿10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出壳体9。主杆1延伸出壳体9的一端可设置操作部12,为了提高承力杆的结构强度,操作部12和主杆1尽量一体成型。请结合图3,壳体9的相对两侧可开设供两侧圆柱6通过的通槽7。通槽7的形状可为长条状,壳体9的一侧可开设供主杆1延伸而出的通道一8,壳体9的相对另一侧可开设供主杆1通过的通道二13。壳体9可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5和下盖4。本专利技术通过拉动两端圆柱6能压缩弹簧3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解除啮合,并通过弹簧3的弹力释放能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复位啮合。因此,主杆1可以轻松的在两排单向承力齿10的滑动方向上拉出。可以沿着长条槽即通槽7拉动副杆2两端的圆柱6,从而压缩弹簧3,使主杆1和副杆2之间啮合的两排单向承力齿10分离,进而将主杆1推进壳体9内,缩短承力杆的总长度。主杆1、副杆2上的单向承力齿10的齿型大小可以调节,进而改变承力杆的总长度的调节精度,齿型越小调节精度越高。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整个承力杆按如图1所示安装好,副杆2在壳体9内部。令主杆1和副杆2啮合后的长度为承力杆的总长度,由于单向承力齿10的设计和弹簧3的作用,主杆1可以沿着壳体9向外的方向轻易拉出,进而延长承力杆的总长度,却不能缩短承力杆的总长度,而且,由于主杆1和副杆2啮合的齿数较多,机构在推进的方向上可以承受较大的力。若需要缩短机构的总长度,可以沿着长条槽拉动副杆2两端的圆柱6,压缩弹簧3,使主杆1和副杆2的齿分离,进而将主杆1推进壳体9,缩短承力杆的总长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快速调节长度,且由于啮合的齿数较多,可以在单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力,通过改变啮合的齿型,可以改变长度的调节精度,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9)以及都安装在壳体(9)内的主杆(1)、副杆(2);副杆(2)的一侧与壳体(9)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弹簧(3),副杆(2)的相对另一侧和主杆(1)并列相贴排布,两个相贴面上各设一排单向承力齿(10)且两排单向承力齿(10)相互啮合;副杆(2)的两端在壳体(9)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圆柱(6),主杆(1)的一端在两排单向承力齿(10)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出壳体(9);其中,通过拉动两端圆柱(6)能压缩弹簧(3)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解除啮合,并通过弹簧(3)的弹力释放能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复位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9)以及都安装在壳体(9)内的主杆(1)、副杆(2);副杆(2)的一侧与壳体(9)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弹簧(3),副杆(2)的相对另一侧和主杆(1)并列相贴排布,两个相贴面上各设一排单向承力齿(10)且两排单向承力齿(10)相互啮合;副杆(2)的两端在壳体(9)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出圆柱(6),主杆(1)的一端在两排单向承力齿(10)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出壳体(9);其中,通过拉动两端圆柱(6)能压缩弹簧(3)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解除啮合,并通过弹簧(3)的弹力释放能使两排单向承力齿(10)复位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单向承力齿(10)的齿型为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主杆(1)延伸出壳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岭钱超于振中李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