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455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包括底座、电缸、下连杆、上连杆、支架和坐垫;底座的一侧开口,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底座另一侧的上方,坐垫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后端的上方,坐垫的中间挖空处与支架的中间挖空处相通;电缸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对应位置处;上连杆的折角处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前端与后端之间,一端以局部自由度的形式与坐垫的下部形成点接触,用以支撑坐垫,产生旋转运动,另一端转动连接下连杆的一端;下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对应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起立的过程中存在抬升和旋转两个过程,起立过程平稳,可以辅助如厕。

An auxiliary stand up hand pushing chair with toilet fun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usehold toilet with auxiliary function to push chai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 electric cylinder,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 seat cushion; one side of the base open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support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rotatio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se, the rea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on seat in the rear end of the support, with the middle a hollowed out and at the support cushion;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electr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bracket, the other en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angle rot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bracket, one end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cushion and form local degrees of freedom form point contact, to support the cushion, rotate, anothe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rotatably connect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n the bas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vention are as follows: two processes of lifting and rotating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standing, and the standing process is stable and can be used to assist the toi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起立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
技术介绍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之一,而针对老年人的辅助和服务器材还是显得很空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腿部力量退化,虽然能够走路,但是起立较为困难,从坐姿到站姿的过程需要他人的帮助,这影响了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尤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空巢”、带病、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为这部分老年人设计辅助服务器材,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非常有意义。现有的辅助起立座椅在辅助起立的过程中只有椅面的旋转而没有抬升的过程,会造成老人上身的重量很快落在膝盖上;椅面角度变化较快,容易造成老年人从椅子上滑落跌倒;并且座椅不能移动,不能辅助如厕,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立过程平稳的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包括底座(2)、电缸(4)、下连杆(6)、上连杆(7)、支架(8)和坐垫(9);所述底座(2)的一侧开口,所述支架(8)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另一侧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后端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中间挖空处与所述支架(8)的中间挖空处相通;所述电缸(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所述上连杆(7)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形成折角,其折角处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以局部自由度的形式与所述坐垫(9)的下部形成点接触,用以支撑所述坐垫(9),产生旋转运动,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6)的一端;所述下连杆(6)为直杆,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杆(7)和上连杆(8)共两组,两个上连杆(7)的折角处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挖空处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两侧内壁上。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2)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前轮(1)和一组后轮(5)。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轮(1)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所述后轮(5)采用定向轮或带有刹车的万向轮。采用万向轮方便转弯,万向轮带刹车装置,便于固定。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坐垫(9)上设有固定在挖空处内的坐板(10),所述坐板(10)上开有提拉槽。提拉槽供使用者伸入手指,方便提起坐板。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2)上与开口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对准块(11)。将马桶推进底座与支架之间时,对准块抵住马桶的前侧,通过对准块将马桶限制在支架下方的中间,使坐便器的开口对准坐垫中间的挖空处。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2)的开口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块(12)。将马桶推进底座与支架之间时,两个限位快分别抵住马桶的两边,通过限位块将马桶限制在支架下方的中间,避免马桶的侧壁与连杆发生干涉。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8)的上方两边分别设有两个扶手(13)。手持扶手可以推动该手推椅行走,扶手采取折弯处理,确保使用者在坐下和站立过程中都能轻易找到用于水平握持的部位。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2)上对应所述支架(8)的后端下方处设有缓冲块(14)。在使用者坐下时,对支架的运动起缓冲作用。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8)的前端设有限位裙边(15),所述限位裙边(15)向所述支架(8)的外侧下方弯折。在使用者起立时,能够防止支架转动过度,保证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手推椅起立的过程中存在抬升和旋转两个过程,起立过程平稳;可以辅助如厕,可适应大部分家用马桶的环境;可以在家中小范围移动,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起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下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上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坐垫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9所示,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包括前轮1、底座2、电缸4、后轮5、下连杆6、上连杆7、支架8、坐垫9、坐板10、对准块11、限位块12、扶手13、缓冲块14和限位裙边15。底座2包括底部框架和立柱,底部框架为一侧开口的长方形,四根立柱分别竖直固定在底部框架四个角的上方,四根立柱的上端分别构成水平长方形的四个顶点。马桶3可从底部框架的开口处推入四根立柱之间。支架8为中间挖空的板形,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与底部框架开口侧相对一侧的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支架8的连接端为前端,与连接端相对绕连接端转动的另一端为后端。坐垫9也为中间挖空的板形,坐垫9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支架8的后端的上方,坐垫9的中间挖空处与支架8的中间挖空处相通。电缸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部分的侧边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2对应的底部框架侧边上。上连杆7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形成折角,两个上连杆7的折角处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架8的挖空处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两侧内壁上,两个上连杆7的一端分别以局部自由度的形式与坐垫9的下部形成点接触,用以支撑坐垫9,产生旋转运动,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下连杆6的一端。下连杆6为直杆,两个下连杆6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上连杆7的一端,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2对应的底部框架中部。以上各转动连接的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铰链。底座2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前轮1和一组后轮5,前轮1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后轮5采用定向轮或带有刹车的万向轮。坐垫9上设有固定在挖空处内的坐板10,坐板10通过与挖空处内壁的阶梯状裙边相结合固定,坐板10上开有提拉槽。位于支架8前端下方的两根立柱中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对准块11,将马桶3推入后对准块11抵住马桶3的前侧。位于支架8后端下方的两根立柱上部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块12,将马桶3推入后两个限位快12分别抵住马桶3的两边。支架8的上方两边分别设有两个扶手13,扶手13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形成折角,当使用者坐下时扶手13的上部为水平的,当使用者起立时扶手13的下部随支架8的转动而转为水平的。底座2位于支架8后端下方的两根立柱上端分别设有两个缓冲块14。支架8的前端设有限位裙边15,限位裙边15向支架8的外侧下方弯折。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手持扶手13可推动该手推椅行走,通过踩动万向轮的刹车,可将该手推椅固定。坐在坐垫9上的使用者需要站起来时,按动与电缸4连接的控制器,电缸4的推杆开始推动支架8旋转,同时坐垫9在下连杆6和上连杆7的带动下也开始旋转,进而辅助使用者起立。若需要辅助如厕,可先将该手推椅对准马桶3推进,通过对准块11和限位块12使马桶3限位在该手推椅的中部,此时将万向轮1的刹车踩下,则该手推椅固定,此时使用者将坐板10提起放置在一边,然后按动控制器先辅助自己坐下,如厕完毕后再按动控制器辅助起立。在辅助起立的过程中,使用者可先握持扶手13的末端,在辅助接近完成时,使用者的握持部位可在扶手13上稍作移动,进而保证握持的部分是水平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电缸(4)、下连杆(6)、上连杆(7)、支架(8)和坐垫(9);所述底座(2)的一侧开口,所述支架(8)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另一侧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后端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中间挖空处与所述支架(8)的中间挖空处相通;所述电缸(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所述上连杆(7)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形成折角,其折角处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以局部自由度的形式与所述坐垫(9)的下部形成点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6)的一端;所述下连杆(6)为直杆,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电缸(4)、下连杆(6)、上连杆(7)、支架(8)和坐垫(9);所述底座(2)的一侧开口,所述支架(8)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另一侧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后端的上方,所述坐垫(9)的中间挖空处与所述支架(8)的中间挖空处相通;所述电缸(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所述上连杆(7)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形成折角,其折角处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前端与后端之间,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以局部自由度的形式与所述坐垫(9)的下部形成点接触,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6)的一端;所述下连杆(6)为直杆,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7)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2)上对应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7)和上连杆(8)共两组,两个上连杆(7)的折角处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8)的挖空处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两侧内壁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带如厕功能的辅助起立手推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张岩岭钱超王琪于振中李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